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认为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您有帮助,请酌情在佣金派点上支持东吴机械团队(陈显帆、周尔双、倪正洋、朱贝贝),感谢万分。
公司是综合性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主营业务为计量、检测服务。下游客户覆盖广泛但较为分散,前五大客户占比维持在12%左右,稳定大客户为航空工业、中船重工和电子科技集团等军工企业。且和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16-2018年营收
年复合增长率为44.69%;
毛利率维持在50%左右,净利率维持在11%左右,在同行中处于较高水平。
2
2020年中国检测行业市场空间将达3400亿元,国内龙头发展可期
第三方检测行业当前占比43%,占比提高的趋势将会持续:
2012-2018年,国际检测市场规模从9317亿元增长到16010亿元,CAGR为9.44%,其中中国市场营收规模2020年有望达3400亿,占比逐年上升。预计其中的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超千亿,占整体市场比例提升至43%, 2020年达1469亿元,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对研发重视的程度加深,第三方检测行业占比提高的趋势会持续。目前国内检测行业市场集中度低,竞争者数目增加导致短期内竞争更激烈。
公司业务涉足行业涵盖范围广,下游需求碎片化:
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食品、环保检测等业务需求会为广电计量业务增长带来多元动力和可以抵御下游行业的周期扰动因素。
竞争格局国内龙头潜力大:
外资巨头SGS、BV、ITS等具备显著的规模优势,但营收增速和毛利率较国内龙头低。国内龙头基数低增速稳,深耕细分领域,市占率和业务广度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长远看,均有望发展成地域广、业务全的综合性跨国检测公司。
3
发展空间大+高毛利+跨行业、地域布局,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增速超过全球,2020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检测检验市场。广电计量2018年市占率仅0.43%,随着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公司具有先发优势,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空间。
全能型人才保证高毛利率和高人均创利:
公司成本主要来自人力,但随着全能型培养落实,员工可操作其他细分领域检验设备,带动人均产值提升,人力成本下降,毛利率提升。
公司从计量业务起家,不断扩展其他领域的检测服务:
服务范围较国内多数竞争对手更全面,更易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公司拥有56家分、子公司,地域覆盖范围广。且国有背景助公司打破军工检测壁垒,大股东无线电集团和大客户海格通信均有军工背景,助公司拓展应用下游。
技术能力强长期保障公信力和品牌效应:
广电计量的技术能力获得了众多国内外权威机构和组织的认可和授权,通过了CNAS和CMA等认证,优势的品牌效应和较高的市场公信力将有助于提升公司服务溢价,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0.44、0.60、0.80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74倍、55倍、41倍。由于公司新上市,当前股价对应2019年PE高于行业平均,但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机构,我们看好公司后续的新的客户和新的下游产品的拓展,业绩存在超预期可能,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汽车行业周期性波动,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创新不及预期风险。
1.1. 主要提供计量与检测服务,下游客户领域分散,单一客户依赖度低
公司是一家全国性、综合性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主营业务为计量服务、检测服务、检测装备研发等技术服务。其中检测服务主要为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环保检测、食品检测和化学分析。
公司近几年成长态势良好,2016-2018年分别实现营收5.9亿、8.37亿和12.28亿,同比增长43%、42%和47%,CAGR为44.69%。其中收入主要来自检测服务和计量业务两大业务板块,2016年至今两大类业务的占总营收比重保持在95%。2019H1两大业务板块占比为97%,其中计量服务占比33%,检测服务占比64%;检测服务中又分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等,占比分别为29.91%、14.04%。
图1:公司主营业务构成以计量、检测服务为主,2019H1收入占比97%
客户主要集中于汽车、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电子电器、环保、食品等行业。
凭借一站式检验检测服务和相关技术优势,公司的主要客户集中于汽车、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电子电器、环保、食品等行业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获众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以及大型知名企业认可。公司客户数量众多,下游行业分布相对较为分散,2016-2019H1间,
公司较稳定的大客户主要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且前五大客户占公司营收比重维持在12%
,不存在严重依赖单一客户的情形。
图2:公司客户集中度低,前五大客户占比波动维持在12%
1.2. 前身为国家计量测试站,股权集中于实力雄厚集团与业内技术人才
公司前身为原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 602 计量测试站,经过多年发展,集结、培养了一支以专家和骨干为核心的专业技术队伍,成员包括国家级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认可委评审员、相关专业机构技术专家,截止到2019H1
