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石扉客栈
致力于解释一切媒体和传播现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今日之中国 ·  2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老师拼配的随心白茶第四版隆重上市 ·  4 天前  
CHINADAILY  ·  大熊猫“安安”“可可”抵达香港! ·  1 周前  
大白话时事  ·  【稿费】关键会议,关键变化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石扉客栈

流逝中的宗族,对联里的乡村——《蹉跎坡旧诗》后记

新石扉客栈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6-18 11:27

正文


在湖南乡村传统里,但凡红白喜事,对联的撰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对湖南耕读文化描述最为准确的,也是一首稍有文化的湖南人就耳熟能详的对联:

 

一等人忠臣孝子

两件事读书耕田

 

白喜事叫挽联,红喜事叫喜联或寿联。对联内容做得如何,甚至书法水准如何,都是家族文墨水准的标志,也和筵席、礼仪一样,成为宾客点评的重要对象之一。


对东家来说,如果筵席规模与酒菜质量是硬实力的昭示,对联和礼仪就是软实力的体现。

 

所以这种挽联、喜联,必须请家族中最具水准的读书人出手,结合事主家里的具体情境来撰写。高明的对联,道事准确,臧否到位,文采斐然,琅琅上口,能在地方传诵多年。


所以这其实是个性化产品,不能像只图个喜庆的春联一样,可以随便到商店去购买千篇一律的通用版,像装饰品一样贴出来了事。


也不能只撰一首了事,每次红白喜事的对联都是系统工程。以结婚喜联而言,至少包括槽门联、大门联、各客房联、新房联、大厅陪对长联、厨房联等等。如是丧事,则还需加上牌楼联、灵堂联、哀庐联(厂棚)等。

 

作为一九五零年代的师范毕业生,先父是地方上下当然的笔杆子。乡邻有事,家族有事,必来请他帮忙撰联。


本家亲属亲戚之间的事情,他更是得主动前往帮忙。其他家族被请去撰联的人,往往也是文墨圈子里的朋友,常来和他一起商榷请教。


这种文墨事务上的帮忙,和帮忙搬桌拿凳、办厨挑水并无二致,也无高下之分,都是邻里亲友和宗族之间正常社交往来的组成部分。

 

打记事时起,每逢先父去帮忙,我和哥哥就是小跟班。他裁纸,我们帮磨墨。他挥毫,我们帮捉纸。

 

他站在凳子上张贴对子,我们跑到远处帮看平整对称。赶上大厅和灵堂里几十个字的长对子(先父把这种对联叫陪对),得用长梯子,从屋梁处往下挂,更得好几个人一起帮忙。

 

贴对子也不是一件单纯的体力活,得分平仄,按照上下联的位置贴好。湖南民居多坐北朝南,如此,上联多在东侧,下联多在西侧。对联如果贴反了,必会被人笑话。

 

                一

 

所有对联中,挽联尤其重要。

 

出殡前晚这场最重要的哀筵结束之后,次晨送亡者归山之前,通常会有一段通宵达旦的夜歌场。

 

夜歌场上,歌师们将各展歌喉,唇枪舌剑,臧否人物,点评孝家、母家和来宾的是是非非,如生前是否尽孝,礼仪是否周到,哀筵是否合格等。

 

此中,挽联的文墨水准就是一个重要论战内容,包括实体意义上的论事是否公允,程序意义上的韵律是否工整,有无错别字等。先父在《蹉跎坡旧事》“挽歌与夜歌”一章中,对此有生动的记叙。

 

丧事本身就是乡村社会最重要的事项之一。孝家的自道,乡邻的描述,母党的监督,贤达的臧否,这一切主要就体现在丧事中夜歌场的风评和丧事后地方的口碑里,最后成为对逝者一生的盖棺定论,所以挽联就成为乡村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父一生撰联无数,他最看重用力最多的,就是挽联。其中,最工稳和贴切的,是挽地道农民兼老牌砖匠、外号“松霸王”的族祖父沈松柏。其联曰:


亦工亦农家声正

非王非霸秉性刚


挽两位老教师兼难友和同乡的沈皆遂和焦七海,前者托其子之意而哀之:


