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中,卖旧衣服的市场都是不合法的黑市。尤其是我的家乡贵阳,在闹市中的某个隐秘之处,一排排低矮的棚子下面,大妈大婶们在昏暗的灯光下挑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旧衣服、旧鞋帽,压低声音和店主砍价,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容,满载而归。然而,这样的印象在我到达英国后完全改变了。在英国,旧衣服是正大光明地出售的,衣服在合法的店面里干干净净地挂出来,明码标价、任人挑选;而顾客脸上也没有慌张的神情,或是一丁点儿的不好意思。商店里除了旧衣服,还有旧书、旧CD、旧玩具、旧家具……这些旧东西一般都很便宜,往往是以低于原价50%以上的价格出售;而商店的店员们大多都是退休的老头老太太。原来,这一切都是与人们的爱心相关——慈善,而这些出售旧东西的商店也被称为慈善店。
慈善店只是英国慈善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简单来说,英国与旧衣物相关的慈善业链条是这样的:首先,人们自愿捐赠旧衣物。人们把不需要的旧衣物放在小区、市中心或超市附近的衣物银行(clothing bank)里(这是一个大小为1.6 m×1.6 m×1.6 m,重量约350 kg的钢制大箱子,具有防盗功能),或者打电话约慈善机构的人员上门收取旧衣物。所捐的旧衣物要求干净、无明显破损,可以再次穿戴。第二,慈善机构的人员整理衣物,对衣物进行分类和标价。第三,旧衣物被送到该慈善机构的慈善店里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慈善店的盈利一方面用于维持店面的运转,另一方面用于资助相应的需要救助的对象。另外,慈善店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志愿者,并不领取工资,或只领取很低的工资。
也许人类并不缺乏爱心,只是不一定能找到有效地相互帮助的机制。慈善业的健康运转不可能完全依靠行政命令下的被动捐助,也不可能完全放手给市场变成资本运作。真正可行的方式是在健全慈善业规则的基础上,让市场发挥充分的作用,使资金和物品从捐助者手里流到真正需要它们的人那里去。
英国政府在1960年颁布的《慈善法》(Charities Act 1960)整合了之前颁布的《警察工厂法》和《上门回收法》,为慈善业建立了统一的管理体系。依据该法案,获得经营许可权的慈善机构都可从事衣物回收工作。目前英国大约有43家慈善机构,包括医疗健康、宗教组织、青少年、海外援助、动物与环境、海洋保护,等等各方面。在我访学的剑桥郡,距离市中心不远的格拉夫顿购物中心就聚集着红十字会、乐施会(Oxfam)、等等、十几个慈善机构的慈善店。我刚到剑桥时,亟需购置一些日用品,所以也时常光顾慈善店,成为英国慈善业的受益者。在一种健康有效的互助机制中,人们的良好意愿会自发促进良性市场的建立,使资源和爱心得到最好的配置。在英国与旧衣物相关的慈善业链条中,生活较富裕的人们通过捐赠自己不再需要的衣物而帮助他人,收入不高的人们可以在慈善店买到价廉物美的衣物,而那些需要救助的人们又可以从出售旧衣物的利润中获得帮助;同时,旧衣物的再次出售和利用还最大程度地节约了资源和能源,有助于环境保护。
由此,我想到最近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罗一笑”事件,以及我家衣柜里那一大柜子“送不出去的”旧衣服。曾几何时,当国家有难、人民有灾时,我们已不再能捐赠旧衣物了,而是要直接捐钱。也许各类需要救助的人们确实不需要旧衣物,而需要用钱去购买其他的动西;而进行捐助的人们拥有并愿意捐出的却是旧衣物;同时有一些低收入阶层的人们需要购买廉价的衣物;那此时,作为进行统筹规划的主体——政府,就应该建立并维护一种机制,使这三者能够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每当单位里号召捐钱时,我都会感叹自己微薄的收入,不过为了“面子”,为了在单位里不被人笑话,钱还是一定要捐的,即使并不情愿。而这种行政命令下的慈善,却不能长久有效。世界慈善援助基金会发布的“2015年全球慷慨指数排名”的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45个国家中,中国排名倒数第二(第144位)。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使得中国人的爱心变得如此“谨小慎微”?
英国的慈善精神不仅体现在旧衣物的再利用上,还深入地渗透在教育理念之中。可以说,在英国献爱心是从“娃娃”开始的。小学、中学、大学里都经常有各种“义卖”和“义演”。义卖的东西除了旧衣物外,还有一类重要的商品,这就是DIY的各种东西。孩子的妈妈们会义卖自己做的蛋糕和姜饼,孩子们会义卖自己做的各种手工作品,而义卖的所有钱都会捐给相关的慈善机构。在这样的义卖活动中,即使你什么都不会做,那也没关系,因为你还可以做志愿者,帮着收钱和招呼客人,参与到做慈善的队伍中来。而所谓的“义演”也绝非什么高大上的表演,不过是学校里的各种课外俱乐部的表演。有交响乐队的演奏,也有合唱队的合唱。逢年过节,在早上上课之前或刚放学的时候,在校园的操场上演出。我看过一次小学交响乐队的义演,临近圣诞,寒风之中孩子们演奏着经典的圣诞乐曲,为战争中的孩子们募捐,演奏者和观众都很投入,非常令人感动。
另外,DIY义卖也经常在各种民间社团中进行,我参加过一次希腊移民组织的义卖,在教堂宽敞的大厅里,摆放着星光闪耀的圣诞树,义卖的商品都很精致:老太太们用毛线编制了围巾、手套,还有各种各样的玩偶,小巧而美妙;具有希腊风味的自制甜点和美酒,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彩色玻璃穿成项链和手链,流光溢彩……。在DIY的义卖活动中,出售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特长,购买者以便宜的价格买到自己喜欢的工艺品;更重要的是,需要帮助的人们也得到了相应的资金。在全民慈善、全民受益的互助机制中,人们感受到真正的爱和温暖。
本期编辑:吉先生
政治学人学术观察系列是政治学人推出的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团队授权,微信号zzxrbjtd。
原创投稿:[email protected]
让每一个人自由的理解政治,作最有学术味道的政治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