技术人员占比62.5%,
优秀的技术团队与水平能有效保障公司的服务质量与公信力。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决策效率高。
公司实际控股股东为无线电集团,除直接持有公司39.9%的股权外,通过控股子公司广电运通持有公司4.9%的股权。广州无线电集团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业,由广州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是行业领先的无线通信导航设备整机研发制造商、中国实力最强的金融电子设备和服务供应商、业绩优良的房地产开发商。集团进入了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中国最大1000家企业集团排行榜。实力雄厚集团集中控股能保障公司稳健长远发展。
图3:公司前五大股东总占比64%,无线电集团直接或间接持股45%,股权结构稳定
公司前五大股东合计持有公司约64%的股份,其中黄墩鹏自05年即任公司总经理,从业与带队经验丰富;曾昕、陈旗均为公司核心技术高管,从业经验近20年。剩余股权集中于业内技术人才之手,有助于保障公司长久的技术优势。
1.3.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总体稳定:
公司近几年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16-2018年分别实现营收5.9亿、8.37亿和12.28亿,同比增长43%、42%和47%,CAGR为44.69%。
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
下游行业需求旺盛
,近年来,
国内高端装备行业处于“进口替代”的快速发展阶段,
诸多设备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的同时采购公司的计量和检测服务。加之整车制造企业新车型的不断推出,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无人驾驶技术的突破,
公司来自于汽车行业的检测收入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公司的技术经验不断提升,已能为广泛客户领域提供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CNAS)的
“一站式”检验检测服务
,公司具备的各种必要的资质保障了
较高客户黏性
且不断继续
挖掘潜在客户
,两个因素综合推动公司主要产品收入的快速增长。
图4:公司近三年收入高增长,同比增长均超过30%
公司
毛利率和净利润率近三年维持较高水平
,其中毛利率基本保持在50%左右,净利率基本保持在10%左右。2016-2019 H1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分别为53%、52.4%、49.2%和44.91%,分业务看,计量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1.3%、51.37%、51.98%和46.1%,检测服务毛利率分别为54.97%、55.18%、48.97%和44.92%。2016-2019H1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2.3%、13.1%、10%和5.03%,近几年净利润率的下滑是由于近年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资本开支、新建实验室造成,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各个实验室进入盈利期,公司的净利润率水平有望企稳回升。
图5:公司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均维持较高水平,新季下降系扩建规模影响
与2018年年度相比,2019H1主营毛利率下降4.29个百分点,主要是受计量、食品检测、环保检测和化学分析业务影响。公司2018年新设青岛、江西、合肥、杭州、昆明5家子公司,投建计量、环保检测和食品检测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周期较长,新增产能尚未完全达产,从而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
公司近三年
费用率总体维持稳定
,2016-2018年,管理费用率分别为20.4%,19%,17.3%,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7.2%,17.2%,16.9%。管理和销售费用稳中有降,主要系管理研发规模效应、政府补贴增多以及战略性行业大客户拓展战略效果显现,销售人员人均销售额提升影响。
图6:销售、管理费用率稳定,财务费用率大幅提升系为实验室建设增加融资
财务费用率2016-2018年分别为1.9%、2.1%和3.3%,财务费用率持续增加主要系加快全国重点地区实验室建设,从而加大了外部融资力度。
1.4. 注重科研投入,积极合作研发利好科技优势保持
公司重视研发,2016-2018年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0.7亿、1.02亿和1.28亿,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1.8%、12.2%和10.4%,截至2018年底,公司共有技术人员2528人,占员工总数的64%。
图7:研发费用逐年上升,费用率波动维持在11%左右
公司是国内极少数
同时通过 CMA、CNAS、CATL 等资质认证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之一,
经营资质的全面性代表了公司领先且全面的技术能力。公司长期以来建立起了一批重点、优势的计量、检测服务项目,在无线电计量、 时间频率计量、电磁计量、元器件筛选与失效分析、可靠性试验、环境试验等领域建立了技术优势。
同时,公司设有技术研究院,搭建了良好运作的技术创新体系,组建了一只高水准的技术创新队伍。截至上市前,
公司已获得 46 项发明专利授权,170 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1 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并主导、参与编写了多项行业、地方标准。
图8:公司成立专门研究院作为研发部门,负责计量、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研发
