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还在想刚刚的场景。妈妈跟夸女儿的邻居说,她不如我送出去的孩子漂亮。她会带给女儿深深的恐惧,以为自己真的不够好,而这种不够好是致命的,她会担心自己变成那个被送出去的孩子,就算留下,她也担心父母会后悔送错了人。
我问她怎么理解妈妈的这句话。她说:“我后来想的是,她其实觉得那个女儿送出去很可惜,她不舍得送,但是她又没办法,她其实是很可惜的。”
“只是可惜吗?”我加重了语气,让这件事变得郑重一些。“我觉得比可惜要重十倍,甚至十倍还要多,当一个妈妈把孩子送出去,会变成她一辈子的内疚。”
“对,是内疚,还有遗憾。”
我问她:“你知道这个内疚会怎么影响她对你的态度吗?”
她疑惑了:“对我更好一点?把我培养好?”
我说:“也许你妈妈会很矛盾。她又想把你培养好,毕竟你是她唯一的女儿了。可是每一个对你的好,都会激发她的愧疚,让她觉得自己背叛了送掉的女儿。她没法对你好,也听不到别人夸你,她从这些夸奖里,听到的都是对不起那个女儿的声音。”
我放轻声音说:“要知道,送掉一个女儿这件事,不止发生在送掉的那一刻。它会留下一辈子的歉疚。而你,变成了歉疚的一部分。”
她哭了出来。她知道我说得对。等她哭了一会,几乎是出于咨询师的本能,我问她:
“为什么要把女儿送掉呢?是因为没饭吃吗?”
“不是。”她欲言又止,眼里闪过一丝恐惧。她吞吞吐吐地说:“因为我爸爸是老师,事业单位……那时候……如果再要孩子,会失去工作。”
“当时是你爸爸决定的,还是你妈妈决定的?”
“据我妈妈说,是我奶奶非要送人。我妈妈不同意,我爸爸跟我妈说,他也拗不过他妈,她要送,他也没办法。我妈妈属于被逼无奈。”
“那她一定恨死了你奶奶。”
短短的几句话,把这个时代悲剧下的家庭,刻画得如此清晰。像所有的妈妈一样,那个强势的奶奶,一定觉得保住儿子的工作,是头等大事,那个唯唯诺诺的爸爸,不能反抗奶奶的决定,也不敢拿自己的事业冒险。只有妈妈,和送出去的孩子,变成了家庭最委屈的牺牲品。那是自己的女儿,却没有决定的权力。她对女儿有多不舍,就会对这个家庭有多怨恨。她唯一的办法,只能拉拢留下来的这个女儿变成恨奶奶的帮手,又用贬低女儿表达对送出去的孩子的愧疚。而这种贬低,又变成了女儿难以言说和释怀的痛苦。这个时代的悲剧,像层层涟漪,把每个人都圈在其中。
她哭了出来。有一瞬间,我透过她的哭声,看到了一个母亲最深重的悲哀。她理解妈妈的痛苦。可是我不想她只是理解。我想再为她做点什么。
我问她“这个理解对你有什么用?”
“我想,就这一件事,我可以原谅她。”
她说原谅让我惊讶。她那么怨她,怎么会这么轻易就能原谅呢?
接着她说:“因为她也很痛苦。”
怨转变成了同情,然后在下一秒受伤的时刻,再转为怨恨。我想了想说:“如果你能原谅她,那很好,因为你太爱你的妈妈。你不能原谅她,也没关系。我只是想让你通过重新理解这件事,来放过你自己。你一直觉得,你妈妈说你不好,是她觉得你不够好。你拼命取悦她,却得不到她的爱,这更会让你觉得自己不够好。但如果有上面的理解,你就会告诉自己,不是。不是我不够好,是因为她自己的内疚让她没法对我好。”
她如释重负,说:“谢谢你,老师,我知道了。不是因为我不够好。而是因为我妈妈内心有太多的内疚和痛苦,她处理不好。”
“对!”我说,“这是一个家庭在时代下的悲剧。每个人,都承受了它的苦。”
“可是,”她说,“我该怎么办呢?就算我理解她,我还是跟她不亲,我还是不愿意靠近她。”
我楞了一下。“那你为什么一定要靠近她?我知道你说,没有爱,我就活不了。可是,一定要她的爱才行吗?”
“妈妈的爱是一切爱的基础,它是土壤。”
我说:“
没有满足的爱,会变成一个魔咒
。哪怕你40岁了,你仍然想要得到它。可是,你妈妈的爱,藏在内疚里,以前很难感受到,现在经历了这么多事,就更难了。有时候现实是很无奈的,有更好的办法吗?也许更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如果你们每个人都是时代伤痛的一部分,你们过得好,也都会是疗愈的一部分。”
“就像,我以前就觉得没有爱我就活不了,要不就是父母的爱,要不就是伴侣的爱,要不就是孩子的爱。但是我不知道,其实最根本的应该是自己对自己的爱。”
可是,她说:“我还是放不下我妈妈。这几年,我能感觉到我妈妈很爱我,但是我心里面就不想爱她。我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我觉得她在人间的时间不会很长了。我想从内心里面尽快的接受她,跟她和解,我不想她带着遗憾离开。”
原来如此!她的话深深打动着我,我的大脑拼命运转,我在想我知识库里所有的招数,在这个连麦的尾声。最后我说:“那我给你出个主意,也许不一定有用。你就去告诉她,妈妈,我知道把妹妹送出去这件事,对你是人生一个很大的痛,可是好在也还有我们,还有我。”
“我说不出口。我从来没跟她说过一句煽情的话。”
“那写给她看呢?”
“好,我试试。”
我们的连麦就这样结束了。我也不知道,她会不会真的去写。有时候,说不出的话,写出来也是很难的。当我从对话中回过神来,我发现直播间刷刷的评论。很多人都在说泪目,也有人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我也很感慨。我想起了西游记,把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的,是一个咒符。其实那些被困在原生家庭里的人,压在他们心里的,也是一个咒符。就像孙悟空盼望唐僧来把咒符揭开,他们也期望妈妈用她们的爱,把这个咒符揭开。
那个咒符就是:“我不够好。”因为你没有爱我,所以我不够好。
这个爱,我们未必能得到。
可是用爱能解开的咒符,有时候用理解也可以。
重新回顾这个时代的悲剧,也许那个连麦的同学,可以告诉自己,这些贬低和伤害无论什么原因,至少不是我不够好。
然后,说不定那个符咒就会松动,脱落,而她也将重获自由。
我这么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