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法海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工作信息发布官方平台。法者,平之如水,缘理而行;海者,纳百川,储众水。明世间法理,盛法治情怀,是为法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疯狂区块链  ·  你还没理解“钱的重要性” ·  12 小时前  
疯狂区块链  ·  特斯拉股票还能不能买? ·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财务自由后你想干什么? ·  2 天前  
白话区块链  ·  以太坊现货ETF持续流入,为何ETH价格却毫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法海

学业加油站|“学海导航师生叙”第三期活动顺利举行!

京师法海  · 公众号  ·  · 2024-12-06 20:46

正文


2024年12月1日下午, “学海导航师生叙”第三期:“留德法律人的成长之路”讲座 于海淀校园后主楼1822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陶老师主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助理教授李依怡老师与谈,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杨旭老师主持。







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李陶老师首先请在场的每位同学简要介绍自己、说明参加讲座的目的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同学们在简短介绍后,积极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在德国求学的体验如何?留学德国需要做哪些准备?德国的学术培养体系有何独特之处?国内与德国的学术研究存在哪些差异?

结合同学们的提问,李陶老师进行了细致的分享与解答。李陶老师首先分享了他留学德国的契机及整体经历,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介绍了其在德国求学过程中学业和生活中的小技巧和体验。

在学业上,一是留学德国初始常常面临语言障碍,李陶老师结合自身经验指出,可以通过坚持课程听写训练逐渐适应德语的学习环境;二是在系统学习德国法律的过程中,可利用Beck-Online数据库进行辅助理论学习,充分利用工具达致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在德国导师与学生间保持高度独立性,学生需主动与导师保持联系并提前预约谈话。就论文选题等与导师进行沟通时应当事先进行初步思考与准备,向导师汇报时需充分表达自身想法而非一味单方面寻求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在生活上,李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此前在德国留学的艰辛,以及苦中作乐中催生的留德华人学子独特的火锅社交方式等生活趣事。

此外,针对同学提出的如何明确自身学术路径及坚持学术道路的问题,李陶老师分享了他在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被优秀学者们感染,对学术的热情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并指出导师委派的课题工作要积极认真参与,进而获取从事学术的正向情绪价值。

在最后分享心得建议的环节,李陶老师分享了获取信息资料和选学校的技巧,并特别强调了在德国留学过程中应充分保持学习自主性。



与谈环节,李依怡老师首先回顾了她从大一到大四为留学德国所作的全部准备,覆盖学习德语时间线、办理学历认证及相关证件资料流程等诸多细节,为同学们提供了留学德国的详细参考。随后,李依怡老师分享了她在硕士期间紧张但有趣的适应过程和读博期间独特的论文选题与写作过程。就德国留学的体验,李依怡老师总结,她在德国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接受了全面而深刻的法教义学训练,并充分认同李陶老师给予的建议——在德国求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学习的主动性。



总结环节,主持人杨旭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两位老师的分享,用“求学不易”四字概括了留学德国的历程,尤其指出留德不仅包括学习语言本身的困难,还包括用陌生语言学习专业知识的困难。讲座最后,杨旭老师鼓励同学们努力求学、认真规划求学生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