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报道了机器人赛道再次跑出IPO,即环动科技的上市进程。72岁的陈菊花带领三个女婿向A股市场发起新一轮冲击,目标是将环动科技送上科创板。文章介绍了环动科技的背景,包括其母公司双环传动的历史,以及环动科技在机器人关节领域的发展。同时,也指出了环动科技面临的挑战,如客户集中度高、产品集中度高、家族企业特征明显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环动科技再次冲刺科创板
72岁的陈菊花带领三个女婿,向A股市场发起新一轮冲击,目标是将环动科技送上科创板,打造成为机器人关节领域的新贵。
关键观点2: 环动科技的背景
环动科技由双环传动孵化而来,继承其在齿轮制造领域的深厚实力。凭借RV减速器等产品迅速在国内市场中崛起,成为第二大RV减速器厂商。
关键观点3: 环动科技面临的挑战
环动科技面临客户集中度高、产品集中度高、家族企业特征明显等挑战。需要拓展客户群体和产品线,降低经营风险,并加强研发投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正文
机器人赛道又跑出一
IPO
。
72
岁“齿轮女王”携三个女婿再战
IPO
,“
RV
减速器第一股”要来了?
14
年前,叶善群和陈菊花家族以双环传动为名,将一家齿轮制造公司推上
A
股市场,业绩一路飙升,市值冲破
220
亿元大关,让对手望尘莫及。如今,这个家族又卷土重来,准备通过分拆上市,进一步扩张其资本版图。
图源:天眼查
而这次领军的人物,正是
72
岁的陈菊花,这位业界传奇的“丈母娘”
。
她将亲自带领三个女婿,向
A
股市场发起新一轮的冲击,
目标是将环动科技送上科创板,打造成为机器人关节领域的新贵,续写
“双环系”
的新传奇。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环动科技的
IPO
进程终于迎来了决定性时刻。上交所近日正式批准了环动科技的上市申请,使其成为今年第三个获得受理的
IPO
企业。
据了解,
此次
IPO
计划募资高达
14.08
亿元。
其中
11
亿将直接砸向机器人精密减速机的智能制造基地,
1.57
亿用于打造机器人精密传动研发中心,而剩下的
1.5
亿则用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和清偿银行债务。
图源:招股书
双环传动与环动科技两大力量汇聚,“双环系”的帝国正在崛起。
环动科技的
IPO
之路,还要从其母公司双环传动说起。
浙江双环传动,由叶善群、陈菊花夫妇一手创办。自
1980
年起步,凭借摩托车齿轮掘得
“第一桶金”,
随后又将业务版图拓展至汽车行业。这一转型精准卡位,助力双环传动在齿轮制造行业中脱颖而出,逐步将其打造成国内齿轮龙头企业。
2010
年,双环传动在深交所敲钟上市,市值飙升至
220
亿元,
成为汽车、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重量级玩家。它不仅成功打入了国际顶尖客户采埃孚乘用车
8HP
的供应链,更与
上汽、吉利、华为、比亚迪
等国内领军企业建立了坚实的战略合作关系。
近年来,双环传动乘着新能源汽车的东风,业绩爆炸式增长,
2023
年营收翻倍至
80.7
亿元。这一飞跃,让双环传动稳坐专业齿轮制造商的头把交椅,
2021
年之后市场份额更是牢牢占据
70%
以上。
如今,双环传动的实际控制人虽历经变迁,但家族传承的脉络依然清晰。
2016
年,前掌舵人叶善群因健康原因隐退,
陈菊花接过了接力棒,带领三个女婿吴长鸿、陈剑峰、蒋亦卿,继续掌舵双环传动。
他们不满足于齿轮的旋转,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高端的机器人关节领域。
事实上,早在
2013
年,当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在齿轮领域站稳脚跟的双环传动就
已洞察先机
,
组建了机械研究院(即环动科技的前身)。
RV
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成本占比最高、研发难度最大。但仅仅一年后,他们就下线了首台
RV
减速器样机。
这一举措不仅稳固了双环传动在齿轮领域的领导地位,更标志着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雄心壮志。
2020
年
5
月,双环传动战略性地将机器人关节高精密减速器业务剥离,成立了环动科技。作为双环传动的子公司,环动科技继承了其在齿轮制造领域的深厚实力。
凭借其旗舰产品
RV
减速器,环动科技迅速在国内市场中迅速崛起,一跃成为
国内第二大
RV
减速器厂商,市场份额仅次于日本纳博特斯克,成功摆脱了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环动科技的设立并非偶然,而是双环传动在资本市场的一次大胆分拆。
2019
年证监会放开
“
A
拆
A
”
政策后,双环传动迅速
出资
2000
万元,
设立环
动科技。
此举看似巧合,实则是对风向的精准把握,
更是双环传动实控人家族资本扩张的明确信号:
切入工业机器人赛道,向机器人关节高精密减速器领域扩张。
这一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的需要,更是市场扩张的必然选择。
双环传动可以借此一跃,进入机器人产业朝阳,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环动科技自
2020
年独立以来,业绩一路飙升。招股书显示,
2021
年至
2023
年,营收从
9141
万增至
3.09
亿,净利润从
2021
万增至
7626
