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泽鉴老师推荐的这本书,200万字、1400页,像是一本现代汉语大辞典,只是它注释的,是中国的民法典总则编。
《民法典总则编通释》
的每一个词条,都对应着《民法典》前204条的一个条文,词条中融合了理论、规则与案例,3000多条注释,1414个真实案例,承载着民法典总则编的法条真实和案例真实。
[天啊]这样一本大部头,背后的作者团队却很小——只有2位法律人。一位身在高校,是民法老师。另一位专注实务,是从业近20年的资深律师。
[拳头]就是在这个“小作坊”里,两位作者紧密合作,带着各自不同的背景,花了7年的时间,把每一个法条都拆解出“最小单元”,用这种方式,来注释条文中涉及的各项法律问题。
所谓“最小单元”,就是对条文中的每一条、每一款、每一项,以及其中的每一个重点术语,都进行解释,尤其对于实务中有疑义的问题,广泛收集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等,力求澄清条文的内涵。
🧩比如,对于法定代表人,《民法典》第61条第1款规定了法定代表人的定义。作者从这一条文中,拆解出若干单元:
法定代表人与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工作人员是什么关系?
如何界定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是否有人数限制?
是否存在任职资格要求?
法定代表人如何产生?
是否需要进行登记?认定法定代表人的标准是什么?
✅力求穷尽这一法条下,在实务中可能遇到的全部问题。
🆚为了说明条文的具体适用情形,作者收集了1414个真实案例——这其中,不只有公报案例和指导案例,还会呈现不同法院在不同案例中的正反两种理解,诚实记录法律规则的适用现状,这对于实务法律人,尤为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在理论部分有着自己的克制——书中隐去了学理文献梳理与比较法的资料,将对理论的吸收融于写作之中,“说理部分可以直接用在文书里”。
❓我曾经问作者,为什么愿意花7年,做这样一件费时费力,又不那么“务正业”的事?为什么在“穷尽最小单元”上,能有那么多的耐心去追求极致?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当法律规定是模糊的,就会有很多空间。我希望当一个法律工作者,在做法律实务的时候,很多事情变得可以预期,而不会有那么多案外的因素,能够起到比法律解释更重的比值。”
👇👇👇
点击此处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