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梁中华宏观研究
中泰证券宏观研究,发布个人观点,欢迎交流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新说车  ·  最低配的比亚迪唐,能行吗? ·  昨天  
有车以后  ·  8AT的SUV,这几款10万就能入手 ·  昨天  
汽车商业评论  ·  其实上汽一直真正读懂了灵魂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梁中华宏观研究

“均衡”经济!——4月政治局会议解读(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梁中华宏观研究  · 公众号  ·  · 2021-05-01 17:26

正文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2021 4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我们的解读如下: 不刺激、调结构、化风险
会议提出, 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 。我们认为经济增长的高点已经过去,下半年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稳增长 相对淡化,压力仍存。但是经济结构分化较为突出:地产强,消费弱,政策重点重回 2018 2019 年的轨道: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结构,化解各类风险
在货币方面,强调 流动性合理充裕 。我们认为,短端利率维持稳定甚至略宽松。未提控杠杆,但从表述上看,还是会定向收紧地产和地方隐性债务,而对薄弱环节,会继续支持。在财政方面,强调 落实落细 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 。我们认为财政总量边际收紧,对基建的支持将会降温,重在优化结构。

1

稳增长仍有压力
在疫情形势上,会议指出,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疫情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海外疫情仍较为严峻,而影响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是疫苗接种的速度。和之前几次会议的强调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同的是,本次会议重点强调, 要抓好疫苗接种,推进疫情国际联防联控,我们认为这将是今年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
在经济形势上,会议提出, 要辩证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 我们 在之前《地产和消费的脱节:本轮复苏有何不同?》等专 题报告中就反复强调过,尽管去年四季度我国 GDP 总量增速达到 6.5% ,比疫情之前还要高,但结构分化也很大。以往房地产和消费的修复是同步的,但这一轮房地产已经修复至比疫情之前还要高的水平,而终端消费需求距离疫情之前还差很远。所以 本次会议强调经济恢复的 不均衡 ,终端消费和居民收入仍然是本轮经济修复的薄弱环节。
从总量经济来看,本轮经济修复的高点也已经过去,而这个高点并不是低基数带来的今年一季度: 剔除低基数的影响以后,总量上来看,社融的高点在去年 2 季度,经济的高点在去年 4 季度;结构上来看,出口的高点在去年 2 季度,投资的高点在去年 4 季度,工业生产的高点在今年前两月。 往前看,总量经济依然有下行压力。
从会议中的相关表述中,也能看出这一点。 “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说明稳增长有压力,只不过这种压力暂时较小而已。

2

淡化总量,调整结构
在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 总量政策更加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精准”实施宏观政策,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把握好时度效,固本培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所以大的方向和 2018 2019 年有些类似,不是强刺激,而是重在调整分化的经济结构,化解各类风险。 会议强调 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 更高水平均衡 ,更加注重经济的均衡发展。
具体来说,对于偏热的资产泡沫领域会加强调控。 例如,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所以我们认为,对房地产的调控会继续收紧,尤其是央行现在对房地产领域的融资进行全面监管,房企融资压力增大,地产销售趋降温。
而对于偏弱的消费领域,会继续支持, 会议指出要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内需持续扩大。我们认为,支持消费增长,重点在于收入的增长和分配上下功夫,促进共同富裕,进行结构的调整。会议还指出, 要加强和改进平台经济监管 ,促进公平竞争。
此外,对于其他长期要发展的领域,也会继续支持。例如,会议指出,要引领 产业优化升级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产业数字化。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发展 新能源 。要推进改革开放,深入实施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各类 高水平开放平台 ,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总结来说就是,淡化总量政策,重在结构调整,过热的要调控,偏弱的要支持,长期发展的要强化,逐渐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3

货币略“缓和”,信用定向紧
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 流动性合理充裕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还提到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而且提到要稳定宏观杠杆率。所以 本次会议在货币政策态度上似有缓和
但从其它方面的表态来看,宽货币、紧信用大概率仍是接下来货币政策的主要基调,这和我们年初的判断一致。 例如,对经济的表态没有那么乐观,尤其是强调“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意味着今年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不大,并不会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就去“加息”,所以短端资金利率大概率保持在低位、维持稳定。
而信用方面的政策依然会定向的收紧。 例如,前面提到的房地产领域的信用要收紧,另一方面,地方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的信用也会有所收敛。本次会议强调,要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 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意味着地方隐性债务的扩张也会放缓,以实现“降低政府杠杆率”的目的。
而该支持的领域还是要支持,例如会议强调“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

4

财政:总量略降,结构优化
在财政方面,今年预算的支出增速普遍调降,再加上隐性负债扩张的控制,广义的财政总量明显是收敛的。
从结构上来说,本次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落实落细,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我们预计今年财政对基建的支持将会降温,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保持一致。

5

强调保护耕地
本次会议还重点强调了对耕地的保护 ,提出要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优化调整农村用地布局,确定各地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总量不再减少。要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还提出要强化土地使用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大力推广节地模式。要加强调查成果共享应用,在此基础上做好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并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要深入开展资源国情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资源节约利用意识。

-------------------------
近期数据点评:

环比继续走低 ——4月全国PMI数据解读 (海通宏观 梁中华、宋潇)

史上最快复苏——美国一季度GDP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缩减QE的触发条件是什么?——美联储4月议息会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利润增速高位略降 ——3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宋潇、侯欢)

维持宽松,加快购债 ——欧央行4月议息会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收支放缓,基建降温 ——2021年3月财政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宋潇、侯欢)
出口有放缓,进口有支撑——2021年3月外贸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
稳杠杆:从“不急”到“转弯”——3月金融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应镓娴)
供给压缩下的结构通胀——2021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应镓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