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陈海贤
动机在杭州(陈海贤)的个人公众号,主要用来发我自己原创的关于幸福和成长的活动、问答、文章和书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陈海贤

一个时代的悲剧

陈海贤  · 公众号  ·  · 2025-03-03 11:1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如果您想按时看到我的文章信息,请点击蓝字(陈海贤)关注>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点击预约直播



这位连麦的同学说的第一句话,是“怕”。她说:“ 我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一个“怕”字来形容。 就像我知道今天要和你连麦,从昨天晚上到现在,一直都在紧张。我怕自己说得不好,会被别人否定,也怕自己说得太大,不解决问题。”


我安慰她说:“不用怕。一定会有人否定,也一定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就在这两个前提下聊聊,看能不能有一些启发好不好?”


我说的是真的。和以往训练营内部的连麦不同,这是一次视频号直播里的连麦,面向很多观众。观众只能听到她的声音,看不到她的脸。我直播间里的观众大多挺友善,但难免有出言不逊的。至于她的问题,那一定已经很久了,我怎么可能凭着三言两语就解决了呢?


可是听完这句话,她就开始哭了。



我问她为什么哭,她说:

“我一直都想绕开原生家庭的话题。可是总也绕不开。它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住了我。”


接着她说:“我总觉得我的父母不爱我。就算爱,也是有条件的。他们总是在批评和否定我。我要做很多事,才能得到他们的一点肯定。所以我从来都不相信就是这个世界上有无条件的爱,我也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我后来谈男朋友,也是无限地付出,付出到让别人内疚,我觉得我才有可能配得到别人的爱。这就是我心里最痛苦的地方。”


“我从小想不明白,一个妈妈怎么可能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我问她:“你真觉得她不爱你吗?”


她说:“小时候我真觉得她不爱我。现在我知道了,其实是她只有那么多爱。她不爱我,但其实她也不爱她自己。因为她自己得到的也很少。”


我想探索她和妈妈的关系,于是我问:“她也没有得到女儿的爱吗?”


“没有。她会为我做一些事情,我也会觉得她很辛苦,也会替她分担。但是我的心没有和她走近过。”


我问她这种隔阂怎么来的。她说:“从小我妈妈就总是批评我,总是说我做的不好。我做任何事情,她都会拿我和别人比较,结论就是我做的不好。这个也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她一直说我奶奶对我不好,我奶奶嫌弃我是女孩,说我哥哥也很嫌弃我、讨厌我。可是你知道吗?我从我哥哥和我奶奶那,没有感受到他们不喜欢我,反倒是我觉得我妈妈不喜欢我。”


她变得愤恨起来。一般这么说的妈妈,总是陷入了某种家庭的矛盾,她在用这样的话,争取女儿的支持,却不知道,她在强迫女儿承认自己不够好。如果她不去理解这些话在关系中的意图,“我不好”就会变成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变成我们脱不掉的壳。


我想让她从关系的背景重新理解这句话。所以我问她:“你妈妈说你奶奶讨厌你,你哥哥也讨厌你,那她有没有说,我也讨厌你?”


她困惑地看着我,想了想说:“没有。”


我说:“那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她说:“我不知道,也许是她恨我奶奶对她不好,她想通过我,让我去恨我的奶奶。也许她说的是真的,我奶奶真的不喜欢我,但是我不知道。”


我想了想说:“你的妈妈说你的奶奶也嫌弃你,你哥哥也嫌弃你,也许她是在说,只有我不嫌弃你。只有我对你好。”


她沉默了。沉默了一会,她说:“我从来没有这样翻译过。”


接着她说:“也许你是对的。但这跟我的感受并不一样。确实周围的人里,我妈妈是对我最好的。可是对我最好的是她,对我最不好的也是她。关心我的是她,否定我的也是她。”


这就是她说的有条件的爱。当妈妈说“只有我对你好”时,她隐藏没说出口的后半句是:“所以你要满足我,取悦我,不能背叛我。”


