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相传为月神太阴娘娘、月下老人及土地公生日,故拜月、祭土地为中秋的主要祭祀活动之一,道教尊月神为
太阴星君
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等。
在古代道教很多宫观或各地百姓人家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
祭拜月神
。作为中秋节俗的拜月活动大体形成于唐代,但
秋夕礼月则是古则有之
。
秋夕礼月即是在秋分的晚上祭月。民间信仰以月为月神,称月神、月姑、月亮姑娘。
道教尊称月神为“太阴星君”,其圣号全称为“月府结磷皇君妙果素月天尊”,其宫阙为垣下、素曜大宫。农历八月十五为太阴圣诞。是月夜月升时,道教宫观要设坛祭月。
中国人历来就崇拜月亮,
月亮的圆满被认为是
“运而无穷”、“幸福如意”的象征。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
人们摆设酒铺时果,赏月畅谈。
◽ 也就是“月光位”,将桌子设于面朝月亮处,能看到月亮,可沐浴月辉最佳。
◽ 比如阳台或院子里,或者客厅里看得见月亮的窗边。
◽ 如果请有太阴星君像、兔儿爷等,摆在月光位正中后方,以方便跪拜。
◽ 如果没有神像,可以设个牌位,在牌位上写上天尊名号,摆在后方正中央的位置。
◽
如果神像和牌位都没有,那么:香炉单列,贡品一排。香炉要在贡品前排的中间位置(离拜月人最近)。
◽
“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
”香是帮助我们与神灵沟通的媒介,所以拜月,香是少不了的。按宫观里的规矩,上香须为三根。一方面祖师爷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代表无穷,代表对神仙最大的敬意。另一方面,三代表“天、地、人”合,一根敬天,一根敬地,一根敬给自己的祖先。
①、香。“香通三界、心假香传”:焚香的“气”是通感神灵之物,能够把诚心、敬意更好地传达给神明。
(用左手上香,顺序为上香者的中间、右边、左边。三根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过一寸宽,以表示“寸”(诚)心。没有香炉的话可以用苹果或者橘子当香座)
②、鲜花
③、清水:不用生水及不洁之水
④、瓜果:须“时新果实,切宜精洁”
⑤、月饼
(注:供品必须等香燃完才能撤下吃掉;
每种水果是单数,大致以3、5、7、9为数)
一:
见到月亮升起、沐浴到月辉之时(
戌时或亥时
),就可以祭拜了。先洗手,再敬香、拜月,三躬三叩。
二:
祭拜时,可默念祈祷词,可出声。小孩子可拜月,成年男子不必拜。(有男不拜月之俗)
三:
待香皆燃尽,完成祭拜之后,如果有神像要妥善请回,如果有牌位,牌位上写有神尊名号的字纸妥善焚烧化掉。
最后,由家中女主切开献月之后的月饼,把祭拜时所供奉的果食给家里每个人分食,分享福气。这样拜月就完成了。
古书中的吴俗“走月亮”:
“
妇女盛妆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宫观,鷄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之 走月亮 。
”
女性善信当整个人都沐浴在月华清光之中、心胆澄澈之时,也就很方便“吸、采月亮的精华(金精)”了:
在月出、月中、月落之时,面向月,端正而立,闭气八次,抬头吸月精,存想月中五色精光入于自己口中,咽下八次。
此道家服月华之法,可以滋阴(使人变美)
特别适合女性和
阴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