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推动改革创新的社会智库。致力于中国未来改革创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深圳乃至全国的改革创新,提高社会创新意识,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咨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北京专家点赞本报新春系列评论 ... ·  昨天  
深圳大件事  ·  对话为《哪吒2》提供渲染支持的粤企 ·  3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香港队队员赛后遭围殴,对方3人被罚 ·  3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免签入境新政+1,今起执行! ·  3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2933.3万人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方舟:粤港澳大湾区下的深港合作 | 深港合作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 公众号  · 深圳  · 2017-06-21 20:06

正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发挥港澳独特优势,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在此背景下,由我院和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深港合作圆桌会议第三次会议于日前在我院成功举行。本次圆桌会议以“粤港澳大湾区:深港合作新机遇”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嘉宾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时代深港合作的新机遇、新思路,以及湾区内重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等议题发表了见解和看法。

即日起,我们将推送与会专家在本次会议的精彩发言实录,敬请关注!


  • 前期推送:

郭万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意义、优势障碍及空间范围 | 深港合作

深圳发改委卢文彬:1个国家2种制度3个独立关税区的深化合作尝试 | 深港合作

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优势互补,打造创科航母 | 深港合作

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优势 八大建议给粤港澳大湾区 | 深港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下的深港合作

方舟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 方舟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概念。正如郭万达院长所说,这一概念确实已经酝酿了好多年,从原来讲的深港湾区,到现在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经历了从民间到地方,再到国家层面逐步提出来的过程。


为什么现在能够在国家层面提出这一概念呢?我分析一下今天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城市化是促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带动内需的最大动力。对于中国城市化的路径,过去二三十年一直有争议,国家在制定“八五”计划时就已经提出要“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当时已经觉得大城市很拥堵,有很多大城市病,所以不鼓励发展大城市。虽然二十多年前就提出要严格控制大城市,但从这些年的实践结果来看,由于大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部门发展齐全,公共服务比较好,还是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向大城市。相反小城镇因为没有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在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机会等方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国家城市化改用“城市群”的战略,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以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在方圆一两百公里范围内形成一小时生活圈,整体上构成大中小城市联合发展的城市群。


现在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19个城市群的规划(参见图1),图中展示的不是官方版本,因为我觉得官方版本有些描述不是很准确,比如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其实包含了几个不同的城市群,所以我进行了重新分解。每个城市群人口大约三千万到五千万,五到十年后,每个城市群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可能都等于一个韩国的规模了。 当年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十年以后中国可能出现十几个像“四小龙”这样规模的核心城市群,这将是非常大的发展。


图1:未来中国部分城市群示意图


这样的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来说意味着什么?过去中国经济核心城市群或引擎只有两个:长三角和珠三角。现在则进入一个全面开花的阶段,内陆省份和北方地区也都出现了多个城市群。 在某种程度上,珠三角过去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特殊性和重要性正在降低,尤其是在“十三五”规划中,国家提出了三个重点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其中,虽然“一带一路”涉及到一些广东的城市,但只是参与性角色,而非核心城市,所以,可以说这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基本上没有粤港澳。 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写到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意味着这个区域的发展战略在国家层面得到认可,避免了粤港澳被边缘化的危机。 李克强总理有两次在公开场合提到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次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具体论述港澳部分时,第二次是会见香港新任特首林郑月娥时。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反映出国家层面的一个深刻的思考,即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让港澳现在面临的经济结构、生活空间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舒缓。当然,这个规划的提出对广东、深圳、香港也非常有利,所以我们要把握这个机会,在国家制定大湾区规划的过程中,把我们的所思所想、双方共同的战略思考向国家提出来,希望在国家的规划中能够反映出来。


什么从“大珠三角”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新的概念呢?是不是新瓶装旧酒的概念呢?我觉得不是。 第一,传统的珠三角或大珠三角的概念,是指以珠江下游的三角洲为基础形成的城市群。而这次“大湾区”概念中的湾区指的是“海湾”,更强调外向型,更强调发挥这个区域作为科技创新高地、金融核心区、交通枢纽在全球经济中的引领作用。 换句话说,我们过去讲的珠三角,不管是前店后厂还是世界工厂,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但不是处于领导地位,而今天这个大湾区的目标是要发挥一个世界经济核心区的引领作用。 第二,过去我们讲的大珠三角,是“9+2”的模式,“9”在左边,“2”在右边,中间用一个“+”连起来,两边虽然有合作的关系,还是分开的。粤港澳大湾区不是过去前店后厂的垂直分工关系,更强调一体化的产业协同效应和一种共同生活家园的概念。


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应该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推动区域内高水平的产业协同合作,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和金融领域。 落马洲河套地区如果做得好,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示范平台。深港两地现在各有各的优势,深圳有很强的科技产业基础,背后有一个产业链很完善的制造业做支持;香港有自由港,还有税制、普通法系,知识产权保护等吸引人才的特殊优势。因此要考虑深港两地如何通过科技产业的合作,达到全球科技发展的新高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曾经跟我说,他们每年面向全球招揽科技人才,如果将他们安排在深圳工作,与香港相比,雇主大概要额外付50%—60%的成本,其中主要是税收、五险一金等成本;就科研人员的而言,在香港工作有出境便利、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势;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香港的法律保护知识产权更强一些。


如果能够把深圳和香港的优势结合起来,鼓励深圳的华为、中兴、腾讯、华大基因等高精尖企业在河套地区设立大型研发平台,既有助于这些企业本身提升国际化水平,也有助于香港建立新的产业群。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腾讯在香港有一个比较大型的研发基地,它的产业链就可以扩散出去,围绕微信做应用程序小软件公司跟腾讯配合起来,双方能够形成很好的互补,在全球一定会有更高的领导地位。 落马洲河套地区只是一个一平方公里的区域,我们希望将来能够把这个区域沿着深圳河两边扩展,把产业链扩展出去。深圳可以在福田保税区进行配套规划,香港这一侧可以沿着落马洲河套走廊进行研发区域的预留和规划,将来沿着深圳河建成一个科技产业创新走廊,这对两地是非常有利的。


图2:河套地区是产业协同的一个示范区


图3: 深圳河两岸科技创新走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深圳大件事  ·  对话为《哪吒2》提供渲染支持的粤企
3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香港队队员赛后遭围殴,对方3人被罚
3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免签入境新政+1,今起执行!
3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2933.3万人次!
3 天前
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  ·  中国电信与阿里巴巴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7 年前
风青杨  ·  低调是真正的奢华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