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就就TALK
就就,90后新媒体创业者、国家理财规划师、精致生活主义者。在银行工作4年后辞掉稳定工作,从小镇回到广州创业。时刻精进、热爱生活,分享职场干货、理财经验、成长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通那点事儿  ·  9集出现6次,网友呼吁下架!剧方火速删除.. ... ·  2 天前  
南通那点事儿  ·  9集出现6次,网友呼吁下架!剧方火速删除.. ... ·  2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哇唧唧哇招聘!(长沙) ·  4 天前  
玄鸟书屋  ·  可免费索要范美忠《道德经》解等九本书稿 ·  3 天前  
舰大官人  ·  每一个great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就就TALK

北上广没有爱情,十八线容不下梦想

就就TALK  · 公众号  ·  · 2019-11-18 11:00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置顶/设为星标吧
一起在职场中精进、成长~
"北上广没有爱情,十八线容不下梦想。”
这句话,你是不是也听过?
今天,我想给你分享来自天南地北的小伙伴的故事,留在北上广和十八线的他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就就

作者 | 曲玮玮
来源 | 曲玮玮(ID: qvweiwei1111)


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你会留在北上广,还是回到二三线?


之前和办公室同事讨论过很久,他们的结论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无论哪个选择,都会有遗憾,人生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没有万全之策可以不负生活,又不负理想。


你选择享受舒适和慢节奏,就要做好平庸和被同龄人不断超越的准备;


你选择追梦和加快节奏,就要忍受深夜加班的孤独,无人诉说的憋屈。



对于社会资源贫乏的大多数人来说,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二三线容不下灵魂。


所以人们不断做决定,不断调整,最终走上去往那个我们认为合适的地方。


前几天,我做了一次征集,来 听听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故事吧。


@匿名 现居郑州


在广州上学,回到郑州工作。 当年毕业的时候,导师问我要不要留校,拒绝了;爸爸问我要不要留广州,为我找一份工作,也拒绝了。


因为我讨厌广州的天气,春天几乎每天都在下雨,牛仔裤洗完晾两个星期都不干,夏天黏唧唧的热,出门一趟回来恨不得立马洗澡。



没有秋天,直接进入湿冷湿冷、穿再多也不暖和、屋里比屋外还冷的冬天。
真是完全没有好印象。


讨厌广州的社会关系冷淡,表面城市精英,下班之后特别孤单。


回到郑州,四季分明,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城市环境好,冬天三个月可以滑雪,周五下班三个小时可以开车到滑雪场,开开心心玩两天周日晚上再回家。


工作压力不大,房价便宜,可以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工作十几年贷款买了两套房,其中一套200多平方,在广州,大房子的理想工作三十年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甜子 现居甘肃


目前在甘肃工作,在上海待过短短几个月,后面就回了老家在市里工作,每天都很很踏实。


我喜欢农村的简单,和在上海相比有了更多的归属感。 上海虽然很繁华,但你知道那种繁华与自己无关。


但是在小地方,这里的每次日出日落,每一个雨天,都与你有关。 这是我最近拍下的甘肃的天空,真的很美:



我还是比较喜欢小地方,时间一长左邻右舍都认识了,唠嗑,吹牛。


知道走哪条路最近,知道哪家的菜园在哪,知道街上哪家菜市新鲜,东南西北有方向,清楚自己要去哪里。


城市太大,容易迷失自我。

@小小Q 现居上海


之前跟爸妈去过二线城市,但最后还是来到了上海。


两者的区别在于,之前在二线城市朋友更多, 大家常除了工作,也会聊生活,单位的领导也没那么严苛。



现在在上海,职场更复杂,同事间交流很少,因为这里生活压力比较大,所以领导之间互相的踩压和争斗非常明显,而二线城市虽然也有,但没那么明显。


在上海大家学习充电的劲头,都比二线城市要足。


外地人希望可以在这座城市扎下根,希望下一代可以不一样,因为不是本地人,所以内心在四十岁之前,都一直在挣扎着要不要回老家。


年轻的时候大家拥有的的社会资源都不多,不管是在一线还是非一线,什么样的生活是令你满意的生活, 一开始我们都不了解,在慢慢的体验过程中,才能看更清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瑾煜 现居洛阳


在北京呆的时间长,回到家,偶尔会想起这座城市,昂贵的房租,拥挤的地铁,两点一线的奔波。


还有个别人歧视外地人,这点不喜欢,有人曾说北京的发展不需要外地人,可能吧,过年的时候当那些外地人回家,会让你们感觉到什么是死城。



说起来我还是觉得家乡好,只想在外奋斗几年,回家乡发展,我不会削尖脑袋往北京挤,包括任何一座城市挤。


我不否认北京节奏快,新事物多,机会也很多,可是家乡未来的发展更需要我, 回家发展毋庸置疑,哪怕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我也乐意。


