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午间明道  ·  徐小明:看收盘(0207) ·  昨天  
午间明道  ·  徐小明:看收盘(0207) ·  昨天  
人生资本论  ·  政府急了,拼命催生 ·  2 天前  
东方财富网  ·  主力复盘:7.71亿流入利欧股份 ... ·  3 天前  
何夕  ·  #a股# 上证50跌幅top ... ·  3 天前  
梅森投研  ·  A股超级红包,来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俞敏洪:柳传志、马云、王健林、马化腾,靠“穿透力”才走到今天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投资  · 2017-11-05 19:38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题图: 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

新东方董事长 俞敏洪 先生


做创业,你是否可以遇挫越勇?

文章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作者:俞敏洪 责编:kay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违者必究!


1

从马云、柳传志、王健林、马化腾

看人与人的区别



人的区别,不在于家庭身份,不在于长相,不在于上什么大学。在于你的思想,你的思维,你的认知。


马云 连做4个公司都失败,越挫越勇,阿里是他的第5个公司,阿里巴巴在2014年到美国纽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我的新东方比阿里巴巴早,我们在2006年就到美国上市了,新东方的市值到今天为止才75亿美金。 我终于看出,在他的认知中,前面的失败是为了奠定未来做世界大公司的基础。


人生需要的是穿透力,就是可以排除周围所有的纷纷扰扰,眼睛盯着你前行的路。


创业是条艰难的路,很多“大佬”曾经历你难以想象的困境:


柳传志 40岁摆地摊,创业初期被骗走2/3的资本,后遇到转机并购IBM全球PC业务,做到从1亿到10亿;


王健林创业初期曾为了公司借高利贷,不懂行的时候曾一个项目打了222场官司。至今仍然觉得创业、创新、没资金是最大的困难;


马化腾 曾为了支持QQ这只企鹅,全公司给别人写代码赚钱,还抱着改过66遍的BP跑遍会馆,终遇慧眼识珠的IDG和盈科数码,不然也没有现在的腾讯。


2

如何提升思维


做创业,我们逃离不了环境和趋势,这种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包括了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思维、政治思维和宗教思维。


传统思维 就是从小到大生活环境造就的思维; 政治思维 来自于我们成长环境中的政治环境; 宗教思维 ,我们从宗教极端分子身上可以看到,任何时候极端宗教思维都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思维,但是信仰这种思维的人完全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创业要成功,要具备穿透力能看清眼见的路,我们就不应该再受到思考框架的束缚,不应该为自己建立思维的围墙、以偏概全,坐井观天。


想要完善思维、不断提升认知,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来做:


第一,多读书 ,尤其是要读有思想性或者表达了新思想意识的书。


第二,参与各种讨论 ,兴趣类、行业类,尤其是思想性的讨论,这非常有益。


第三,要多行走。 经历不同文化看待同一事物的出发点。


第四,要尽可能多反思、多提问。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最难的事情就是know yourself(认识你自己)。创业者、企业家要与公司共同成长,更应认识自己,不断进步。


当你花了大量的时间提升自我,却感觉没有明显的进步,该怎样做?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如果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花费一万个小时,原则上就能成为专家或者达到熟能生巧的状态。但我一直认为,我们只花一万个小时是不够的。 如果你在工作或学习上花一万个小时,但却只是简单重复,那么你是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


第一,任何花时间取得进步的事情一定要设定目标。


第二,设定目标并不断努力的同时,要寻找方法和创意。 质的变化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参与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要你不断从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中寻找新的方法和创意。寻找新的思想、新的突破极其重要,这是从量变达到质变的首要条件。


第三, 在我们生活中,光靠自己琢磨是不够的, 需要多求教。 企业成长也是如此。


3

创业要考虑4个因素


创业24年,我总结了创业需要考虑的4种因素:谨防伪创新、伪创业;不急功近利;有通向大市场的商业模式;能持续发展;合伙人、CEO靠谱。


1.不要伪创新、伪创业


现在,创业的大环境有一定的误导性。有一点点想法,就可以要几个亿的估值给你看。


现在,很多所谓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在我看来都是伪创新。理由非常简单,他实际上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把原有商业模式去中间化,搞流量,然后再找商业模式。这点事大家都会。商业模式很容易复制,最后拼的是人、他能调动资源的能力、速度。


我鼓励大家创业,但是不鼓励盲目创业。 我比较主张创业人士积累一定的经验以后再去创业。大学还没毕业或者刚毕业就去创业,失败率会高很多。


人生总要有几次全身心投入的机会,这样才能淋漓尽致地体会人生。创业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但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希望大家在投入之前能做好充分准备。


