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 Citicoin 成功发行,改造支付清算领域,将是花旗银行弯道超车的一把利器。
花旗银行最终还是放弃酝酿了 4 年的发币计划
一个多月前,摩根大通集团迅速入场区块链,携近 200 家银行的联盟生态推出 JPMcoin 稳定币计划,其目的是将 JPMcoin 作为其联盟里的一种清算工具,以简化跨境支付清算流程。
摩根大通的迅速入场打得所有同行都措手不及,包括花旗银行。区块链界内对于这个美国最大商业银行的入场掀起了热烈讨论,人们认为,这或将掀起银行的发币潮。
然而,花旗银行反其道而行之。3 月 15 日,消息传出,花旗银行放弃了推出代号为 Citicoin 的加密货币计划。
人们推测,花旗银行是不是也放弃了尝试用数字货币改造支付清算系统的计划。
“要彻底改变一个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网络,就必须让全球所有银行都参与进来。”近日,花旗创新实验室负责人 Gulru Atak 解释了花旗这一举动背后的原因。
但花旗没有放弃区块链的探索,Gulru Atak 称,会在贸易金融等领域继续尝试。
3 月中,花旗银行偷偷在领英上发布了 “MI & Blockchain | DLT Product Manager-VP” 职位的招聘需求,职务内容要求在区块链、分布式技术、数字资产等领域工作。
花旗银行,Citibank,这座成立已愈两百年的金融集团,试水区块链这项诞生不过 10 年的创新技术,其中意味,复杂而难以言喻。强手如林,花旗银行究竟该如何重上区块链征途?
从计划推出,到最后夭折,Citicoin 度过了落寞至极的四年时光,无人知晓。早在 2015 年,花旗就曾宣布推出 Citicoin 计划,由位于都柏林的花旗创新实验室负责实验 。
时任花旗集团创新实验室的负责人肯·摩尔(Ken Moor)说,过去几年中,花旗一直在观察区块链技术,并且已在实验室里创建了“一个相当于比特币”的技术项目。
“花旗 Citicoin 正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私人股票交易中。”2017 年,时任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迈克尔·科巴特个人再次为 Citicoin 摇旗呐喊,依然没有水花。
事实上,花旗集团整个区块链征途进行得低调而隐蔽。但另一边,他的老对手摩根大通的 JPMCoin 正如火如荼进行。
今年 2 月 14 日,摩根大通宣布推出自己的加密货币 JPMCoin,希望通过加密货币来简化全球支付流程,让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和区块链界措手不及,因为就在 2017 年,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 Jamie Dimon 还公开斥责比特币是欺诈,比“郁金香泡沫”还要糟糕。
“这是美国主要银行开发的首款虚拟货币。”有分析称,像摩根集团这样的知名金融寡头的入场不仅改变传统金融机构的格局,还将带来区块链的繁荣复兴。
当天,摩根大通区块链负责人 Umar Farooq 说,现在已经有 170 家银行决定跟摩根大通合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蔡维德在接受巴比特采访时说:“这代表一个区块链金融帝国即将出现。”
“如果今天摩根大通不做区块链系统,明天花旗银行有了这套系统的话,大家就都跟着花旗走了。”蔡维德说。
花旗银行不跟着摩根大通走,默默放弃了 Citicoin 项目。“要不是你们问起,我都不知道花旗在做 Citicoin 。”一业内人士表示。
对比起摩根大通在推出 JPMcoin 时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宣传来说,花旗银行放弃 Citicoin 的报道者寥寥。
事实上,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都是成立近百年的金融巨鳄,花旗银行成立于 1812 年,比成立于 1838 年的摩根大通还要早 26 年,如今在区块链金融上的结局相差悬殊,这或许和花旗的错过和保守有关。
花旗银行历史要追溯至 1812 年,原译名为万国宝通银行。花旗银行是在中国开办业务的第一家美国银行,“花旗”二字的来源也颇为奇幻。
1902 年清末,花旗银行进入中国上海时,当时的原名是纽约城市银行(CitiBank),但作为第一家挂着美国“红条蓝底白”国旗的外资银行,上海人将其称为“花旗”,如今这个名字一直保留在现在。
