作者:王金百
来源:历史大学堂(ID:oldmanno)
汉末三国这个乱世的“大舞台”,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他们都是这个“舞台上”不可或缺的“演员”,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被后世津津乐道的精彩故事。
我们可以粗略的将三国英豪们分成三大集团,即领导集团、武将集团和谋士集团,这三个集团“戏份”谁重谁轻,恐怕大家各持己见,见仁见智。
就本人而言,我更是喜欢谋士集团,因为在当今这个智慧型社会,这些谋士的智慧是很值得学习借鉴的。
其中有这么一位谋士,很值得我们品评一番,他号称“毒士”,是曹操早年手下五大谋士之一,这个人名叫贾诩。
玩过三国杀游戏的朋友一定会对贾诩这张卡牌有很深的印象,阴鸷的脸庞,诡谲的笑容,让人不寒而栗。
更可怕的是他的技能,完杀、乱武和帷幕,这三个技能都是个顶个的狠招,尤其是完杀和乱武,所谓完杀就是人物一旦被贾诩杀死,别人是救不了的,而这个乱武那更是要命,所有玩家互相拼杀,“血腥”程度可想而知,这个技能整局游戏只可使用一次,因为历史上贾诩也只用了一次这个“技能”,他这一用不要紧,直接给了苟延残喘的东汉王朝当头一棒,更牛的是贾诩干了这么一件被人戳脊梁骨的事儿,居然还能把自己“洗白”了,你说是不是高人?
下文我们重点研究一下贾诩到底有多高(不是研究身高啊)。
(图)《三国演义》影视形象,贾诩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可能是贾诩出生在大西北,也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少年时期的贾诩并不被人所知。
汉朝那会儿还没有科举,做官主要靠推荐,也就是“察举制”。所以就有这么一帮人,以学识渊博,看人眼光独到而闻名于世,这些人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发现人才,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些人水平等同于现在道边算命的,他们真的是很有两把刷子,绝对是慧眼识人。一旦被这些人看中,给你一个好评,其效果绝对不亚于现在的网红。
汉阳人阎忠就有一双慧眼,他发现贾诩是个奇才,认为贾诩有张良、陈平一般的智商(可见阎忠识人水平确实不一般)。这个评价可不低,贾诩迅速“串红”,毫无悬念的走了上仕途(这是汉朝时期最好的工作),出任郎官,这个官职相当于储备干部在地方实习,曹操和袁绍都当过郎官。
这个官职工作乏善可陈,主要是混资历熬年头。
贾诩觉得没劲,于是说称病就辞职回老家,回家半路遇上叛乱的氐人,同行的几十号人都被抓了,可见当时的治安状况多么的恶劣。当时情形十分危急,随时有被撕票的可能。
贾诩化险为夷的手段就是忽悠,他跟氐人说“段颎是我的姥爷,你们别撕我票,我家肯定出大钱赎我”。真实情况是贾诩知道段纪明(段颎字纪明),段颎根本就不知道他贾文和,要是硬说他俩有点关系,那也最多就是个同乡,都出生在武威姑臧。
段颎在当太尉之前一直镇守边关,氐人都知道他的威名,这些人都害怕啊。果然氐人没把贾诩怎么着,而把贾诩安然送到家,能忽悠吧。
别急着竖大拇指,这才哪到哪,更大的忽悠事件在后面呢。
(图)《三国演义》影视形象,贾诩
西凉军阀大佬董卓进入首都洛阳,是又换皇帝又迁都城,给大汉王朝祸害的不轻,还来个挟天子以治各种不服。此时贾诩在董卓的女婿牛辅的手下工作(军队参谋)。后来董卓和牛辅都死于非命,司徒王允到处清算董卓党羽,贾诩自然也在被清算之列。为了自保,贾诩就用了这招“乱武”,自己是保住了,但不知道搭上了多少条性命。
李傕和郭汜这两个董卓的跟班,看老大已然身死,自己也在通缉之列,就准备遣散人马各自跑路。
这时,贾诩拦住这哥俩说“我听说长安那头正准备将凉州人清理干净,你们俩就这样只身逃跑,身边不带一兵一卒,随便一个亭长(村主任级别的官员)就可以俘虏你俩。我看不如向西走把遣散的部队召集起来再杀回长安,给老大报仇”,为了让这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哥俩“安心”,贾诩特地又强点了一下“要是我们成功了,我们就可以征服天下,要是不行再跑也来得及”。
那哥俩掰掰手指一算,这是个只赚不赔的“买卖”啊,一拍大腿当即表态“这票活干了”,并对贾诩是千恩万谢。
