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东西口味要广。
别偏食,别太多禁忌,这也不喜欢吃,那也不能吃,这就很麻烦,那还谈什么自由度呢?
做人,最好做杂食动物,而不是娇生惯养自己。
做爹妈的,从小就不要惯着孩子,饮食习惯是养成的,越惯越出毛病。
我走到什么地方,就吃什么东西,山珍海味也行,粗茶淡饭也行,好养活。
讲究,不是挑剔。
该讲究的时候讲究,比如自己家里,可别讲究到了别人家里去。
2、自己会做饭。
回到家来,昨晚想吃鸭掌了,立刻从冰箱取出来,解冻,下高压锅,十几分钟就出锅,两斤鸭掌,两顿就吃完了,因为太好吃。今天看电影回来,又买了两斤,现在在锅里炖着呢。
会做,可以不做,但是能做,就有了自由度。
可以在外面吃,也可以在家做,还可以叫外卖,这就有了三种选择。
口味广,好奇心重,动手能力强,这就有更大的可能性。
我去云南,就学洋芋焖饭。
去贵州,就学来了素瓜豆的做法。
去大兴安岭,就学会了蘸酱菜和炸蒜片。
走的地方越多,我的饭桌上就越丰盛。
3、学习不局限于书本。
书本只是学习的一种途径,真正的高手,“飞花摘叶,亦可伤人”。
会学习的人,玩也是学习。
我读书、看电影、看电视、做饭、会友、旅行、做手工……全是学习的途径。因为眼睛所见,莫不新奇,手指所触,都想着怎么复制和创新。
我小时候,家乡也有灰灰菜,只有一种吃法:焯熟,凉拌。
在贵州学会了,可以水煮,加蘸水。
百度“贵州 蘸水”可以查到十几种做法,但是如果不动手,一切白费。
4、锻炼演技,百变形象。
有的人,从生到死,一副面孔,还美其名曰“专一”,其实,这是一副僵化的面具,戴久了,人也活成面具了。
在什么山坡就唱什么歌,见人说人话,见鬼不说话。
明明笑笑就可以过去的事,可能因为应对失当就变成了大事。
胆子可以大一点,不断突破自我。
比如女生,可以尝试去拍一套古装写真集,可以去试试cosplay。
看了影视的片断,可以自己模仿一下。
有人会说这和个人品牌不是矛盾了么?
只要你展现出来的所有形象是美好的,那是有利于个人品牌的。
以上各种扮相,你喜欢哪个?
5、做的事要多。
秋叶大叔不仅会做PPT,他正规的身份是大学副教授。他还投资公司、培养人才、写书、演讲……这么多事,也没耽误了生娃养娃。
我比秋叶大叔还杂,秋叶大叔没做的事,烹饪、旅行、摄影,我都做了,也不敢说做的多好,至少有人愿意付费。
斜杠青年这词很火是吧?不少人以为,只要有兴趣就算斜杠了,我们的评判标准是:这个兴趣能不能带来收入。
有些人觉得自己得专注,否则一件事都做不好。
这个思路对,先成单杠,再成斜杠,但是如果掌握了快速学习的能力,也就是掌握了“道”,就会明白至理相通。
打通以后,事可以做的多又好。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
6、交友要杂。
有的人朋友圈里都是同类的人,甚至大家长得都差不多,因为一个圈子里都同质化了。
优秀的人,交往面通常都会很广。苏轼说自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他这样说还真不是狂妄。
孟尝君门客三千,靠鸡鸣狗盗脱离了险境,艺多不压身,值得交的朋友也是这样。
当然我说的杂,并不是说你朋友圈里全是各种微商。
那就乱套了。
7、思维自由。
最重要的一条,所以压轴。
人生而不自由,但得朝自由努力。
思维上不自由,就算技能再强,也还是会处处掣肘。
你的生命是由父母给的,这不错,但并不等于就此接受控制。
你的思维诚然高墙林立,但你得有拆墙的勇气,而不是乖乖地置身牢笼。
这个时代,父母的话可以不听,因为生活于旧时代的他们,不见得能够理解新时代的规则。
朋友的话可以不听,因为他的识见未必强过你——强还是弱,你得有判断能力。
一个人应该学会为自己的命运作主,而其前提就是思考能力。
【题外话】
1、昨天追的剧和书是《无心法师》,一口气看了三部小说,穿插看了剧集《无心法师1》和《2》的几集,感觉小说第一部最为精彩。如果你也看过韩国的《鬼怪》和日本的《人鱼传说》,你可以做一下对比。
2、今天下午看了电影《杀破狼 • 贪狼》,今年看的最好的片子,不可言说的黑暗和绝望。
3、同时在追的剧还有《河神》,也很精彩,网络剧不可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