2.不要过于急功近利


创业不要急功近利,每天拼命干有时候不一定管用。过程可以加快,但是过程不能越过,这件事情,大家应该能够明白。


任何一个创业者把一个小公司自己慢慢地做大,做成大公司,可能会花几年甚至十几年。互联网时代来了,时间可以缩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的能力可以缺失,也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越过创业的过程。


你的创业路径,商业敏感性,客户的忠诚度以及发现客户的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公司结构治理能力,和世界上的经济资源,以及国内所有的资源接轨的能力,都绝对不可能越过。


3.能持续发展


什么商业模式才是好的商业模式?


a.老百姓实实在在的需求,是最重要的。


你提供的东西是不是人们的真实需求,这很重要,如果不是真实需求,就会很麻烦。


不要一想到一个商业模式,就立即行动。一定要深刻了解你的客户是不是有这个需求,是刚需还是非刚需。


我们在创业之前,一定要想好这件事情不管是拐弯赚钱还是直接赚钱,到底是不是客户最需要的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


b.所有的资源能否支持创业持续发展下去。


创业中间有一段时间处于亏钱的状态没有问题,但最怕的是一直亏下去,又没有资源来衔接,比如说你的商业模式,如果经过了翻来覆去的认证以后,还是没有任何人愿意给你投资,你就要稍微谨慎一点,一定要反复就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甚至包括团队组建,不断琢磨、变革、升级,直到最后能够打通资源。


c.要把自己打造成独一无二有威望的创业者。


团队可以吵架,但是你作为创始人,到关键时刻,就是要说一不二的,你不能对公司失控。


d.合伙人靠谱、CEO靠谱


合伙人不是找的,是碰的。中国创业公司的合伙人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 是几个同学、朋友一起创业,但将来公司散架的可能性比其他公司大很多,因为一开始是一帮朋友做事,到最后很难界定谁是公司核心。如果是这种情况,必须快速界定合伙人的主次关系。


第二种 是一个人先想了方法,然后找人,形成团队。这种的团队相对稳定,最初的那个人如果具备能力,就是团队核心。


第三种 就是新东方模式,一个人先做了几年,再找合伙人,但现在,互联网的速度已经不允许这样的节奏了。


现在找合伙人可能难度更大,原来可以找能力单一的人,现在必须找在技术、市场、营销方面各自有专长的人。现在创业者年龄都小,处理人事关系的经验很弱,所以散伙的情况多。


创始人本身必须是一个真正的领袖型人物,而领袖型人物是慢慢锻炼出来的, 创业成功的人通常也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而是综合性能力比较强的人,他能够整合领域的专家为自己所用。


这一点与国外还有些区别,你可以看到不管是比尔·盖茨、乔布斯还是马克·扎克伯格,他们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自己本身就是科学家。


另外,国外的人事关系、社会关系,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而在中国通常能够用人并将社会资源结合起来的人才能把创业做起来。比如马云,他不是互联网出身,但是做了很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因此,以下三点就特别重要:


第一,平衡机制特别重要。


项羽为什么没有做好?因为:


利益分配不对,功劳是自己的,错误是部下的,这样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有团队。


自己拍脑袋,不让团队参与。刘邦的任何事情都是让团队参与的,他是领袖,他做决策,但他会让团队参与。


真正的领导就是变色龙,坚持往胜利走的前提下一定要关照团队成员。


第二,对时间和资源的最佳把控。


什么时候融资,什么时候对接政府资源,什么时候用什么人,这些东西非常重要。对 Timing(时机) 的把握非常重要。如果时机不对,就会错失良机。


第三,确立创新、开放的系统和结构的颠覆能力。


一般来说,这是针对后期做的比较大的公司。比如新东方现在面临的就是这两个问题,我这位董事长考虑最多的是这两条。很多员工大部分工作了 5 年以上,每年工资涨 40% 不好做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你的创新和颠覆能力非常重要。这个我们以后会有机会不断探讨。


4

有以下5种能力的人会更易成功


我认为,有以下5种能力的人会更容易取得成功:


首先,有逆商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午间明道  ·  徐小明:看收盘(0207)
昨天
午间明道  ·  徐小明:看收盘(0207)
昨天
人生资本论  ·  政府急了,拼命催生
2 天前
梅森投研  ·  A股超级红包,来了?
3 天前
教你看穿男人的心  ·  爱你的人会迁就你,而不是改变你!
8 年前
姑婆那些事儿  ·  你是如何在职场上谋杀掉自己的?
7 年前
币探索  ·  币探索 | 媒体渠道更新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