她接着讲起了妈妈否定她的伤心往事。她说:“我上面有个哥哥,下面有个妹妹,我妹妹是被送给别人的。每次我妹妹过年,或者过生日来我们家的时候,我妈妈就会对她特别好。每次亲朋好友,见到我,都会跟我妈妈说,你看你这个女儿长得多漂亮。然后我妈妈就会说:“还没有我那个送出去的那个女儿好!”她每次都会这么说,让我很害怕。我怕她不爱我,怕没有人爱我。我就拼命讨好她。我好好学习,拼命把每件事情都做好。可是就算这样,我也得不到她的爱。我也想过不取悦他们,可是,我想得到爱啊,没有爱,要怎么活呀。”


她沉浸在深深的悲伤和失落中。我忍不住想拉她出来一点,我就问:

“没有爱就活不了了。那取悦就能得到吗?”


“多少总有点吧,哈哈。”她没想到我会这么问,自己也笑出声来。


可是,这并不是好笑的话题。我知道她面临的困境: 不取悦,就没有想要的爱,取悦了,就没有自己。



而我还在想刚刚的场景。妈妈跟夸女儿的邻居说,她不如我送出去的孩子漂亮。她会带给女儿深深的恐惧,以为自己真的不够好,而这种不够好是致命的,她会担心自己变成那个被送出去的孩子,就算留下,她也担心父母会后悔送错了人。


我问她怎么理解妈妈的这句话。她说:“我后来想的是,她其实觉得那个女儿送出去很可惜,她不舍得送,但是她又没办法,她其实是很可惜的。”


“只是可惜吗?”我加重了语气,让这件事变得郑重一些。“我觉得比可惜要重十倍,甚至十倍还要多,当一个妈妈把孩子送出去,会变成她一辈子的内疚。”


“对,是内疚,还有遗憾。”


我问她:“你知道这个内疚会怎么影响她对你的态度吗?”


她疑惑了:“对我更好一点?把我培养好?”


我说:“也许你妈妈会很矛盾。她又想把你培养好,毕竟你是她唯一的女儿了。可是每一个对你的好,都会激发她的愧疚,让她觉得自己背叛了送掉的女儿。她没法对你好,也听不到别人夸你,她从这些夸奖里,听到的都是对不起那个女儿的声音。”


我放轻声音说:“要知道,送掉一个女儿这件事,不止发生在送掉的那一刻。它会留下一辈子的歉疚。而你,变成了歉疚的一部分。”


她哭了出来。她知道我说得对。等她哭了一会,几乎是出于咨询师的本能,我问她:

“为什么要把女儿送掉呢?是因为没饭吃吗?”


“不是。”她欲言又止,眼里闪过一丝恐惧。她吞吞吐吐地说:“因为我爸爸是老师,事业单位……那时候……如果再要孩子,会失去工作。”


“当时是你爸爸决定的,还是你妈妈决定的?”


“据我妈妈说,是我奶奶非要送人。我妈妈不同意,我爸爸跟我妈说,他也拗不过他妈,她要送,他也没办法。我妈妈属于被逼无奈。”


“那她一定恨死了你奶奶。”


短短的几句话,把这个时代悲剧下的家庭,刻画得如此清晰。像所有的妈妈一样,那个强势的奶奶,一定觉得保住儿子的工作,是头等大事,那个唯唯诺诺的爸爸,不能反抗奶奶的决定,也不敢拿自己的事业冒险。只有妈妈,和送出去的孩子,变成了家庭最委屈的牺牲品。那是自己的女儿,却没有决定的权力。她对女儿有多不舍,就会对这个家庭有多怨恨。她唯一的办法,只能拉拢留下来的这个女儿变成恨奶奶的帮手,又用贬低女儿表达对送出去的孩子的愧疚。而这种贬低,又变成了女儿难以言说和释怀的痛苦。这个时代的悲剧,像层层涟漪,把每个人都圈在其中。


她哭了出来。有一瞬间,我透过她的哭声,看到了一个母亲最深重的悲哀。她理解妈妈的痛苦。可是我不想她只是理解。我想再为她做点什么。


我问她“这个理解对你有什么用?”