真是土匪不可怕,就怕土匪有文化啊。
李傕、郭汜这一下给长安城又是好个祸害,把王允等汉朝仅存的大臣班底杀个干净,而且俘虏了汉献帝。
可以说,这次对汉朝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所以裴松之先生在注《三国志》时,毫不掩饰的批判了贾诩这一为求自保而败坏朝纲的行为,认为贾诩不配和荀彧、荀攸同列一传。
李、郭二人为感谢贾诩,给贾诩进官加爵,贾诩都坚决不受,因为贾诩明白那哥俩是什么东西,要是要了你的官,就和你俩是一路货色了。
贾诩更明白,必须要“洗白”自己,否则等这哥俩玩完了,自己也得完蛋,帮助汉献帝是“洗白”自己的唯一机会。
没过多久,李傕提出要软禁汉献帝,这对贾诩来说是个机会,于是他极力反对,表示汉献帝是天子,你这么干是不道德的,但是李傕没听,还是将天子软禁了。
当然结果这对贾诩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世人已经知道我贾诩的立场了,我是维护大汉王朝的。
李傕和郭汜终于闹掰了,李傕为收拾老战友郭汜不惜找来羌族雇佣兵,并许诺皇帝身边美女随便挑。
这帮西北大老爷们哪能坑得住这种诱惑,整天留着口水在皇帝门口大喊大叫,索要美女。年轻的皇帝实在受不了这些野蛮人的蛮行,于是找贾诩帮忙。
贾诩知道“洗白”的机会来了,他宴请羌族军队的头目,然后酒桌上又是一顿忽悠,重金加爵好个承诺。
果然,羌人收拾收拾东西走了,汉献帝的性命和名声得以保全,而贾诩因护主有功,获得世人一致好评,彻底将自己“洗白”。
李傕、郭汜不出意料的倒台了,贾诩投靠了张绣,张绣的叔叔张济和李傕、郭汜都是战友,同为董卓效力。
张济死后,张绣继承张济遗产有了自己的军队。张绣对贾诩的才能是十分了解的,加上自己身边没有好谋士,所以对贾诩是言听计从。
但贾诩清楚,张绣这条腿不够粗,所以张绣只是贾诩的跳板。
(图)《三国演义》影视形象,贾诩
那么问题来了,谁才是贾诩的终极“目标”?答案自然是曹操,因为曹操有能力又有实力,将来必成大事,这才是贾诩要找的“归宿”。
只是贾诩让曹操铭记自己的方式和别人大相径庭,别人都是以功绩而被赏识,贾诩是以威慑而得青睐。
建安二年,张绣采纳贾诩建议,屯兵于宛城,曹操来攻打张绣,张绣本来就打算投靠曹操,于是大开城门迎接曹操,本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谁成想曹操好色的老毛病犯了,居然看上了张绣的寡婶,要纳其为妾,这让张绣脸往哪放?
张绣去和贾诩商量这事怎么办,贾诩给出的答案简洁明了--反了!
于是张绣来个突然倒戈,打的曹操措手不及,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贴身保镖--大将典韦都挂这儿了,自己好不容易才狼狈逃脱。
建安三年,曹操为报仇来攻打张绣,贾诩又来了个神一般的“追击战”战术,为张绣挽回败局,简直让张绣惊叹到下巴脱臼。
曹操几次栽在贾诩手里,是不是足以让曹操铭记一生?
张绣自知自己实力不足,抱大腿是唯一出路,那么问题又来了,是抱谁的腿呢?当时可供选择的有三家,刘表、袁绍和曹操。在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即将上演之际,袁绍率先给张绣抛出“橄榄枝”,贾诩果断拒绝,认为我们必须投靠曹操,张绣当时就蒙圈了,我和曹操有血海深仇啊,先生是嫌我死的慢吗?贾诩下面的分析我个人觉得太经典了,容我引用《三国志》原文: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
毫无悬念,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
果然,曹操热烈欢迎了张绣和贾诩,拉着贾诩的手说“是先生给了我一次向天下显示我胸怀的机会啊”,遂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贾诩成功加入曹操集团。
贾诩虽然高调加入曹氏集团,但是进入集团之后,贾诩就变得十分低调。
整个官渡之战《三国志》对贾诩事迹主要的记载就是“四胜论”,就是概括曹操各方面都比袁绍强,而且强好多,这场战争主公你取胜易如反掌之类的空话和套话,曹操听后哈哈大笑,拍手称赞贾诩说的好。
其实以曹孟德号称奸雄的大脑怎么能听不出这样的套话呢?
