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太难,回报率太低,没有分清事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都会导致拖延症。
文◈思小妞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思小妞的犄角旮旯
(ID:sixiaoniu523)
Jerry是我见过的最爱发誓的同事。
-
“我要是明天再不把这份年终总结完成,我就跪在老板家舔地板去认错。”
-
“我要是明晚再不打卡跑步,就让我今年体检得三高。”
-
“我要是今年再不找个对象,就让我这辈子没后代……”
最后一条狠了点,不过你要是没对象八成也确实没后代了。
虽然Jerry毒誓发得够多,但年终总结还是比deadline晚了一天才拖着交上;晒在朋友圈里的跑步打卡也只有三天就没了下文;至于找对象,过了仨月也没见着动静。同事忍不住问有情况了么。Jerry打个哈欠说,哪有时间啊,休息的时候都在忙LOL。
“听过许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姐妹篇是“发过很多毒誓,还是搞不定这件事”。
我们当然可以在技术、基因、人类原罪等这些层面去为自己的拖延找理由,比如,目标制定不清晰、缺乏意志力、人懒,总体来说,这些原因都是以“人”为中心;但也许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以“事”为中心去寻找解决拖延的办法。
你无法完成一件事,也许是因为它真的很难。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胜任从来都不是什么丢人的事。相反,打肿脸充胖子最后搞砸一切才真丢人。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创业公司负责一个片区的sales工作。靠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和“打感情牌+画大饼”的方式我很快搞定了一类客户。可是,面对那些理性、务实的客户,这套方法完全无效。
当时的我从不认为这类难搞的客户真的难搞,而是一厢情愿认为是自己死磕的不够;加上自己想在团队里尽快出风头的那点小私心,所以硬是挺着。一个月后总结时,我发现自己在“难搞客户”那部分的成绩依旧没有一点进展,这才忝着脸向团队求救。后来,还是团队成员一起开会讨论、进行头脑风暴,群策群力才帮我掌握了拿下这类客户的技巧,从此无忧。
有时候,比起寻找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先有勇气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跨过这道坎儿后才能心平气和的去寻找解决方法、或者面对失败。
你无法完成一件事,也许是因为它虽然简单但回报率太低。
不必为自己的功利心而感到脸红,我们做一件事计算性价比、图回报是再正常不过的。那些本该有把握完成却一直未完待续的事,也许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觉得完成它们不够划算才一直拖着?
就拿文章开篇的Jerry来说好了。其实写年终总结很难吗?未必如此,Jerry不是职场新人,也不是才加入公司,年终总结每年都做,可他年年都迟交,说白了就是因为他觉得年终总结是个很程式化的东西,不过走个过场罢了,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收益。
要知道,Jerry在做销售计划、工作绩效总结时可是从来都不会错过deadline的。
所以,在下决心、定计划之前先询问一下阻碍自己的是不是“廉价”。
你无法完成一件事,也许是因为没有分清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已经把事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分析的相当透彻。按照Stephen Covey的分类,我们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都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重要又紧迫、第二类重要不紧迫、第三类紧迫但不重要、第四类既不重要又不紧迫。
大部分人把90%的精力都耗在第一类、第三类事务上
,即重要又紧迫和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成为到处救火的“消防员”,精疲力尽、压力巨大。
而
优秀的自我管理者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第二类事务上
,即重要但不紧迫,尽量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类不重要的事情,提前做准备,铺好路。
通常这些“重要的事情”都是宏观又上层建筑的,比如目标、愿景、使命、意义,做这些事情不仅烧脑、结果也是不显而易见的,喜欢“避重就轻”的我们在遇到重要事情时反而会停滞不前。
怎么破?
分三步。
首先,在盲目制定计划、给自己加油鼓劲儿前应该先弄清楚的是:我为什么拖延?以“事”为中心去进行评估:究竟是这件事太难、太Low还是自己根本就没弄清楚完成它对自己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什么。只有先清晰评估事件,知道拖延的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措施。
其次,需要
寻找动力
。
动力就像原油,少了它什么机器都跑不快、跑不远,最终只能off。
事情太难?可以想想解决它之后获得的成就感,以及在克服困难中自己取得的成长。或者down to earth一些,升职、加薪、取得进修机会、能够坦然的休个大假、得到上司的青睐和同事的赞美、甚至是碾压竞争对手的那种快感。
投资回报率太低?当然可以撂挑子走人另谋高就,但也可以换个角度看待。比如,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不可能时时刻刻精彩、鲜活。总有一些平淡无奇、枯燥乏味、不那么有赚头的事情也充斥其中。本着“成熟职业人该有的操守”或者“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态度”,这些是也是分内事,也是生活的的一部分。
是重要的事还是紧迫的事?不是说就放着紧迫的事不闻不问,而是我们总得挪出时间和精力去好好“思考一下人生和未来”。那些当下你觉得不能即刻开花结果的事,总在暗暗酝酿着芬芳有朝一日会让你惊喜。“十年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在35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类似于这样的问题都离不开思考“重要的事情”。
最后,
寻求帮助
。
学会示弱获得帮助从来都不是弱者行为。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得更快,但若想走得更远、更宽、更长久,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和支持。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过,拖延是偷光阴的贼,永远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所以,现在麻溜儿行动吧,年前的事情就不要拖到年后啦!
END
思小妞,坐标美帝,LinkedIn专栏作者,新浪微博读书签约作者。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联系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