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西小影
在2017年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小编随同市禁毒办、市司法局走进惠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
在外界看来无比神秘的强戒所,究竟里面的戒毒人员经历的是怎样的生活呢?小编借此机会也与两位戒员进行了一次交流。他们真情地述说沉沦之后的忏悔,并用自身曾经的痛苦经历告诫人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一起跟随小编走进强戒所,感受里面别样的“青春”!
惠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位于三栋一个偏僻的角落,前身是惠州市劳动教养管理所,1995年建成收教,距离市区约20公里。2014年5月16日,由惠州市劳动教养管理所正式更名为惠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据市强戒所副所长陈福金介绍,目前全所有7个大队,在册强戒人员有836人。戒员年龄从18岁到59岁,其中30岁以上约占60%。
强戒所里设有专门的探访室供家属探访戒员。对于戒毒人员而言,社会与家属的包容和耐心是相当重要的,能让他们相信社会没有放弃他们,才能帮助他们在这里好好表现,彻底戒除毒瘾,重塑一个全新的自己!
宣讲活动在食堂举行,在这里的戒员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
对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十分有意义。
身上穿着囚衣,手臂、大腿上充满江湖味的纹身图案,以及一看就充满故事的伤疤,
在强戒所里的每个戒员,似乎都带着一段故事,在这里开启新的人生。
在这里每个戒员都有一个编号,也如同学生一般戴着卡牌。
青涩的脸庞,在本该为家庭、为社会做贡献的年纪,却被毒品控制成了奴隶。
六大队的一名戒毒人员老A讲述了自己如何一步步走上吸毒道路,到下定决心远离毒品的心路历程,向在戒人员宣传禁毒教育,希望他们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切勿以身试毒,以身试法。
出生于殷实家庭的老A本来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在高中期间就因为好奇心,与几个舍友喝酒聊天时,经不起鼓动,轻信不会上瘾的他吃了几片名为“曲马多”的止痛药,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服用越来越频繁。终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不服用这种药物时,身体会出虚汗、忽冷忽热、眼泪鼻涕不停流,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上瘾了。
多年来他戒掉一段又再复吸,反反复复害得一家人再没有过一天开心的日子。从高中到大学三年,他一直被毒瘾深深捆住,本来应该美好的生活也变成了如同地狱般折磨,折磨得家不像家,与亲戚朋友关系破裂,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一名吸毒者。
阿仁 42岁 惠东平山人
阿仁是惠东平山人,吸毒前在当地从事汽修行业,每月收入七八千元,家中有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生活十分美满。在惠东生活的人自然对毒品的危害早有耳闻,阿仁也不例外,但他似乎低估了毒品的厉害。所以在他24岁时,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他跟着中学同学开始了第一次吸食海洛因的经历,在高峰期,他每月用于吸毒的费用高达三四千元。
谈及戒毒经验,阿仁并不陌生。因为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进入强戒所。1999年,阿仁被公安机关抓获强制戒毒两年,在戒毒所里的生活让他生理上成功脱离毒瘾,而他也在2001年回到社会。但2005年,他第二次因为吸毒“二进宫”来到强戒所,2年后又出去。这第三次是2016年,他又因为吸食海洛因被抓获。
生理上脱离毒瘾相对容易,但能否从心理上战胜毒品,阿仁说最大的决心来自老婆和孩子。吸毒是他早年人生的黑色标签,无法抹去。但现在,让阿仁感到温暖的是老婆孩子并未离他而去,而且家中尚有的经济基础和本身的汽修手艺也让他对未来有东山再起的信心。“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我要加油。”阿仁如是说。
阿荣 38岁 惠城东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