截至目前,仍有多个在研项目,主要涉及航空机载、轨道交通、汽车、石化、光通信等领域技术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为计量校准方法、检测方法。且公司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技术为纽带、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
与国内著名高校、研究院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
表1:公司在研项目
目前,公司正在研发的“VLC 设备检验系统的关键仪器研制与集成示范” 项目,为与暨南大学、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合作研发项目;另外,公司也在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 项目,推动食品检测领域技术的发展。
我们认为,公司持续增加的科研投入,科学的科研体制机制以及积极合作的实践将会有利于公司业内技术优势的长久保持。
2
检测行业: 外资巨头显著领先,国内龙头飞速发展,未来增长空间大
2.1. 全球及国内检测市场稳定增长,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增长空间大
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和国际分工深化,近年来全球检验行业保持了10%左右的快速增长。瑞士NeueZurcher银行数据显示,
2012-2018年,国际检测市场规模从9317亿元增长到16010亿元,CAGR为9.44%,
相对往年,2018年全球检测市场规模增速显著下滑到6.9%。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全球检测市场将保持6%-8%的年均增速,2020年全球检测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8000亿元。
图9:2012-2018年,国际检测市场规模从9317到16010亿元,CAGR为9.44%
尽管2018年全球检测市场增速有所下滑,但国内检测市场规模增速仍然有显著提升。
自2015年起,国内检测市场营收增速呈上升趋势,2018年达18.2%。据统计,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现已覆盖建筑工程、环保、卫生、农业、质检、食品、药品、机械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2013-2018年,国内检测市场营收规模从1398亿到2811亿元,CAGR为14.98%,中国市场占全球检测市场比例也从13.6%逐年上升到17.6%。
图10:国内检测市场营收CAGR达15%,占全球检验市场比例逐年上升
第三方检测行业是指第三方检测机构接受客户委托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及专业技术对某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评定并出具评定报告。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占整体检测市场比例正在提升中,即将打开千亿空间。
我国检测行业近几年开始市场化改革,各细分行业逐步向第三方检测机构放开。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456.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004.28亿元,
随着检测市场进一步向第三方检测机构放开,下游行业外包检测业务以及民营和外资第三方检测企业的活跃,
我们预计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增速未来会有所回升且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图11:第三方检测占检测市场比例逐年上升,预计2020年达1469亿元
检验检测服务业
有受经济周期影响的一面,也有逆经济周期的一面。
若经济长期大幅下行,整个市场出现一定数量的企业停工破产,或企业利润微薄导致多数无法投资新产品的研发,则检验检测行业将受到影响。若经济增幅放缓但不严重,或者下行期间短,企业决定继续生产;同时为了减少经济周期带来的影响,企业也更有动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这就为公司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提供了空间。综合来看,
若经济衰退情况并不严重,则检验检测服务业仍有其逆周期的特点
。如下图所示,在近10年,尽管宏观经济形势有所波动,但检测市场总体是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以三大国际巨头SGS、BV和ITS营收为例),
我们预计随着企业对研发重视的程度加深,检测市场平稳上升的趋势会继续保持。
图12:2008年金融危机中,三大国际巨头SGS、BV和ITS营收依旧稳中有增
2.2. 行业集中度低,竞争者数目增加导致竞争更趋激烈
行业整体集中度不高,龙头公司市占率逐年有小幅提升,但总体水平较低。
2015年、2017-2018年认监委未披露该项统计数据;2016年前100家检验检测服务机构营业收入占同期全国市场总规模的20.80%,前20家营业收入占同期全国市场总规模的8.95%。
图13:市场集中度低,2016年前20家公司市占率约仅9%
国内检测机构数量多规模小,预计未来规模企业将会整合市场提高集中度。
2013-2018年,国内各类检验检测服务机构数量和报告数量总和稳定增长,CAGR分别为9.76%和8.63%。
随着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家数的不断上升,市场化竞争更趋激烈。
根据国家认监委发布的《2018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报告》,2018 年我国检测机构为39472家,同比增长7.3%,近五年年均增长9.7%,共实现营业收入2811亿元,平均收入仅712万。
根据目前小机构收入规模小,业务类型少的特点,我们预计未来规模企业将会整合市场+收购小检测机构,从而提高集中度。我们预计未来3-5年同行业之间的收购兼并将会普遍,通过同行业不同细分领域之间机构之间的整合来提高规模企业的竞争优势。
图14:机构数量稳定增长,CAGR为9.76%
图15:检测报告数量稳定上升,CAGR为8.63%
2.3. 行业业务涵盖范围广,下游需求碎片化
计量服务业务增速稳健但集中度低,公司未来营收保持增长+市占率提升可期。
据认监委发布的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2016-2018年计量校准机构营收总额为56.68亿元、67.56亿元和80.29亿元,CAGR为19%。其中广电计量2016-2018年度计量业务收入为1.89亿元、2.60亿元和3.72亿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34%、3.84%和4.63%。现有上市公司中,未有单独披露计量业务收入的公司,无合适对标标的。但从检验检测服务业整体快速发展的趋势来看。