严本一介黎民为腹遗之子孤孓之儿奈岁月蹉跎命途多舛堪叹半纪春秋终生茹苦书难尽

椿将三冬枯木逢润泽之风王化之雨正夕阳灿烂晚景无虞顿遭瞬间厄运几度招魂哭不回


后者则以同窗同事狱友的三重身份挽之:


窗友难友振铎人一生曲直似云烟奈何雨暗残阳必分手

樵夫脚夫黑五类半世艰辛非舛误幸喜恩光晚景可瞑睛


这三首挽同龄人的长联,都切合其身份,道尽其身世,悼逝者慰生者,兼有盖棺论定之意。


挽亲戚亲属的,则属另外一种风格。


我大伯父沈淮希一生操劳,是大集体时期有名的劳动能手兼弹棉花匠人,晚年中风在床,八十而终。先父作为六姐弟中最小的弟弟,撰长联挽之:


梳花击壤六十载砍樵瘫痪又五春顶金乌玉兔采卷耳蓼莪影照弓背白头熬到灯干油尽落得一纸讣文哭灵柩

育子教孙三代人婚嫁操持完七偶睦亲眷毗邻交高朋益友胸怀良心热血而今愿了家齐忍听几声羌笛动阳关


此联是我见过的先父所撰挽联之最长者,不算工整,却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如吟如歌,如泣如诉,兄弟之情,如鹡鸰之在原,读罢直让人泪下。


1997年夏天,先曾祖母以近百岁高龄去世。先曾祖母于先父,名为祖母,实乃生母。先父所撰挽联,以典带意,言简意赅,观之倒似是旁人一侧冷观之月旦评:


不是陈情胜似陈情祖母垂恩如生母

可称懿范实为懿范儿孙获荫及耳孙


先曾祖母去世十一年之后的2008年,先父和先母在后山桔园家族墓群中给自己建了一座简朴的骨灰塔,先父亲撰了一首奇特的挽联作墓志铭,曰:


粉笔灰糊口

针屁股养家


这是我见过的先父所撰字数最少的挽联,没用任何典故,纯大白话,直接用父母俩人的教师与缝纫职业入联,既是职业写实,也是人生自况。俗到极处,也朴拙到极处。


人尚健在而做挽联,是为生挽。自己为自己做挽联,是为自挽。此联既为生挽,也是自挽。


三年后的2011年秋,先母在沪病逝,归葬于刻着这个墓志铭的骨灰塔中。是年9月,在扶灵回湘的列车上,我们父子三人合撰了这两首挽联:


十四岁辍学从艺飞针走线洞庭滩三过铁树坳魂系双亲心连弟妹梦里保寿山夙昔挂肚牵肠终已矣

廿三春出嫁佐夫串户跑乡百家饭重建蹉跎坡赡养祖母抚育儿孙胸中棠棣梦旧事呕心沥血不堪回

 

纸上伊曾留墨迹

棋枰谁与喊将军


                 二 

 

我老家所在的湘东北地区,在本世纪初特别是废除农业税以来,乡村经济状况要普遍好于以往。但整体来说,乡村经济状况还是依家庭结构而有较大区别。

 

基本规律是,吃国家粮的公职家庭好于夫妻一方有公职的半边户,半边户好于纯农户。


截止现在为止,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程度,仍然主要系于是否有成员身在公门,仍然主要决定于家庭和公权力之间的距离。

 

我家属于半边户,相对来说属于乡村社会的中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纯农户家庭以及少量半边户家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现象就是,乡村女性的自杀比例非常之高,湖南乡村自不遑多让。


北大社会学者吴飞曾有专著对此做过准确的学术研究,叶蔚林名作《五个女子和一条绳子》业对这个社会学现象有生动的文学描摹。

 

我印象中,自杀原因多为婆媳关系、夫妻吵嘴等家庭矛盾,而自杀高峰时段主要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后那十余年,盖因那时农药直接发放到家庭生产单位,成为最高频的自杀工具。

 

