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本文转自:新京报
“艺术教育普遍缺少与理工类相关专业的跨学科融合,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示范性项目较少,亟须打破数据孤岛。”1月16日,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常务副主任彭丁煌带来《关于建设中国戏曲人工智能创研中心》的提案,她认为在设立“人工智能”通识课的背景下,应通过建立专业机构发挥人工智能在戏曲领域的作用。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常务副主任彭丁煌。受访者供图
“2024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市教委在市属高校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近五万名大一新生开展系统学习。中国戏曲学院在落实数智化戏曲演艺、传统戏曲要素数据库建设、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戏曲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等方面亟须政策和经费支持。”彭丁煌表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加强“AI+戏曲”研究与应用意义重大。建立“中国戏曲人工智能创研中心”有望解决多方面问题。
具体来讲,首先是填补研究空白。彭丁煌介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缺少“AI+戏曲”领域专门性研究机构,国内外人工智能机构大多仅关注传统与现代艺术的融合,或聚焦于戏曲创作的某一环节或单一技术,缺乏整体性、系统化、全要素思考和实践。同时会解决传统戏曲数据不足的问题,通过数智化手段记录和保存戏曲表演、音乐、剧本、舞美等要素资源,有利于戏曲人工智能语料库、知识库、大模型的研究建设。
“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创排新的表现形式,深入挖掘戏曲的内在规律和艺术特征,有力推动戏曲艺术传承创新。”彭丁煌表示,人工智能赋能戏曲艺术,还可助力中外艺术交流,通过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开发,帮助学生更快速和全面地掌握戏曲技艺。
彭丁煌建议要深入调研戏曲院校、剧院以及科研机构,发挥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建立“中国戏曲人工智能创研中心”,落实“人工智能+戏曲”行动。设立专项经费,建立稳定常态的财政补贴机制,加大对戏曲人工智能建设与实践的支持力度,出台配套措施,健全适应戏曲数智化发展的投入机制,为戏曲传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专业的创研中心还将深化戏曲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规律性研究,培养既懂戏曲艺术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打造集戏曲文化资源搜集、整理、研究与利用于一身的智能平台,形成标准体系,通过创研中心和数智平台实施一批综合型、标杆性项目,培育戏曲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新生态,推动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彭丁煌说道。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记者:刘洋
责编:张丽佳
一键5连击:点赞+分享+在看+留言+星标
总有一款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