随着检验检测服务业进一步市场化,第三方计量服务机构因更具有市场服务意识,将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保持继续发展的态势。
检测检验服务的下游行业众多且分散。
我们根据检测行业龙头BV年报所披露细分行业及相关服务内容介绍将我国《2017年度中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统计分析报告》中的细分行业进行重分类,具体分类情况如下表。
表2:行业龙头BV 年报所披露细分行业与国内行业对照表
2016-2018年的数据显示,广电计量的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食品检测、环保检测和化学分析五大检测服务业务项目个数的CAGR依次为46.64%、53.66%、124.57%、56.25%和36.72%。综合公司近几年的业务占比得出
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食品检测和环保检测为公司几大最重要和最具备潜力的业务板块。
我们将重点关注这四个业务板块:
图16:广电计量各业务项目个数或订单批数的变化
表3:广电计量检测服务四大重要细分板块简介及下游
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市场:
细分市场整体逐年稳定发展。主要分设备与服务两大板块,
广电计量主要提供相关服务,故主要聚焦服务市场的变化。
从市场空间角度来看,2018年我国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市场容量在101亿,同比增长超过18%(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对于试验服务市场,实验室业务规模、品牌知名度和公信力对市场份额起决定作用,国内龙头这些指标的不断提升,将导致市场份额将更加集中。
试验服务行业
未来发展方向:业务规模大、覆盖面广、能满足多元化需求的第三方实验室。
下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催生出社会对独立于供求双方,为社会提供大规模广覆盖、多元化检测和校准服务的专业第三方实验室的需求。目前
国内为社会提供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的第三方专业实验室数量较少,市场竞争程度较低。
图17:2018年我国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市场容量在101亿,同比增长超过18%
电磁兼容检测市场:
截止目前,认监委并未对电磁兼容检测业务市场进行统计;现有上市公司中,电科院虽从事电器的电磁兼容检测,但其披露口径为高压电器和低压电器,未按照电磁兼容等业务口径进行分类。电磁兼容检测服务涉及的下游领域包括乘用车制造业、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等领域,客户包括一批大型乘用车整车制造企业、船舶制造企业、航空机载设备制造企业和知名电子电器制造企业。
从电磁兼容检测行业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电磁兼容检测着眼于解决电子设备的干扰与抗干扰问题。随着手机、GPS、笔记本电脑、无线鼠标和键盘等各类电器设备推陈出新,互相之间的
电磁干扰、对人体的电磁辐射危害均是个人和政策制订者需要更加予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将会推动电磁兼容检测业务需求。
环保检测市场:
环境监测领城廷续高速增长,强检放开第三方迎来机遇。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数据,
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2016年为434亿元,预计2018年达到617亿元,CAGR为19.3%,
市场规模增长空间较大。目前国家对环境问题尤为重视,将建立常态化的环保督查体系,有利于新增更多环境监测需求。未来随着
“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
的推进,环保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有望推动环境监测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刺激环境监测市场延续高速增长,同时随着国家强检中环境监测领域逐渐向第三方机构放开,第三方检测迎来发展机遇。
食品检测市场:
食品安全检测有望维持高景气度。近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从三聚氰胺、毒豇豆到奶粉性早熟、五常大米掺假等事件,推动食品安全检测不断增加新的检测指标。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公布了乳品安全标准、真菌毒素、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使用、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通则等多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覆盖了超过6000余项食品安全指标。随着民众对食品安全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监管趋严,产品标准和抽检覆盖范围继续扩大,食品厂商和政府购买食品检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60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537亿元,CAGR达19.9%,高于我国检测市场整体15%的增速,
估计2018年我国食品检测市场规模为665亿元。
随着居民对食品安全需求的日益增长,未来我国食品检测市场仍将廷续高增长。
2.4. 外资巨头具备显著竞争优势,国内龙头增速稳定
公司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为大型跨国综合机构、国内大型综合机构和细分领域与公司有业务重叠的竞争对手三类:
大型跨国综合机构主要为SGS、BV、ITS等,选取标准为与公司多项检测业务存在竞争关系的大型龙头跨国企业;
国内大型综合机构主要为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华测检测
和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取标准为与公司
