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
普益标准主办的“赋能新质生产力 共筑资管新发展——2024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金誉奖’颁奖典礼”
在重庆金融会展中心成功举行。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教授、普益标准首席经济学家王鹏围绕“资管市场评价:视角、基础与体系”这一话题展开主题发言。
以下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教授、普益标准首席经济学家王鹏的发言实录(由普益标准根据嘉宾发言实录整理,并经嘉宾确认):
王鹏指出,中国资管市场已走过二十年发展之路,整体规模持续扩大,市场在不断完善,影响愈加广泛。资管机构和产品不单关系到资金端的情况,还涉及资产端实体融资需求、产业结构改善、发展模式转型,开展有效评价不仅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信息,也有助于机构了解自身优势和短板,同时也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及时全面了解市场动态及运行状况。总体来看,作为资管市场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工作对于提高资管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在王鹏看来,评价背后体现的是价值观,资管市场评价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视角代表不同的价值观。除了市场视角和监管视角外,第三方视角的评价尤其重要,该视角更多强调从评价理论及资产管理活动本质规律出发,注重评价的专业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在评价维度上更多侧重品牌机制实力、投资者回报及服务能力、运营管理及研发创新能力等等。
王鹏强调,在对金融市场运行一般规律和对资管体系特定属性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资管市场评价需要具备坚实理论基础,这关系到评价框架的稳定。另外“资管市场的评价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底层逻辑一定要稳定,但是评价的具体指标应该紧密贴合市场发展动向。”王鹏表示。
在当前资管市场进入新的制度体系环境下,新的运行逻辑已经和之前的运行逻辑已有明显不同。比如在净值化之前,银行理财市场依托刚性兑付、资金池和非标投资,资金属性非常稳定。但是在新的运行逻辑下,债券市场的下跌阶段,将使市场调整引发理财产品净值下跌,客户赎回,理财机构被动抛售债券或债券基金,市场继续调整,理财净值继续下跌,客户继续赎回,机构继续抛售。在债券市场的上升阶段,这一逻辑会反过来,但由于投资者普遍是风险厌恶的,因此负反馈的程度应该比正反馈的程度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