“花旗”也是美国国旗(星条旗)的旧称,在越南,现在仍将美国称为“花旗”。包括花旗参等名词皆来源于此。“花旗”背后或许寓意着,花旗银行曾代表了美国,代表了美国金融集团。
事实也确证如此。1894 年,花旗银行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68 年后,花旗银行 150 周年庆之际,曾短暂更名为“第一国家城市银行”(First National City Bank),第一、国家等词汇皆证明花旗银行的强势地位。
这家成立 200 余年的金融寡头还伴随着美利坚帝国的崛起,见证其遍布全球攻城略地的足迹。截至 20 世纪末,花旗银行依旧是美国最大的银行梯队。
而今,现在这个位置被摩根大通占据,截止目前,摩根大通以 3909 亿美元的市值稳居全球巨头的位置。花旗银行市值为 2031 亿美元,远在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汇丰控股之后。
一个世纪足以发生数次轮回
1935 年春,美国缅因州的一个农场里,摩根财团被迫一分为二,一部分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另一部分拆分为投资银行即摩根史丹利(小摩)。
74 年后的 2009 年,花旗集团不得不做出同样决定。2009 年 1 月 13 日,花旗宣布剥离从事经纪业务的美邦公司,而与摩根士丹利组建合资公司——摩根士丹利美邦,其中摩根士丹利占据 51% 股份。
2008 年对花旗银行来说是无比艰难的一年,除了遭遇金融危机外,花旗还做出了关停了日本消费金融分公司的举动。到了 2014 年 10 月 16 日,花旗银行全面退出在日本开展的个人业务,这成为很多商学院的经典失败案例。
2008 年,花旗亏损 375 亿美元,沦为金融危机中受伤最重的银行之一。2008 年 9 月至 2009 年 3 月,花旗银行股价急剧下跌,从 20 美元/股跌至 0.97 美元/股,急跌 95%,而在 2006 年最高峰时,花旗股价曾达到每股 55.7 美元,总市值 2772 美元。
如果没有美国政府及时出手,花旗银行很可能和前美国第四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一同归西。
2008 年 11 月 24 日,美国财政部、联储局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向花旗集团注资 450 亿美元,财政部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对花旗集团房屋抵押贷款、商业房地产贷款在内的总计 3060 亿美元债务提供担保。美国政府取得 7.8% 股权,跃升至花旗集团单一最大股东。
2008 年,花旗在全球共有约 38 万名员工,分散在 106 个国家,其员工数量比美洲银行多 80%。10 年后,花旗员工只剩下 20.4 万名。
而且,根据金融时报,2018 年花旗集团投资银行业务主管 Jamie Forese 称,计划未来五年内,裁剪 8000 名科技与管理员工,这占了这类职位的四成。
“肥胖而难以自控”,这是媒体对花旗集团彼时处境的判断。
花旗集团的口号标语在 2008 年从 “Let's get it done”(让我们把事情解决)变为 “Citi Never Sleeps”(永不歇息),这背后或许是隐隐昭示了其防守用意。
而今,摩根大通常被提作摩根集团,而早已升级的花旗集团却还是人们口中的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曾长期占据全球银行榜首的位置,据英国《银行家》杂志 2000 年度银行排名,花旗银行排名第一,摩根排名第五,而到了2018年,摩根排在第五,花旗落在第八位。
两者早已今非昔比。“J.P.摩根公司的世界远离大通银行或花旗银行之类凡夫俗子的尘嚣,它用皮革软椅、座钟和擦得铮亮的黄酮灯具吸引着富人。” 罗恩.彻诺在《摩根财团》中如是写道。
如今花旗拾起区块链,更像是通过区块链的自赎之旅
发币的夭折无疑是花旗尝试区块链的一次重创。一边是摩根大通 JPMcoin 狂欢庆贺,一边是 Citicoin 黯然离场。
在此危情下,花旗为什么发币?为什么放弃发币?这些问题对于世人来说都是待解的谜题。
Citicoin 曾见证了花旗想要分羹银行跨境支付清算市场的野心。
