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杜课
杜骏飞老师的课外辅导,一千零一次人文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滕州融媒  ·  滕州新闻(2025年02月07日) ·  22 小时前  
猫笔刀  ·  抱歉,我多半是中病毒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杜课

如何避开新闻反转?(杜课834期)

杜课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9-03-10 23:25

正文

全文共 1037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昨日推送: 如何讨论一个复杂问题?


如何避开新闻反转?

杜骏飞


昨天太晚了,未及阐释“矢量化分析”的意义。

矢量化分析的哲学原点在于“万物变动不居”,也就是要以发展的、动态的视阈观察事物。

我说到过,在任一个维度或变量里,其每一个刻度都还有变大变小、变坏变好的方向,这就是所谓的向度或矢量。了解一个变量的大小是一回事,了解一个变量的趋势、速度和加速度是另一回事。

有时候, 矢量对于我们判断目标、定性认识的意义,甚至远大于数量。

譬如,如果A区域的污染指数是15,但正在逐月快速下降中,B区域的污染指数是13,但正在逐年快速上升中,我们对A的乐观会远大于B。

同样,一个县市的经济指标,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条干线的交通事故率,也是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要观察的世界,在本质上是一个过程化的动名词,而非一个结果式的名词。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不宜太多依赖共时的“调查数据”,因为此类报告大多来自目标的共时之截面。而实际上,我们但凡要真切观察、清晰掌握客体,其历时特性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社会面貌、人类心理的历史数据,很类似舞台剧、观众心情的数据,你可以随时入场去作“问卷调查”、实地研究,但当时间流逝几分钟后,舞台剧的情节、气氛会顿然变动,观众的心情也会和之前大相径庭。

所以我们无论是作学术研究,还是在生活里下判断,都要按耐住抓紧下结论的冲动,要提醒自己:在尘埃落定前,一切结论都只在反映共时之截面,而我们真正要分析的目标物,却往往是一个在时间里变动的“生物”,是历时之立体。

中国的诗文里,所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风物长宜放眼量”,亦是如此;认识论里,所谓“看问题要有发展眼光”,亦是如此;俗话说,“出水才见两腿泥”、“潮水落退,方知谁在裸泳”,亦是如此。

是故看一个人,看一件事,难的不是精确,而是预言。是故分析一个人,分析一件事,难的不是细密,而是预计。

说的诗意一点,世间最珍贵的,不是漫山遍野的花开,而是等在时间里的春回。

四季轮回,万物始终,这就是矢量化分析的奥义。

不能领悟矢量化分析的思想深度,人生往往要冒颠三倒四的风险。有人频频踏空,频频错报,频频遇到“新闻反转”,何也?因其不懂一切新闻都有生长,一切事件都有方向。倘若无视目标的矢量属性,一看到事物的一角,舆情之切面,便马上下结论,岂不危殆!

一月三十日那天,我在朋友圈里写到:“自我回溯,几乎未曾被朋友圈里的谣言、反转文、假新闻击中过,特此纪贺。”

如果你问我,要领何在?答曰:做一个能等在时间里的人, 观察从不限于一时;凡事任何一刻,都肯作矢量化分析。 一言以蔽之:看长远,要耐心。

愿你铭记。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移步“讯飞有声”,听杜老师讲杜课




往期推荐



人物: 甘地说 林清玄说 一纸读遍梁任公|世间已无钱玄同


视频 杜课导言 新闻理想 元旦的晚餐|除夕寄语


文字: 自来熟 自我实现者的画像 如何正确地讨论问题 永恒回归


关注 花炮少年和成长者 王菊现象学 杜骏飞:甘柴劣火又如何 |要担心的不是咪蒙 |信息愚民是从哪里来的


音频: 一诚天下动 青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