我认为,其实曹操是在试探贾诩的工作态度,和其为人处世的风格。高手过招就是这样,不需要把话说的太明。
(图)《三国演义》影视形象,曹操
整个官渡之战,谋士集团的第一功臣当推选荀攸,而贾诩很多时候是“附和”荀攸,并不是贾诩能力照比荀攸逊色多少,而是贾诩知道审时度势,自知自己并不是曹操的嫡系班底。和荀彧、荀攸这样的出山就跟着曹操打天下的老肱骨们相比,自己还是一个“外人”,并且是一个“伤害”过老板的人,所以在这些人面前,必须要收敛自己的锋芒,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出于自保,贾诩很少主动给曹操献计,即便说话也是十分含蓄。
建安十三年,曹操收复荆州,有意顺江发兵东吴,贾诩主动提出否定意见,要是没有足够把握贾诩是不会积极表态的,只可惜曹操过于自信,没有听从贾诩的意见。
结果曹操惨败,当了周瑜的垫脚石,让周瑜的知名度空前提高,并且成功的留下了一场以多输少的经典战役。此后,贾诩更是惜字如金,不再主动献计。
贾诩不但工作上低调,平时处世更是低调,他从不主动和其他大臣结交,下班就回家,回家就关门,社交活动基本没有,从来不与官宦人家结亲,把低调做到极致!
但是请注意,什么人才需要低调?不有一句话吗,低调是另一种奢华。所以低调并没有减少贾诩的影响力,反而让人们更加期待贾诩的箴言酌句。
曹操老了,接班人的事情必须得定下来了,当大臣们都明确表态支持曹丕时,曹操想起来贾文和,他很想听听这位元老的意见(此时五大谋士仅贾诩在世),看看能不能听见不同的声音。
曹操召见贾诩,当然是单独召见,曹操开门见山:“你觉得子桓(曹丕)和子建(曹植)谁更合适接班?”,贾诩若有所思没有回答,曹操不耐烦的又问:“我问你话,你怎么不回答?”,贾诩回过神(演的)急忙回答“我在想袁本初(袁绍)和刘景升(刘表)的故事啊”。
那二位老兄都干了废长立幼的事儿,导致儿子们互残,家业衰败,最后都成了曹操的手下败将。曹操哈哈大笑,遂决定立长子曹丕为世子。
贾诩这招“以退为进”的进谏方式,直接给曹操“逼”进死胡同,曹操要是不立曹丕,岂不是同袁绍、刘表无异,为天下人耻笑?可见,贾诩这席话对曹丕顺利上位是至关重要的。
曹丕顺利接了班,又逼着汉献帝禅了位,建立了老曹家自己的政权,定国号为“魏”,史称“曹魏”,尊其父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丕为了感激贾诩的拥立之功,拜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
曹丕虽然接受了汉献帝的禅位,但是并没有统治全部汉朝版图,所以统一全国是曹丕的梦想,也是他的执政目标。
黄初(曹丕年号)三年,曹丕问计贾诩,东吴和西蜀我们先攻打哪个?
贾诩的答案十分保守,贾诩认为我们不应该急于对外扩张,应该先治理国家,等到国富民强再做打算。基本上跟当年反对曹操伐吴之意见如出一辙,曹丕也和老爹一样,执意出兵东吴。
战争结果要比赤壁之战好些(小胜),最后以让孙权假意称臣而结束。就在曹丕班师回朝的途中,贾诩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肃侯。
随着贾诩的去世,那个元老级谋臣的时代画被上了句号。
(图)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贾诩的一生无疑是成功的,他用其过人的智慧以及步步为营的处世风格保全了自己也赢得了荣誉。
贾诩也许不是三国里智商最高的人,但绝对是人生结局最好的人,这里面值得我们学习和总结的东西太多太多。
读史在于“悟”,我从本文悟出一个道理:学会如何运用自身的才华,往往要比拥有才华更加重要。
在此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下。
格上财富: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