万,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83.99%
和
94.24%
。
随着业绩的飙升,估值自然也是节节攀升。
2021
年
12
月,环动科技增资扩股,张靖、吴长鸿等核心成员纷纷出手,员工持股平台也不甘落后,共增资
850
万元。随后,
外部投资者的增资拉升,又将环动科技的估值推向新高。
2023
年
1
月,环动科技第二次增资,转型升级基金、先进制造基金等
7
家机构注资
2.9
亿元,估值飙升至
22.9
亿元。
短短
4
个月后,
高瓴资本的强势入局,更是将环动科技的估值推至
30
亿元。
此次分拆上市,环动科技计划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
2300
万股,不低于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
25%
;计划募资
14.08
亿元,按照这个估值推算,
公司
IPO
预估值
约为
56
亿元
。
这一计划的成功实施,将使环动科技在机器人关节领域占据更加有利的竞争位置,为家族的资本版图增添新的一笔。
目前
,
陈菊
花及其三位女婿吴
长鸿、陈剑峰、蒋亦卿
四位家族成员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
合计控制了环动科技67.27%的股权,为公司实控人。
其中,
双环传动作为控股股东,持有环动科技61.29%的股权。
吴长鸿直接持有环动科技
5.74%
的股份,而蒋亦卿和陈剑峰通过嘉兴环创间接持有环动科技
0.24%
的股份。
尽管环动科技的发展势头强劲,但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个显著的风险就是
对主要客户埃斯顿的依赖过高,
这一点从招股书中的数据就可见一斑。
2023
年,埃斯顿为环动科技贡献了
51.61%
的营收,而到了
2024
年上半年,这个比例更是攀升至
52.88%
。
这种高度集中的客户结构,显然不符合行业惯例。
客户集中度高,意味着环动科技的经营业绩与埃斯顿的业绩紧密相连。
一旦埃斯顿的业绩出现任何波动,环动科技都将直接受到冲击,业务稳定性和盈利能力将面临考验。
更糟糕的是,
埃斯顿今年的业绩已经亮起红灯,出现了严重下滑。
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
亏损超过
1
亿元,同比下降超过
200%
,
现金流也急剧恶化。
这一数据的恶化,无疑给环动科技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警钟已经敲响,环动科技
迫切需要多元化客户群体,寻找更多的业务支撑点,减少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当然,环动科技自身的产品集中度,也同样令人担忧。在报告期内,
RV
减速器的收入占比一直维持在
94%
以上,
这表明公司将
大部分赌注都压在了单一产品上。
这种策略,在市场波动时极为脆弱。
单一的产品结构,让公司的经营风险高度集中,
几乎等同于“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环动科技急需拓展产品线,以分散收入来源,降低经营风险,
避免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尴尬局面。
此外,
环动科技的家族企业特征明显
。
目前,环动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为吴长鸿、陈剑峰、蒋亦卿和陈菊花,四人系家族成员,
其中陈菊花为双环传动的创始人叶善群的妻子,吴长鸿、陈剑峰、蒋亦卿均为叶善群和陈菊花的女婿。
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使得公司的
决策大权牢牢掌握在家族手中。
虽然在决策上可能带来一定的效率,但同样也埋下了诸多隐患。
家族成员,不仅控制着公司的大部分股权,还在公司的关键职位上占据要职。
这种家族控制,可能阻碍了外部声音的进入,限制了公司的战略视野和创新能力。而且,
家族企业往往存在继承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会逐渐显现。
在研发投入方面,环动科技也显示出了下滑的趋势。
从
2021
年的
12.69%
降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9.79%
。这一下降趋势可能意味着公司
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这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能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在
RV
减速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环动科技
若不能持续技术创新,将面临被竞争对手超越的风险。
最后,环动科技的
IPO
之路还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如
估值、审核、市场波动
都是潜在的障碍。环动科技能否成功登陆科创板,还存在着诸多变数。
还是那句话:
上市,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市场对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环动科技能否顺应这一趋势,将直接影响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