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英雄”对于你而言,算不算是个镶满水晶的枷锁?
多少人为能戴上它而奋力拼杀,又有多少人,因为带上了它而被战火侵吞。你们的万古留名,被死死捆绑于悲剧之中,这何尝不让人痛心和惋惜。
《特洛伊》改编至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在《特洛伊》的影片中,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充斥着英雄的死亡和荣耀。在战争过程中,不论是震撼的浩大的场面,还是对立的两个人的生死决战,都弥漫着勇武的战斗精神!
干戈铁马——义重情深
阿基琉斯一个充满着个人主义的英雄,不热爱战争,不热爱权利,却困于时代,无法抉择,半身神力,怎愿平凡。在听到奥德修斯“这场战争将永垂不朽,参战的所有英雄,都将万古留名。”时,他心动了。母亲忒提斯预言,这场战争他会万古留名,但也会有去无回。此时的阿基琉斯,在安逸的娶妻生子的生活面前,选择了战斗。他是希腊人伟大的英雄。他在特洛伊的海岸上高喊“我们不只是英勇战士,我们更是无敌雄狮!”,扎进了战斗中。不去管战斗背后是经济掠夺,还是权利相争,他强劲的战斗力,果决的智慧,都为希腊带来了胜利,是国家不败的神话,是英雄。他也重情重义,为了心爱的战俘布里塞伊斯,和阿伽门农对质,拒不出战,又因为表弟帕特洛克罗斯的死,而和赫克托尔决斗,最终将其杀死。电影中的阿基琉斯和感情线更加明朗,他即是帕特洛克罗斯的好兄长,亦是布里塞伊斯的好情人。
“你不可能比此刻更美,我们再不会重回此刻。”他是想说,让我们珍惜现在,因为,确实没有人能带着伤痛回到往日的美好。影片的最后,木马中隐藏的希腊人纷纷出现,在特洛伊的暗夜里开始了屠城。战火中的阿基琉斯不再追求万古留名,而去寻找心爱的布里塞伊斯。最后被帕里斯射中了脚后跟而死。临死之前,还在劝说布里塞伊斯,让她跟着帕里斯快逃。无论多么坚硬的盔甲之下,依旧藏着颗不为人之的动容。
血卫家国——衷君爱民
赫克托尔一个典型的集体主义英雄形象,他是特洛伊城的王子,也是国王的儿子,但他也是妻子的好丈夫,儿子的父亲。他承受的责任是他作为一个多重身份的人的安分守己与担当。为了不让弟弟送死,毅然带着帕里斯和海伦回到了特洛伊。推动了这场十年之战的开始,至往后,家国沦丧,命赴黄泉。从海伦被带走的那一刻,这就是一场民族之间的战争,他是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而战的英雄。
为了保护妻子和儿子,在出战前为妻子安排好逃生之路,每一场战斗他都抱有赴死的决心,却还想护她周全,这样的大义大勇的英雄人物,外刚内柔,以大局为重,民族感强。
赫克托尔作为特洛伊最英勇的人,在十年浩战中,也带领特洛伊人以少胜多过,斩墨涅拉俄斯,杀帕特洛克罗斯。最后阿基琉斯发怒,他即使知道,自己可能会死于阿基琉斯之手,却还是毅然出门迎战,这是作为英雄所必然的选择。阿基琉斯承认赫克托尔是自己遇到过的最强劲的对手,这难道不是对英雄的最好的嘉奖吗?
为父之君——俯身屈首
普里阿摩斯一个痛失爱子的父亲,也是见证亡国的君王。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的尸体,被阿基琉斯绑在车后,绕城而行。白发凌乱,眼眶里流出浑浊的泪水。在夜幕之后潜入阿基琉斯的大帐之内,老泪纵横地跪倒在阿基琉斯面前,亲吻他的双手“我承受了没人承受过的痛苦,我亲吻杀死我儿子的人的双手。”“他杀了我的表弟。”“你杀过多少人的表弟,多少人的父子、兄弟、丈夫。太多了吧,英勇的阿基琉斯。”老国王没有被阿基琉斯的英勇所吓倒,他只是一个丢失了儿子尸骸的父亲,不几后果,不怕死亡,只为讨回儿子的尸身。他是勇敢的,也是这场战争里的英雄。
“如果讲起我的故事,就说我生活在巨人的时代,人类像冬麦一样起起落落,而他们的名字却与世长存,就说我生活在驯马人赫克托耳的时代,就说我生活在阿克琉斯的时代,就说我生活在特洛伊的时代。”
永远不要歌颂战争,残酷的战争,必然有流血和牺牲,荒芜的战场上躺满了死者,他们有些成为了野狗的美味,有些被认领回去的,就成了烈火中的一捧灰,风一吹就散了,而曾经他们却那样鲜活。
战争的悲剧,造就了人类的悲剧,而人类也在用双手创造悲剧,但却不能否认,他们是英雄。
三千多年前的在古希腊的街头,一位怀抱竖琴的吟游盲诗人,也喃喃地传颂这个英雄的故事。
我不想去冠冕堂皇说些大话,我只想为那场几千年前的战争,做一个祷告,说些一个太平盛世里长大的孩子话。骁勇善战的阿基琉斯,衷君爱民的赫克托尔,野心勃勃的阿伽门农,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美丽的海伦啊!你们皆是英雄!
这悲剧始终也掩盖不了你们的英雄气概,这是多么无上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