无论何种情况下的自杀,丧事还是要办的,挽联也是少不了的。先父曾对我感叹,这种挽联最不好撰,既不能直承其事,又不好文过饰非,只能在哀悼和喟叹中隐晦露出蛛丝马迹。试举两例:


挽沈某妻(服药自尽)

奏哀曲扎花楼亡人如是

抚子孙披星月生者依然

  

挽廖氏(投池自尽)

因观鱼而失足哀母命竟西沉顷刻铸成千古恨

非愤世以怀沙效屈平而未遂三年穿就一身麻

 

前者挽寻短路的青壮年妇女,无一句写逝者,只是白描“抚子孙、批星月”的生者依然,这是生活的沉重与苦难。


后者挽因婆媳关系不睦而自尽的长者,写成“因观鱼而失足”,算是乡村社会里充满善意的厚道讳饰了。

 

不独女性如此,青壮年中,被各种意外和生活的绝望击倒的男性也所在多有。 我所在村民小组的邻居中,就先后有因打工触电和加工硝石的意外身故的青壮年,也有直接饮药自杀的中年男性。


邻某弟碎硝烧灼医治无效致死,为过继之子孝家作挽联

难酬严父德

誓报祝融仇

 

邻某某服毒自尽,年44岁,为孝家作哀联

堪叹酒耶药耶顷刻无情终父命

哀哉妻者子者一生遗憾失亲人

 

                        三

 

挽联之外,收亲、嫁女(招郎)、做寿,升学、盖房、修谱(祠堂)这六件大事,都需要撰写对联。

 

收亲嫁女是父母的义务,做寿则是子女尽孝,家家都有。如2002年2月23日,先父为先族祖父沈兆宋八十大寿做的厅楼联,就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寿联:


此地有茂林修竹赏秋实春华贤邻联袂陪雅士

其时逢北美东瀛值南韩中国元首会谈促和平

 

兆宋阿公是位份很尊的长辈,不牌不酒不烟,通文墨而关心时事,在宗族威望极高,在地方也深孚众望,宅地广植花木,环境优美。先父此贺寿联,状景写情,由家而国。在湖南乡村,这是对长辈和地方绅士最标准的恭维。

 

升学盖房修谱则未必,特别是升学,1990年代以前,哪怕初中毕业考上浏阳师范这样的中专,都是属于了不得的大事,必摆升学大宴。

 

为龙伏中学拟中考联

1991年6月15日

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潦军机莫测万卷兵书终取胜

谪仙少陵人才身价淮阴毛遂帷幄运筹一颗红心定前程

 

为姨侄孔奇志高中复旦大学拟联

1991年8月22日

 奇才当勤奋光耀儒宗承脉络

志气应凌云振兴华夏上重楼


在19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以来到新世纪初,通过考学跳出农门,始终是农村青年特别是湖南农村青年最大的梦想。


以上两首跟升学有关的对联,一是为学校而撰,二是写给升学者家庭,基本都是直白简单的励志联。

 

先父一生撰联无数,大多为前述六件大事而撰写,我们将其整理收入本书,沿袭此前他的两本著作《蹉跎坡旧事》和《蹉跎坡旧画》之名,取名为《蹉跎坡旧诗》。此中,这数十年间留下的数百首对联,基本浓缩了湖南农村里的人情世故与宗族文化。

 

如先族叔沈略超,含他父亲、姑母和其本人在内的三场葬礼,女儿、儿子和两个弟弟的四场婚礼及新居落成庆典在内,自1989到2003年14年间7件红白喜事,先父前往帮忙为其撰写的数十首对联,都能在本书中一一找到。


这些挽联和喜联中,一个大家庭中间的婚丧喜嫁诸多大事,彼此婚姻状况、门第渊源、逝者生平,世态人心点滴与社会发展沿革,俱可管窥。


2016年夏,先父病逝于浏城,和先母合葬于蹉跎坡墓园。骨灰塔前镌刻的,是他风雨八十年人生中留下的最后一首对联:


人生真是戏

旧梦未如烟

 

石扉客,先父忌辰前夕于沪。



1、新客栈店小二朋友圈已达上限,暂无法加人

2、有事请后台留言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3、扫码关注新客栈(xinkezhan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