多项检测业务存在竞争关系
的国内知名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
细分领域与公司有业务竞争关系的主要为
苏试试验(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科院(电磁兼容检测)
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可靠性与环境试验),选取标准为某项检测业务与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内知名企业或上市公司。
2005年,中国政府允许外资机构进入国内检验检测服务业市场。凭借着雄厚的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外资机构逐渐成为中国检验检测服务业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土机构占据了检验检测服务机构的绝大部分,外资机构2018年仅336家。
本土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体量均微小,技术水平低,且服务范围也仅限于当地省市。
据统计,2018年全国3.95万家检验检测服务机构,76.94%仅能在本省区域提供服务。只有少数像华测检测、广电计量、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全国性、综合性大型检验检测服务机构。
而外资机构家数虽少,但像SGS、BV、ITS在中国设立的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在国内市场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2018年检测行业平均每家机构收入为712万元,但不同类型的机构营收能力差别较大。外资企业凭借其成熟的管理体系和品牌知名度,2018年在中国外资企业的平均收入高达5973万元,为行业平均值的8.4倍。
总而言之,
外资巨头呈现规模体量大,营收增速小;国内龙头呈规模体量小,营收增速大的特点。
表4:外资巨头规模远超国内龙头,但后者毛利和营收增速远高于前者
国内同行业公司中,披露财务数据的国内上市公司有华测检测、苏试试验和电科院三家,分别对应公司食品和环保检测、可靠性与环境试验以及电磁兼容检测几大重要业务板块。以下是几家公司的2019H1数据的比较:
图18:国内检测行业龙头2019H1数据比较,华测各指标均明显超过广电
从业务角度,华测检测的服务范围涵盖了公司的计量、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环保检测、食品检测和化学分析业务,还包括安规检测、认证等公司未开展业务,与广电计量重叠最大。从财务数据角度,
华测检测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资产总额规模均为广电计量对应指标的1.5倍以上。
综合来看,广电计量在国内龙头中规模居中,
华测检测为广电计量的重点对标企业,
广电的后续发展或可借鉴华测发展经验。
图19:广电计量营收增速处于40%上下,远超业务有重叠的三个主要竞争对手
图20:毛利率有略下降趋势,总体仍处于高于40%水平
(注:因苏试试验有可靠性与环境试验、设备销售等两种业务,故此处其毛利率数据为可靠性与环境试验业务的毛利率数据,其余三家公司的毛利率为综合毛利率数据)
由图可知,尽管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处于国内龙头企业当中的居中水平,但
广电计量的营业收入增速处于40%上下,显著高于主要对标公司华测检测30%的营收增速,但是波动幅度稍大。
整体来看,国内几家龙头的增速相对稳定,且总体高于外资机构增速。随着检验检测服务业的进一步市场化,行业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检验检测服务机构,检验检测服务业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行业利润水平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趋势,但毛利率总体仍处于40%以上的较高水平。
2.5. 国内检测行业展望:未来增长空间大,集中度有望提升
1)未来检测行业发展增长空间大。我们预计2020年中国检测行业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400亿元。
主要从两个角度测算:其一,在国内经济整体增幅放缓、各行各业发展普遍承压的情况下,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如按过去10%的稳定增速估算,2020年国内检测市场营收将达3400亿元;其二,2018年全球检测市场增速有所下滑,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全球检测市场将保持6%-8%的年均增速,2020年规模有望超过18000亿元。但是中国检测市场占比逐年上升,我们预计上升趋势不变且2020年中国区域占比全球市场将达19%,即为国内检测市场空间约为3420亿元。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第三方检测规模将达1469亿元,七年CAGR达18.2%,占整体检测市场比重将达到43.2%,较2013年+10.6 pct。
据IHS预测,2020年中国将超越欧洲和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检测市场,国内第三方检测占国内检测市场比例逐年增加,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
2)行业集中度提升,规模企业发展快。
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市场地域条块分割明显,绝大多数机构尚未形成网络优势,整体品牌影响力较小,服务业品牌化建设滞后。据市场监管总局对2018年度检验检测服务业的统计,
全国76.94%以上的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仅在本省区域提供服务,“本地化”现象严重。
但国内部分发达地区涌现出一批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网络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知名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如华测检测,其在工业品、消费品、生命科学以及贸易保障四大检测领域,相对来说业务范围最广,品牌公信力最强,通过收购达成了较全的检测产业链覆盖,有望成为行业整合的领跑者。
从国际检测巨头和华测的发展路线看,