在传统金融跨境支付清算领域,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几乎占据了垄断地位。1973 年 5 月,为了提高国际间支付清算效率,来自美国、加拿大及欧洲 15 个国家总共 239 家银行宣布成立 SWIFT。目前 SWIFT 使用者遍及世界 200 多个国家及地区,为超过 1.1 万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但另一边,SWIFT 因其效率低、时间长、费用高等弊端被广为诟病。跨境汇款的成本高昂,平均每个汇款人承担手续费达 7.68%,主要成本源于银行汇款手续费和 SWIFT 电报费用。
跨境支付是门大生意。根据世界银行报告,2018 年全球汇款预计增长 3.4% 至 6160 亿美元。
早有银行在跨境支付这块进行区块链布局
2017 年 2 月 24 日,招商银行宣布,该行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全球现金管理领域的跨境直联清算、全球账户统一视图以及跨境资金归集这三个场景。
2018 年 6 月 25 日,香港版支付宝 AlipayHK 上线基于电子钱包的区块链跨境汇款服务,其用户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给菲律宾用户转账。
花旗显然并也不愿错过跨境支付这块千亿美金市场。目前花旗全球速汇通业务可以解决全球花旗账户之间外币瞬间到账、手续费全免的问题。但花旗银行外部,跨境支付依然是亟待开垦的市场。
假如 Citicoin 成功发行,改造支付清算领域,这将是花旗银行弯道超车的一把利器。
事实上,花旗的区块链布局要比大多数银行都要早。“我们(在区块链)的大多数努力都集中在支付方面,贸易可能是第二名。”早在 2015 年接受英国国际商业时报的采访时,花旗创新实验室负责人肯·摩尔就曾表示。
但愈渐保守的花旗对于区块链似乎始终没有十足的把握。
从 Citicoin 初推出至今,花旗几乎从未对外公开过有关 Citicoin 的详细运作消息。初推出时,花旗方面只是模糊地披露,已经构建了三个区块链和一个测试货币来运转有关改善支付清算领域的业务,并积累了一支”技术精湛”的技术团队。
而团队成员究竟是谁、团队成员数量有多少等关键信息,花旗始终没有对外做出过具体披露。
“花旗缺乏在区块链领域长远的眼光,而摩根在 JPMcoin 在推出前,提前做了很多上下游的布局。”一知情人士向 Odaily星球日报如此评价。
摩根大通确实要激进和大胆得多
2016 年,摩根大通就与 EthLab 合作推出了自己的私有链 “Quorum”。基于 Quorum,摩根大通推出了银行间的支付平台 IIN(Interbank Information Network)。
在原有 IIN 的方案下,已有 185 多家银行在其平台注册,而 JPMcoin 则可以直接在 IIN 上落地应用,成为 IIN 平台上 185 多家银行可使用的结算货币。
一位接近摩根大通的人士这样评价:“摩根大通的思路很清晰,先把 IIN 网络搭好了,然后平台里大量的合作伙伴成员会更愿意去使用 JPMcoin,效用也就更好了。但我没有看到 Citicoin 的清晰思路。”
也就是说,花旗银行在公布要做 Citicoin 后,并未给 Citicoin 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甚至也没有想清楚,区块链和 Citicoin 的核心竞争优势究竟在何。
2015 年花旗 Citicoin 初披露时,花旗创新科技实验室负责人肯·摩尔也印证了这一事实:“数字化支付和交易方面的广泛工作涉及五大领域,区块链只是其中之一……分布式账本技术方面,花旗集团并没有考虑 40 家或 50 家不同的公司,而是将重点放在了 4 至 5 家。”
对于宣布放弃 Citicoin 计划,花旗创新实验室负责人 Gulru Atak 的对外发言的解释是:要彻底改变一个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网络,就必须让全球所有银行都参与进来。
2017 年,花旗银行与纳斯达克合作推出 “CitiConnect” 计划,旨在简化私人证券支付,和 JPMcoin 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并无太大声响。
花旗的确没能拉拢全球的银行,甚至也没有打造出自己的联盟生态。
如果说,2015 年时,花旗区块链征途面前的最大对手不过只是 SWIFT ,而到了 2019 年,市场已发生了巨变。花旗面前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 SWIFT 一家,还有这 4 年来慢慢兴起的数字货币、区块链支付项目瑞波以及入局支付清算领域的摩根大通 JPMcoin。
