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大气网
中国大气网是大气行业专业门户网站,专业、及时、全面地报道国内外大气问题等的行业动态,提供深度的大气研究网上专题、资讯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9月1日起,正式实施! ·  11 小时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定了,即将免费!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提前开工建设!事关独库公路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好消息!乌鲁木齐将添一处……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一觉醒来车窗被砸!车主却很高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大气网

气载致病微生物和空气消毒技术

中国大气网  · 公众号  ·  · 2020-02-15 00:00

正文


文章导读

近年来全球频繁暴发通过空气传播的传染疾病,造成疫情的大范围传播,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属于气载微生物,可以在空气中存活并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相较于水、土壤等其他媒介的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极易引起社会恐慌。因此,揭示气载致病微生物的来源及传播途径,研发高效的空气消毒技术势在必行。

▲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作者简介: 王灿(1981-),男,湖北阳新人,博士,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气体污染净化和生物气溶胶控制方面的研究,已发表学术专著3部,学术论文70余篇。


01气载致病微生物及其传播方式


1.1 气载致病微生物及其危害


每种传染病都由特异的病原体引起,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是传染病中影响较大和防护难度较高的一类。呼吸道传染病通常是相关的病原体以灰尘、飞沫和生物气溶胶的形式进行传播扩散,这些通过空气进行感染传播的致病微生物统称为气载致病微生物(见表1)。其中,医院、养殖场所、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等是气载致病微生物的主要产生区域。


表1 部分气载致病微生物的特性


致病微生物

健康影响

存活性

传染性

耐药性

来源

病毒

冠状病毒

HCoV-229E

野生动物

HCoV-OC43

野生动物

SARS-CoV

野生动物

HCoV-NL63

野生动物

HCoV-HKU1

野生动物

HCoV-EMC

野生动物

2019-nCoV

野生动物(疑似)

球状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

禽类

腮腺炎病毒

麻疹病毒

细菌

结核分枝杆菌 1

革兰阴性菌

肺炎克雷伯菌

鲍氏不动杆菌

自然界

铜绿假单胞菌

自然界

大肠埃希菌

人和动物

鼠疫耶尔森菌

啮齿类动物

革兰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自然界

表皮葡萄球菌

A族链球菌

真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

曲霉菌

土壤中的腐生菌

注: 1 指该菌细胞壁结构特殊,无法用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界定。


近年来,一些新型病毒被发现也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对于这类气载致病微生物,由于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加上人们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不足,缺乏基本资料,在未发现其特异性之前,其流行趋势难以预测,且很难控制,造成了较大范围的暴发和流行,如表2所示。



气载致病微生物对人体的影响与呼吸道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气载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部位被阻留,进而引起感染。由于肺泡温度适宜,营养丰富,是致病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良好场所。所以下呼吸道更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感染。一般来说,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2.5 µm以下的气溶胶颗粒就可以进入肺泡。

表3总结了气载致病微生物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


表3 气载致病微生物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

因子

疾病*


MMI

支气管炎

哮喘

EAA

ODTS

感染

真菌中毒

严重程度

2

2~4

2~5

3~5

2~4

2~5

1~4

频率

4

4

3

2

1~3

1~3

1

病因率

病毒

4

3

3

-

-

2~3

-

细菌

?

3

3

2

3

2~3

-

革阴性菌

?

1~3

3

2

3

2~3

-

革阳性菌

?

1~3

3

2

?

1~3

-

放线菌

1

-

1~2

1~3

1~2

-

-

真菌

3

?

2

3

3

1~4

4

注:*疾病类:MMI,粘膜刺激;EAA,外原过敏性肺泡炎;ODTS,有机尘中毒综合征;

严重程度分类:1.平常;2.有影响;3.需休息;4.丧失劳动力;5.严重或死亡;

频率:1.少见;2.可见;3.常见;4.普遍;

病因率:1.稀少;2.较低;3.常见;4.高;?无定论; -无相关性。


1.2 气载致病微生物的传播方式


气载致病微生物在空气中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致病微生物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致病微生物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人群(对传染病无免疫力者)。致病微生物在空气中主要以尘埃、飞沫与生物气溶胶三种方式进行传播,具体传播方式见表4。


表4 致病微生物在空气环境中的传播方式

传播方式

产生方式

粒径大小

传播

范围

微生物存活性

典型病原体

尘埃传播

含有致病微生物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附着在尘埃表面,再由气流扰动分布于空气中

小于5000 µm

尘埃微粒较大,扩散性弱,一般在近地面

存活率较低,需对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炭疽杆菌芽孢、天花等

飞沫传播

含有致病微生物的飞沫在病人呼吸、打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大的飞沫迅速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停留

100 1 000 µm

一般小于2 m

病原体在5~20分钟内快速死亡或丧失活性,主要与飞沫急剧蒸发有关

对环境抵抗力较弱的流感病毒、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

生物气溶胶传播

飞沫在空气中失去水分后由剩下的蛋白质和致病微生物以及非生物性粒子组成

小于100 µm

可借助空气传播几十至几千米

耐干燥致病微生物大量存活,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

耐干燥的病原体如白喉杆菌、结核杆菌、SARS病毒等


其中,飞沫和生物气溶胶是气载致病微生物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人体产生的飞沫是气载致病微生物的重要来源。感染病人在呼吸、说话、咳嗽和打喷嚏时,飞沫从人的口、鼻中释放出来。图1显示了打喷嚏时飞沫的传播过程。一般来说,飞沫的传播距离有限(一般不超过2米),而且在飞沫传播过程中,飞沫中的水分会迅速蒸发,造成部分致病微生物的失活或死亡。当飞沫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粒径小于100 µm时,气载致病微生物将以生物气溶胶的形式存在。生物气溶胶能够长期停留在空气中,并随着空气的流动而进行长距离的传播。另外,感染病人使用过的物品(例如口罩)和排泄物(例如污水处理设施)与空气接触,其中含有的大量致病微生物,也会以生物气溶胶的形式进入空气,进而感染人群。因此,对于气载致病微生物的防护,不仅要控制飞沫的传播,也要控制以生物气溶胶形式的传播。


图1 打喷嚏时飞沫的产生与传播


02空气中微生物的相关标准


2.1 国内空气微生物的相关标准


表5汇总了我国在空气微生物方面的相关标准。我国的相关标准最早在1996年颁布,2002年后再无更新。期间发布的几个标准中相关标准值并未统一,且只包含了细菌,未包括真菌、病毒以及微生物的具体种类。不过在2012年规定了空调系统送风的细菌浓度和真菌浓度,并且要求b-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中国台湾地区对室内真菌浓度给出了要求,且考虑了室内外真菌浓度比的情况。标准值的确定方法总的来说是以调研法为基础,辅以对外国标准的参考,还需要结合生物分子学技术和公共卫生调研数据等来研究微生物健康效应,为以后制定微生物污染限值的科学性奠定基础。此外医院手术部有关室内微生物限值有专门的标准,ICU等用房也参照了该标准进行技术评价。


表5 我国空气微生物的标准值


2.2 国外空气微生物的相关标准


国外关于空气微生物浓度的标准值,以报告、指南或论文的形式给出建议值(见表6)。大部分国家规定了细菌、真菌菌落数的浓度,只有韩国规定了总菌落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不提供具体限制数值,而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则提供了室内真菌的污染指标。


表6 国外空气微生物的标准值

国家/地区

菌落数(CFU/m³)

细菌

真菌

总菌落数

巴西


750


加拿大


50

150 a

500


芬兰

4 500



德国

10 000

10 000


韩国



800

葡萄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