国内检验检测服务业龙头机构均有望发展成地域覆盖广的跨国企业、检测范围齐全的综合性检测企业,市占率和业务广度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的大型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也已积极通过新设、并购等方式,拓宽自己的地域范围和检测范围。
随着包括广电计量等龙头公司综合化及国际化的演变,其公信力和市占率将有所提升,最终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3
发展空间大+高毛利+跨行业地域布局,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3.1. 大行业小公司+业绩高增速,看好广电计量的未来发展空间
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增速超过全球,2020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检测检验市场。
近十年来全球检测行业保持了10%增长速度,2018年全球检测市场空间为16010亿元。与此同时,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增长速度超过全球检测检验行业,从2008年到2018年我国检验检测服务收入从499增长至28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高于全球市场增速,发展潜力大。据 IHS 预测,2020 年中国将超越欧洲和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检测市场,国内第三方检测也有望加速发展。
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占整体检测市场比例提升至43%。
我国检测行业近几年开始市场化改革,各细分行业逐步向第三方检测机构放开。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从 2013 年的 456.3 亿元增长到 2018 的 1004.3 亿元。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 年我国第三方检测规模将达到 1469 亿元,七年 CAGR 达 18.2%,占整体检测市场比重将达到 43.2%,较2013年+10.6 pct。
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空间。
现在检验检测市场具有碎片化的特征,2018年四大国际检测巨头(SGS、BV、Intertek和Eurofins)全球市占率之和为7%,在中国国内,前四大公司市占率之和为10.1%。公司 2018 年在整个检验检测服务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仅为0.43%。随着行业竞争愈发激励,集中度逐渐提高,公司近年营收增长率在40%左右,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认为公司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图21:2018年公司市占率0.43%,为全国第五,在国内公司中仅次于华测检测。
3.2. 全能型人才保证高毛利率和高人均创利
由于计量服务和检测服务都是非标定制化的服务,故毛利率高,而其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
2016-2018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2.61%、52.19%、48.83%。总体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且较为稳定。公司主要提供的计量服务、检测服务,主要成本来自于外包费用、设备折旧、人工支出及运营费用,日常使用的主要是一次性摊销实验室耗材,因此行业平均毛利率较高。
跨专业全能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人均产值,降低人工成本,维持高毛利率。
检验检测服务业细分市场比较分散,因此在拓展新的细分市场时,购入新设备和培养新人才的成本较高,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但是随着员工全能型培养,员工可以操作其他细分领域里的检验设备,带动人均产值提升,人力成本有望下降,毛利率有望提升。以2015 到2018 年人均产值为例,公司人均产值由 25 万元提升至 31 万元,但是人均创利尚未提升明显。我们判断,随着实验室产能提升、规模效应逐步体现,人均收入增速将会快于员工增长速度,也将会带动人均产值快速提升。
表5:随着实验室产能提升、规模效应逐步体现,人均收入有望快速提升
3.3. 服务范围全,地域覆盖广,打造“一站式”品牌
公司不断开发新业务,打造自身“一站式”服务能力。
以检验检测服务业内的国际巨头SGS、BV、ITS等为例,他们的一个核心优势就是能够向客户提供大多数类型的检验检测服务。但客户的需求普遍具有多样性,如汽车行业部分内饰件需要做化学分析以明确是否含有有毒物质,部分电子器件需要做电磁兼容检测,部分零部件需要做可靠性与环境试验。通常大型检验检测服务机构能提供综合服务,但也无法满足大型客户的全部需求。公司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可以帮助客户节省成本,进而增强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从计量业务起家,不断扩展其他领域的检测服务。
在2015和2016年,公司合资建设方圆广电检验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参股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世纪天源安全卫生评价监测有限公司,进军建筑工程检测、安全评价和电器安全检测等领域。检测服务营业占比从2013年的50%增加到了2019年第三季度的64%。作为国内检验检测领域内的大型综合性机构,不断打造自身的“一站式”服务能力,目前能向客户提供计量、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环保检测、食品检测和化学分析在内的多项检验检测服务,下游行业包括汽车、轨道交通、电子电器、环保、食品、通信、船舶、电力等,可帮助各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控。
服务范围较国内多数竞争对手更为全面,更容易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随着公司不断向新的检验检测细分领域拓展,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