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大学图书馆
“外事问百度,内事问小布”。小布会在这儿向大家及时推送关于武汉大学图书馆的最新资讯。回复“帮助”或者"help"可以自助查询热门问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xcel之家ExcelHome  ·  动态合并工作表,操作简单效果好 ·  昨天  
Excel之家ExcelHome  ·  按条件统计占比,一分钟搞定 ·  1 周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几个常用Excel公式,简单又高效 ·  6 天前  
完美Excel  ·  调查:怎样更好地搭建个人专用知识库? ·  6 天前  
完美Excel  ·  查找错误值的多种方法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大学图书馆

回顾 | 唱出《诗经》之美

武汉大学图书馆  · 公众号  ·  · 2019-04-21 19:14

正文

让阅读国学经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每一个单位和社会组织行动起来,让阅读国学经典成为一种风气。


4月19日晚,武汉大学图书馆“文华讲坛”第十七讲在图书馆总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负责人、黑龙江大学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刘冬颖教授受邀作了题为《唱出之美》的主题讲座。全校各院系师生及校外读者100余人一同聆听了讲座。讲座由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新才主持。




新的阅读理念


刘冬颖教授首先阐明了进行“吟唱古典诗词”项目成立和推广所要倡导的理念,即一种新的读书的理念:用音乐的方式走进古典诗词。“一般意义上的读书都是从文字出发的。实际上,只要我们能够明了文字背后的真意,那么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阅读,都是在走进它。因为中国的古典诗词与音乐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用音乐的方式来打开它也是一种阅读方式。”



诗经美在哪里


2010年,由中国选送的古籍经典《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一举夺魁(全世界只有14种图书入选)。那么诗经的美到底体现在什么方面?刘老师认为美在以下几个方面:文辞美、情怀美、道德美、韵律美和音乐美


首先是文辞美,《诗经》是当时社会所谓的雅言。那个时代的“雅言”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刘教授说:“大家都看过《芈月传》吧?出国的女子嫁到了秦国去,语言文化等有很多不相通的地方。可是那个时代的人,他们彼此用什么来沟通?就是《诗经》。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是从小就把《诗经》中的诗句背下来,化作自己语言的一部分。各个诸侯国的人,他们正是用诗经中的诗句来沟通的。这就叫做‘赋诗言志’。大家的语言都互相听不懂,那么就用诗经中的语言表达自己,因为诗经中的诗句大家都懂。”看来,雅言就是当时社会里人们表达的一种必备的方式。孔子在教导他的儿子是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


接下来是情怀美、道德美。《诗经》中的诗句不仅仅是简单的言情,还有其中贯穿的伦理道德修养和社会礼仪制度。而这些又是通过音乐的形式,用诗句的韵律之美来呈现的。


为什么重视用唱诵的方式来学《诗经》?诗的产生就是和音乐密切相关的。我国自古有诗词吟唱的传统:


《诗经》的305篇诗都是入乐的唱词,对诗经的分类:音乐风格是重要标准;《楚辞》屈原是用民歌吟诵的大师;《汉乐府》、《唐诗》声律完善;《宋词》即是一种音乐文学;《元曲》诗与歌是密切相关的;


其次,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乐”排在第二。在古代的学校教育中,学生最应该学习的首先是礼仪,其次就是音乐。那个时代的唱诗活动是普遍存在的,古人希望用诗乐构建我们的生活秩序,让伦理道德的教育充满了音乐的美感。这是我们的施教在世界历史上比较特别的地方。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回归吟唱才能走进《诗经》。诗经的产生就和音乐密切相关。今天我们若不以音乐的方式走进《诗经》,就等于少了一个理解《诗经》的天然维度。


刘教授通过对《郑风•子衿》的吟唱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听完之后,她首先讲了这首诗的内涵:《子衿》一诗是《诗经》中的言情经典。这是一个陷入爱情的女孩,正在城门楼旁等待她的情人,她望眼欲穿,就是见不到情人的踪影。这女孩在城门下走来走去的身影,让读诗的我们很为她担心:是不是痴情女子遇见了负心汉?诗的最后一句却出人意料,原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会让人忍俊不禁,这女孩多情得真是可爱!


刘教授让大家把自己当做那位痴情女子,心中想着自己的“子衿”去吟唱这首诗,便能更好地进入诗的氛围。


△《子衿》吟唱


在跟唱了两遍后,大家都学会了这首《子衿》。这便运用了刘教授告诉我们吟唱诗歌的技巧:把所有的声母韵母发音完全;平声长,仄声短,语调抑扬顿挫;体会诗的意境、情感。



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努力


刘教授承担的一个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已经在去年结项。该项目倡导的是恢复我国古代的诗乐合一的这种施教传统。将古人的曲谱记录还原,翻译成现代的简和五线谱,再用现代人接受的审美方式,即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结合的形式将其呈现。


《关雎》便是这一想法的实践。由于古谱中的音调太过平缓,起伏变化较小,项目邀请的音乐制作人便在间奏中加入了西洋乐器提琴组为其渲染气氛。


最后,刘教授请同学们起立,再次吟诵了当晚所学的《子衿》与《关雎》,讲座在一派诗情画意中结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