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特别的一天,上海的雨特别的大。
但是,我遇到了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
我的本科同学Mr.J在毕业6年后,破釜沉舟跨专业考试取得了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一、一入部队深似海
Mr.J是我本科隔壁寝室的同学,他是一位国防生,而且酷爱足球。
我们本科那个不大的绿茵场地留下了无数次他奔跑的身影。
当年土木7班的足球小将啊。
本科时候的江同学有着特有的羞涩和不羁。
羞涩大概是因为来自农村吧,对周围的人和事很容易感到敏感。
不羁大概是因为国防生的身份,对专业成绩的要求不高。
2011年毕业之后我去了同济读研,他去了部队当兵。
然后很久我们就没有联系了。
直到2015年的一天,他用微信问我:“邵啊,我可以和你聊一聊吗?”
那时候我在新加坡工作,正是一个平常的下班时间。
我坐在公司的班车上,我邻座的印度同事一如既往地散发着浓浓的咖喱味。
我思念国内没有咖喱味的事物,也思念曾经熟悉的面孔。
“行啊,J,有啥事?”
“我觉得在部队我待得很不喜欢,这里有一些人喝酒打牌的习惯太严重了,我觉得没有意义,有这个时间我还不如好好去读一下英语。”
“有想法。”
“还有,我想转转专业去读书。去学计算机或者金融”
我是知道他一定考虑过从事土木行业的,但是同龄人的状态他都看在眼里,那时候土木行情非常不好。这才有了转行的想法。
可是那时候他还是部队的人,属于军队的财产,想出来怕不是那么容易吧。
一个在绿茵场洒脱奔跑的少年,进入了起床喊口令、睡觉也喊口令的军营,想必是不快乐的吧。
二、肖申克的救赎,其实是自救
之后,我知道Mr.J的辞职过,我还知道他尝试了不止一次。
在16年的时候,他是打了辞职报告,但是被北京否决,复习计划被迫中止,本来是可以参加17年度的研究生考试,不得已,又耽误了一年。
17年,他再一次打了辞职报告,这一次,他成功了。
17年5月,他辞职成功,去武汉大学租了一个小房子。
然后就是每天13个小时的复习。
从5月4号到12月考试的那一天。
除了周日下午踢一场球之外,没有一刻是放松的。
那一年,他28了。
他说:
和同龄人相比,我一无所有。
目标:北大软院。
他有的,只有每一天每一天地死磕书本,每一天的13个小时被分成了9段,每段1.5小时。
从早上5点起床,到晚上12点回去。
重复着高三的生活。
这一次,
大概是真正为了自己而战吧。
一个人,连一起复习考研的战友都没有,连可以一起交流的人都没有。
有疑问了只能在笔记上记下,去网上找一下别人的复习经验来找到答案。
这样一直坚持到考试那一天。
可能是巨大的压力让他不敢懈怠吧。
28岁,半路出家,和科班出身的人已经有了巨大的差距。
不努力,还怎么说服老师录取你呢?
只能好好看书,才能对得起一路的坚持吧。
才能让昔日看轻自己的人刮目相看吧。
终于,努力有了回报。
他以轻微的优势进入了复试。
三、不到最后,绝不放弃
在得到复试通知以后,他没有一刻去开心。
他立刻去了深圳,那里有一个软件培训班。
早上9点上课,晚上12点下课。
又是两个月的坚持。
2018年过新年的时候,他没有回家,继续留在深圳。
大年初三的时候,他已经在上课了。
别人看春晚发朋友圈的时候,他在学编程。
别人走亲友发朋友圈的时候,他在学编程。
别人过年结婚发甜蜜照的时候,他在学编程,而且还单身。
然后,他带着两个项目作品去了北京。
当老师见到这个作品的时候,都诧异问,这真是你自己做的吗?
最后复试的结果,他并不比科班出身的人差。
总共录取100人,他排名27。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人,可以说是非常优秀了。
四、这不是一个俗套的励志故事
前几天,我发表了一篇有关孤独和焦虑的文章。
Mr.J看了之后也有同感。
其实每个人在这个阶段,或多或少都有一段孤独的时光。
这段时间,别人不理解你,你自己甚至都不理解你自己。
在最艰难的时候,Mr.J要去看心理医生,要借助医生的指导才能让自己不那么焦虑。
毕竟,28了啊!
也只有自己啊,在那段时间,一页一一页书去看,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去磨。
他说,12月考试了,9月做专业课真题模拟的时候还是不及格。
可是,最后考试,专业课却意外地考出了高分。
意外么?并不意外吧。
J说,知道自己被录取的时候,他只开心了半天。
然后,就去继续学编程了。
Mr.J将来是要一直读到博士的人啊!
我想有了这段经历,他以后做任何事,都不犯怵吧。
毕竟,也是从火海里走过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