对于花旗放弃发币事件,前人行区块链专家洪蜀宁认为,在同样的范式下,“老二”挑战“老大”是很难成功的,花旗如果想要再在支付清算领域上发力,只有研究出如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全新范式才有可能成功打出差异化。
即便摩根大通布局晚,其却抢先花旗出手建立生态系统,拉拢参与者建立联盟,再基于摩根大通庞大的资金支持和创新能力等优势,花旗在支付清算上的先发优势反而被打得所剩无几。
一业内人士向 Odaily星球日报分析称,从市值、资产规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花旗和摩根大通几乎不在一个梯队上。在这场银行发币的竞争中,无论是业内的号召力还是自己实力,花旗难以匹敌摩根大通。
“发行货币的基础是信任,法定货币是因为有国家兜底,而如果银行发币,也得要银行的强大背景作为支撑。”上述业内人士称,在信任这一点上,差点破产的花旗比不上实力雄厚的摩根。
花旗放弃发币后,“未来肯定会继续探索区块链技术,尤其是在贸易融资等更务实的应用场景”,花旗创新实验室负责人 Gulru Atak 透露。
“放弃 Citicoin 计划,转向做贸易金融,意味着花旗可能承认 SWIFT 和 JMPcoin 的地位难以撼动,因此也不想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去研究支付清算领域了,转而寻求摩根大通等银行还暂未涉及到的贸易金融领域做转型。”一业内人士分析称。
近年来,花旗集团在区块链方面的战略就是“寻找整合既有系统的方法”,保守、缺乏新意。
Odaily星球日报根据公开报道初步统计显示,花旗银行近年来加入了 Hyperledger、R3 区块链联盟等组织,还投资了区块链公司 Symbiont、SETL、Axoni 等,涉猎的领域有托管、支付清算、贸易融资、区块链技术开发等。
放弃发币后,花旗的区块链旅途正式进入下半场,这其中重心是贸易金融。
根据花旗方面的说法,其正继续在贸易融资试验区块链的可能性,但尚未准备好公开宣布任何实质性内容。
“这表明花旗可能落后于一些同行。”有观点这样分析。
汇丰银行绝对算得上是花旗转型后最大的对手之一。Odaily星球日报统计的数据显示,汇丰银行的 15 个区块链试水业务中,超过半数是与贸易融资相关,并且已经得到了实际的应用。
2018 年 5 月,汇丰银行为 Cargill 集团用区块链技术出具了一份信用证明,利用区块链达成第一笔贸易融资协议。随后,汇丰银行在贸易融资领域多次发力,各地分行也均开展了有关贸易融资领域区块链化的尝试。
2018 年 7 月,汇丰合作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建立基于区块链的贸易融资平台;2018 年 11 月,印度汇丰银行利用区块链处理海外贸易;2019 年 1 月,汇丰马来西亚分行与马来西亚央行推动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汇丰加入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
除了汇丰,目前想在贸易融资领域发力的传统银行还有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瑞银集团等。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已和 NTT 合作,推出有关跨境贸易数据区块链概念的验证;瑞银集团与 IBM 合作开发了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 Batavia。
综合看来,花旗现在转向研究区块链在贸易融资领域的应用,的确不具备先发优势。要想弯道超车,花旗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探索和爆款的打造。
3 月中,花旗银行偷偷在领英上发布了 “MI & Blockchain | DLT Product Manager-VP” 职位的招聘需求,职务内容要求在区块链、分布式技术、数字资产等领域工作,工作地点美国纽约。这个职位已于 3 月 25日 默默下线,一共有 45 位申请者。
对于已成立 200 余年的花旗银行来说,留给他征途区块链的时间不多了。
本文作者:昕楠、Dave
转载来源:星球日报
编辑:可大宝
图片来源:网络
文图版权归属著作人
点击“阅读原文”或PC端搜索“www.jungmedia.cn”(荣格财经官网地址)可收获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