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君说: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十点君想给公司的姑娘们送花儿,姑娘们却笑了起来:“我们过的都是女生节,妈妈们才过妇女节呢。”
对啊,居然差点忘了问候妈妈一声“节日快乐”。
可姑娘们的话,又让十点君多想了一点点。
我们的妈妈,也不是生来就是“妇女”啊。她也有她年轻的时刻,她也曾憧憬过未来,她也曾想我们一样,心怀希望,又满腹迷茫;期待人生有很多种模样,而终于成为今天的样子。
下面这个视频,也在关心这个话题——“我妈妈年轻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我们不肯承认年华的消逝,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我们的青春、美貌、充裕的物质生活,我们能咬咬牙去实现的梦想,是因为有人先我们一步负重前行。
今天,也希望你在向妈妈送去祝福的同时,多和她聊两句话,问问她年轻时的梦想和希望,多听听她的想法。
你或许也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在办公室里聊起了各自的梦想。忽然有人问,你们知道自己妈妈年轻时候的梦想是什么吗?
“我妈?她应该没有梦想吧?好几个人脱口而出,“那个年代的人,难道不是吃饱穿暖就满足了吗?”
我原本也是这样以为的。从小就听我妈讲,她生在农村,外公外婆极其艰难地养大了六个孩子,后来他们六个兄弟姐妹都考上了大学,让外公外婆非常骄傲。我想,如果年轻时的她有梦想,大概就是考进省城、毕业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之类的吧。
“还真是不知道我妈有什么梦想哎。”听着小伙伴们的议论,我也有点好奇,于是打了个电话给我妈。
她在电话那头听到这个问题,愣了一下,然后说:“我的梦想……是当画家呀。”她的声音忽然变得轻盈又沉静,还有些梦幻,“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有一次你姥爷从镇上回来给我带了蜡笔,我特别高兴,就一直用那个蜡笔画啊画。”
“那你后来为什么放弃了?不想当画家了吗?”
“没有老师教,家里也没有学艺术的条件。那个年代,考上大学才有出路呀。”
我很惊讶,在我眼里,我妈是一个敢打敢拼、有烟火气的女人,和文青的形象不怎么沾边儿,而她曾经的梦想竟然是学艺术。
大家纷纷给自己的妈妈打了电话。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对妈妈的回答感到惊讶。
“我妈说她一直想做主持人!我还以为当中学老师就是她的理想呢。”
“我妈年轻时候的梦想竟然和我一样,是当一个作家!她说那时候是因为要努力工作,赚‘工分儿’,才不得不放弃的!”
“我妈说她的梦想就是嫁给我爸……我说那你还天天跟他打架……”
……
大家不约而同地沉默了一会儿。
短短几分钟的电话,我们好像重新认识了一次自己的妈妈。原来我们对她们,竟然这么、这么地不了解。
——因为在我们眼里,妈妈真的就只是“妈妈”。
小时候,妈妈是仿佛能徒手搞定一切的家居万能侠,是我们犯了错最怕被发现的那个人,是我们得了奖第一个想要告诉的那个人,是我们被小伙伴欺负之后会想要抱着哭一下的那个人。
长大后,她成了我们只想分享喜悦、不愿汇报忧愁,但偶尔在社会上碰了壁、在恋爱中受了伤,好像还会想要抱着哭一下的那个人。
可是,在成为我们的“那个人”之前,她也和现在的我们一样,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有梦想有追求、有观点有态度的年轻人啊!
我们可能都曾经和知己好友把酒畅谈青春和理想,可是对亲密无间相处了那么多年的妈妈,却连她年轻时的梦想是什么都没有问过,甚至会觉得她根本没有梦想。
难道只是因为她做了妈妈,她的理想追求、观点态度,就连同她独特的个性一起,永远隐匿在“妈妈”这个身份背后了吗?
往年三八节,我们会给妈妈发一句“节日快乐”;今年三八节,我们希望做一点不一样的事情:问一问妈妈,她年轻时的梦想是什么。
我们把一些小伙伴给妈妈打电话问梦想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就是最上面你看到的那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