@婷儿 现居上海


我在上海某电脑制造厂,两班倒的工作,要上夜班,三天两头倒班。


刚开始觉得夜班好难熬,倒班倒的太频繁太累了。 现在一年多,也慢慢适应了。


受委屈的时候,生病的时候,就特别想老家,想在离家里近的地方,可以随时回家。


但我还是坚持留在上海,待在这里最大的原因是因为钱,我要努力挣钱买房子,给妈妈一个家。



@匿名 现居深圳


深圳,一座我爱的城市,但是高房价和高消费让我没办法留下来。 真的不想到了40岁一身房贷,还在早上赶地铁的时候吃着早餐。


有时候想想还是回去好,拼命工作不就是为了享受生活吗?一线城市除了工作,没有生活,只有生存。


@bella 现居上海


上大学之前一直生活在18线小城市,一切都很慢, 来上海2年了,感觉身边所有人所有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但还是热爱上海,热爱这座令人着迷,令人疯魔的城市。



有机会,我还是会留在上海, 因为不想让自己的下一代也像自己的童年一样,浑浑噩噩,平庸度日。


在上海,从来没有相互体谅,只有高低之分,在这里遍地机会,能让你变得更好的机会。


也有我在18线小城无法看到的世界。




@匿名 现居北京


在北京上大学,从原来王府井周边的初高中,一下子换到北五环外的大学, 感觉周围好荒凉。


其实有时候真的很羡慕那些生活在有山有水有树、靠近海边的人,相比一直生活在北京的我,她们能见到更多的风景。


自己也幻想过,生活在只有固定公交车的城市,老屋背后是山,可以从地里摘菜,就像电影《龙猫》里那样。



@雨音薰薰 现居上海


12年前来了上海,刚到时每天往返4小时,地铁转公交加步行去上班。


有好几次加班到凌晨,坐在公交车上偷偷抹眼泪,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生活?


现在我想我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了。 上海,所谓的快节奏,是那种快到当你停下脚步,仿佛就已经被周围不断前进的人淘汰的压迫感。


这种压迫感让你焦虑,同时也让你 不断前进,持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人脉资源。



终于在内环买了自己的房子,可以每年带爸妈出国旅行,自己的小目标一个接着一个实现,这一路非常苦,苦到连哭眼眶里好像都没有了眼泪。可是,年轻的意义不就在于,勤奋踏实地前进前进再前进吗?


现在的我不会再选择回家,最大的原因是和周围人没有了话题。 二三线城市的生活非常稳定安逸,大部分的话题都停留在孩子,婆媳关系,衣服包包,这些琐碎中。


生活明明这么精彩,不想在30岁的时候开启60岁的人生,然后一直到死...



@小宇 现居家乡县城


我在小县城当老师,生活还算自在,有忙有闲,购物约会 确实没有大城市方便,但是也没有一个人在大城市那种莫名其妙的焦虑感,平凡而踏实。


在家乡很明显的感受是,回家工作之后不仅自己觉得踏实,父母也觉得踏实,生活中好多事爸妈都会问我,每次新买一件东西,都要慢慢教他们怎么用。


每天晚上一起看看电视,聊聊今天发生的事情,轮流用泡脚桶泡脚,就觉得有种踏实的幸福。



父母慢慢的老了,跟不上科技的发展,好多东西不会用,不舍得给自己花钱,会被忽悠买那些质量堪忧的保健品,但我回来了, 这些都不是问题,我可以陪他们慢慢变老,我可以做他们的主心骨。


@瑞宝 现居上海


23岁第一次来上海。想象中的上海真的是纸醉金迷高楼大厦,感觉到上海就是都市佳人了。


毕竟电视看多了, 到现在上班一个月,每天挤地铁上下班,要花3个小时,然后是叫外卖,每天重复如此。



之前在宁波的郊区,离市里1个小时。附近也是蛮繁华的。上班走路20分钟左右。下班比现在晚。但总感觉那时候有大把时间。时不时出去聚一下。


可能是自己没有太大的抱负吧,还是想回宁波。 上海挣得多,机会多,但同时花销也多。


二三线工资也低不到哪里去,而且节奏慢,叫上三两好友。偶尔约约酒,吹吹牛,旅游一下,好好跟爱的人生活。



@自由且悲观的咸鱼 现居家乡


两年前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县城里稳定的工作,选择了一份频繁出差的工作,每天忙忙碌碌地穿梭在各大城市。


见过各式各样的人,尝过烟火气,也见识过霓灯闪烁,两年积攒下来的机票高铁票少说也有几大捆。


相比老家的生活,这份工作显得充实有意义,没有父母的絮絮叨叨,也没有街头巷尾成排坐的大妈的议论,最重要的是能遵循内心法则去生活,累并满足着。



后来,因公司经营不当调整制度,薪资晋升均无保障,很多人离职了,也包括我。因突然的变动导致裸辞,接近年底工作不好找,硬是在出租屋里耗了两个月才回老家。


再后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了份稳定的工作,想着凑合到年底。


一个18线的小县城真的没有巴掌大,滴滴不好叫,外卖没多少,对我而言这种环境真的不适应,内心特别压抑。



几乎每晚都捂在被子里掉眼泪。但是我不敢告诉家里人我的感受,因为我今年25岁了,我需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也需要决定自己今后的走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