“我想,就这一件事,我可以原谅她。”


她说原谅让我惊讶。她那么怨她,怎么会这么轻易就能原谅呢?

接着她说:“因为她也很痛苦。”


怨转变成了同情,然后在下一秒受伤的时刻,再转为怨恨。我想了想说:“如果你能原谅她,那很好,因为你太爱你的妈妈。你不能原谅她,也没关系。我只是想让你通过重新理解这件事,来放过你自己。你一直觉得,你妈妈说你不好,是她觉得你不够好。你拼命取悦她,却得不到她的爱,这更会让你觉得自己不够好。但如果有上面的理解,你就会告诉自己,不是。不是我不够好,是因为她自己的内疚让她没法对我好。”


她如释重负,说:“谢谢你,老师,我知道了。不是因为我不够好。而是因为我妈妈内心有太多的内疚和痛苦,她处理不好。”


“对!”我说,“这是一个家庭在时代下的悲剧。每个人,都承受了它的苦。”


“可是,”她说,“我该怎么办呢?就算我理解她,我还是跟她不亲,我还是不愿意靠近她。”


我楞了一下。“那你为什么一定要靠近她?我知道你说,没有爱,我就活不了。可是,一定要她的爱才行吗?”


“妈妈的爱是一切爱的基础,它是土壤。”


我说:“ 没有满足的爱,会变成一个魔咒 。哪怕你40岁了,你仍然想要得到它。可是,你妈妈的爱,藏在内疚里,以前很难感受到,现在经历了这么多事,就更难了。有时候现实是很无奈的,有更好的办法吗?也许更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如果你们每个人都是时代伤痛的一部分,你们过得好,也都会是疗愈的一部分。”


“就像,我以前就觉得没有爱我就活不了,要不就是父母的爱,要不就是伴侣的爱,要不就是孩子的爱。但是我不知道,其实最根本的应该是自己对自己的爱。”


可是,她说:“我还是放不下我妈妈。这几年,我能感觉到我妈妈很爱我,但是我心里面就不想爱她。我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我觉得她在人间的时间不会很长了。我想从内心里面尽快的接受她,跟她和解,我不想她带着遗憾离开。”


原来如此!她的话深深打动着我,我的大脑拼命运转,我在想我知识库里所有的招数,在这个连麦的尾声。最后我说:“那我给你出个主意,也许不一定有用。你就去告诉她,妈妈,我知道把妹妹送出去这件事,对你是人生一个很大的痛,可是好在也还有我们,还有我。”


“我说不出口。我从来没跟她说过一句煽情的话。”


“那写给她看呢?”


“好,我试试。”



我们的连麦就这样结束了。我也不知道,她会不会真的去写。有时候,说不出的话,写出来也是很难的。当我从对话中回过神来,我发现直播间刷刷的评论。很多人都在说泪目,也有人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我也很感慨。我想起了西游记,把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的,是一个咒符。其实那些被困在原生家庭里的人,压在他们心里的,也是一个咒符。就像孙悟空盼望唐僧来把咒符揭开,他们也期望妈妈用她们的爱,把这个咒符揭开。


那个咒符就是:“我不够好。”因为你没有爱我,所以我不够好。


这个爱,我们未必能得到。 可是用爱能解开的咒符,有时候用理解也可以。 重新回顾这个时代的悲剧,也许那个连麦的同学,可以告诉自己,这些贬低和伤害无论什么原因,至少不是我不够好。


然后,说不定那个符咒就会松动,脱落,而她也将重获自由。

我这么安慰自己。






PS.

最近一期的《自我转变训练营》在3月17日就要开课了, 名额有限,欢迎加入。让我们和你一起理解你的故事,好好对待这转变的契机。


图片

注:点击图片查看课程介绍和近期学员留言



扫码报名


添加领取1000元优惠券


如果你也想参与和我的直播连麦,欢迎加入我的直播连麦群,我们会在群里招募连麦的同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