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旅之声
“中国旅游”是国家旅游局联合各省、市、自治区旅游局,共同打造的一个官方旅游资讯发布平台,服务广大游客,宣传中国旅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老陕专享!少华山冬日免票狂欢!一键穿越冰雪秘境→ ·  15 小时前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老陕专享!少华山冬日免票狂欢!一键穿越冰雪秘境→ ·  15 小时前  
华龙网  ·  哇~DeepSeek,你是懂重庆的! ·  17 小时前  
华龙网  ·  哇~DeepSeek,你是懂重庆的! ·  17 小时前  
甘肃高院  ·  公正法官说 | ... ·  18 小时前  
甘肃高院  ·  公正法官说 | ... ·  18 小时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2025年春节假期国内出游5.01亿人次 ·  3 天前  
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太火爆!春节期间,超千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旅之声

导游管理新办法如何医治“强制消费”旧疾?

文旅之声  · 公众号  · 旅游  · 2018-01-03 18:08

正文

强制消费是旅游行业的旧疾,一直深受旅游消费者诟病。新版《导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1月1日起施行,其中提出导游不得“强制消费”,否则最严重的要吊销导游证,引发广泛关注。导游管理新办法如何落地生根,才会对治疗旅游业“强制消费”的旧疾生效?

办法有哪些“新招”?


近年来,在“不合理低价”的恶性竞争中,一些旅游热点地区的导游辱骂游客、强迫消费等损害游客利益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旅游从业人员的形象,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此次新办法规定,导游不得“擅自安排购物活动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不得“以隐瞒事实、提供虚假情况等方式,诱骗旅游者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参加购物活动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不得“以殴打、弃置、限制活动自由、恐吓、侮辱、咒骂等方式,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参加购物活动、另行付费等消费项目”等。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认为,这是在旅游法基础上进行的适应性修改。“随着当前社会技术手段不断发展,一些旅行社受到利益驱使开始‘旧业重操’,针对这些新情况,办法也相应进行了新修改。”刘思敏说。


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公开的相关解读中提出,新办法出台是为破解导游执业难题,保障导游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顺应大众旅游时代的市场需求,这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一环。


除了禁止“强制消费”外,新办法还包括:导游不得安排旅游者参观或者参与涉及色情、赌博、毒品等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项目或者活动,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者拒绝履行旅游合同,不得获取购物场所、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等相关经营者以回扣、佣金、人头费或者奖励费等名义给予的不正当利益,不得推荐或者安排不合格的经营场所,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索取小费等。

“强制消费”为何屡禁不止?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出现类似“强制消费”行为的多为小型旅行社。他们通过提供超低价或“零负团”服务吸引游客,在旅游带团过程中安排进店购物,或者增加另行付费项目等,以实现获利经营。


河北省保定市的屠女士说,自己曾在旅行中遭遇“三选一”的情况,行程单有三个可选项,旅行团中大部分人选择了其中的购物点,少数游客则会被迫跟从。屠女士认为,这类“花式”变相购物项目存在“绑架”嫌疑,但通过看似合理化的推销手段,很容易迷惑消费者。


专家认为,“强制消费”往往借助新形式,披上新外衣,有一定的隐蔽性,消费者一时间难以辨别。


北京市一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建议,消费者应尽量避免“贪便宜”心理,不要仅看中“低价”“优惠”等字眼,更应注重旅游合同包含的内容,从而对旅游安排进行科学规划和理性判断,审慎选择旅游产品。


此外,遭遇“强制消费”后,由于诉讼程序过于繁杂、花费高于侵权成本、很难得到即时补偿等原因,很多消费者放弃了维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旅游经营者的恶习,导致强制消费屡禁不止。”刘思敏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