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你参与一家新三板公司的定增,用1个亿拿了公司20%的股权。半年过去了,你诧异地发现,竟然可以用1个亿买下这家公司,可能还有富余......是不是有种哔了狗的感觉?
在新三板,市值跌破融资额的公司并不在少数。截至9月13日,新三板做市公司中,市值跌破融资额多达43家,占做市公司总数的占比2.94%。而在去年8月份读懂君统计时,仅有6家,占比仅0.37%。
融了钱,公司反而变更差,而且变差的比例在放大,这就需要警惕了。
读懂君对这43家公司进行了梳理,发现对新三板投资者而言,如果在公司的股票发行方案中,募资用途存在以下4种情况,就要小心了。
43家公司市值跌破融资额,
最惨的市值只剩下融资额2成
▲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43家公司的整体情况。
挂牌以来,这43家公司总体募资106.76亿元,中位数也达到1.29亿元。如今,43家公司中,25家市值仅不到1亿。
在市值跌破融资额的43家做市公司中,17家公司的市值在融资额80%以上,市值为融资额50%—80%的一共有21家,2家公司市值为融资的30%—50%,而市值不到融资额30%的企业也有3家,分别是ST行悦,澳凯富汇以及易所试。
其中,落差最大的为ST行悦(430357.OC)。挂牌以来,ST行悦融资总额高达2.42亿元。截至9月13日收盘,ST行悦市值仅为3800万元,相当于当初融资额的16%,令人唏嘘。
不过沦落到如此地步,与其经营情况变差不无关系。2016年,43家公司营业收入为1.04亿元,净利润中位数为亏损761万元。要知道,2015年的营收中位数为9338万元,净利润中位数为1013万元。也就是说,在营收同比下滑3.3%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净利润的下滑幅度高达107%。
到今年上半年,这些公司大都保持颓势。2017年半年报数据显示,43家企业上半年平均亏损317万元。
而随着行情的低迷,业绩因素也直接反映到股价上。43家企业中,38家已经跌破了净资产。其中,38家破净的公司中,7家企业市值还不到净资产的30%,市值为净资产30%—50%的为11家,市值为净资产50%—80%的为18家;市值为净资产80%—100%的还有2家公司。
海航冷链(831900.OC)是净资产最多的,一共有21.24亿元,不过目前最新的市值只有12.20亿元,而海航冷链的募资总额为17.06亿元。
虽然海航冷链净资产比较多,不过主要由流动资产组成,其中12.26亿元是其他流动资产,其中10亿元是理财产品;另外 21.24亿元净资产中,7.07亿元是应收账款,还有2.04亿元是商誉。
更惨烈的是智立医学(430145.OC),公司虽然业绩一般,不过还是有点小钱,目前1.05亿元净资产中7564万元是理财产品,其中5800万元是募集的资金。不过,公司目前的市值只剩下7300万元,还不够理财产品的资金了。
4个典型案例,投资者,小心了!
▲
读懂君对这43家公司进行梳理,发现了投资者需警惕的4个经验教训。
典型案例1:钱花完了,市场却没打下来
拿着融资的钱去开拓新业务,却不幸失败。信达智能(830937.OC)就是这样一个悲催的例子。
公司主营业务是电梯的生产和销售,2014年8月挂牌新三板。挂牌后,公司共进行过3轮融资,总融资金额为1.39亿元。
2013年下半年,偶然的机会下,公司介入贵州“花果园楼盘项目”,进入立体停车库新领域,当年即收入1033万元,占到主营业务的6.76%。2014年,该业务收入增加至2578万元,占到当年主营业务的17.36%。
2015年,信达智能大手一挥,宣布融资1.6个亿,募资用途是:正式进军立体车库领域。最终,公司完成融资8000万元。
2015年和2016年,公司在城市智能立体停车场项目分别花掉4802万元和3200万元,分别带来收入4941万元和3919万元。
不幸的是,由于房地产受到管控,主营业务电梯市场萎缩,立体车库的项目仍未形成规模。2016年,公司整体营收为1.09亿元,同比下滑37%。
在营收下滑的情况下,管理费用等成本却居高不下。最终,当年信达智能净利润只有237万元。
2017年上半年,信达智能营收为5942万元,同比下滑5.32%,净利润只有32万元,比去年同期还要少11.07%。
公司表示,立体车库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上半年推进的项目未能按照计划实现。截至6月30日,公司账上的货币资金仅为500.64万元。目前,市值却只剩下1.04亿元。
也就是说,公司要开拓的新业务竞争太激烈,臣妾hold不住啊。钱花完,却没赚到钱,股价又跌成狗,市值还不够融资额,信达智能很忧伤…..
所以,当公司的募资用途写下“开拓新业务”的豪言壮语时,你一定要重点看看,它有没有能力拿下这个新业务!
典型案例2:不考虑回款,钱花出去收不回来
把钱花出去,能不能赚钱是一回事,赚到钱能不能收回来又是另外一回事。时间拖长,公司资金链的压力可想而知。不信,你看顺达智能(430622.OC)!
顺达智能是一家主要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商提供自动化装配线设备的企业。
2011年-201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97万元、9213万元、1.46亿元和1.91亿元。在如此高成长性的情况下,挂牌三板后,顺达智能共完成4轮融资,合计2.3亿元。
但是,这样一家高成长性的公司,却在有钱后,变了,变了……
有钱后,2015年2月份到2015年年底,顺达智能接了3个重大合同,分别是“徐水哈弗公司三期总装车间非标输送设备项目”,4150万元;北汽(重庆)特种车辆有限公司,6838万元;洛阳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7756万元;2016年,公司又接了价值7756万元、1.82亿元、1600万元的三个合同。
让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接了这么多合同,公司业绩却是大跌眼镜。
2016年营收1.71亿元,同比下滑20.66%;亏损990万元,成功扭赢为亏。2017年上半年表现依然糟糕,上半年营收3434万元,同比下滑63.65%,亏损1186万元,亏损持续扩大。
对此,公司的解释是,公司侧重点在大额总包项目,不过一直未能完工,无法确认收入;应收账款回笼较慢,坏账计提有所增加。要知道,2013年顺达智能的应收账款仅为6567万元。到了2016年,应收账款已经高达到2.05亿元,同期公司计提坏账3688万元。
2017年4月14日,主办券商浙商证券还特地发了重大合同不能履约的风险,里面显示顺达智能好几个项目都已经完成,不过一直没能要到账!!!!2017年上半年,公司又计提坏账863万元。
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顺达智能的现金净额分别为-7400万元、-3655万元,-3400万元。账上货币资金也从2015年中报的2.12亿元下降至今年年中的5388万元。
如今,顺达智能的市值为1.23亿元。半年报显示,公司已经成立了专项的催债小组……
公司是上进的,但拿到钱后,却没花对地方。有钱膨胀了?还是有其他什么问题?读懂君也不能下定论。但对投资者而言,了解清楚公司把钱花到哪里,真的很重要。
典型案例3、扩张太凶猛,公司无力支撑
拿到钱却不会花,是不少新三板公司的通病。比如瑞立达(833290.OC),就是融资后扩张太过凶猛,公司无力撑起那么大的摊子。
瑞立达是干什么的?简单来说,就是做手机、iPad的外屏。随着乔布斯大爷的革命,触屏手机以及iPad的火热,瑞立达的生意也是非常火爆。
2013年,瑞立达的营收规模就达到了1.73亿元,不过当年盈利不多,259万元;2014年,瑞立达的收入达到3.30亿元,净利润也是涨至1903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2015年瑞立达先后融资4.47亿元。融资的用途就是扩张产能。
2014年,瑞立达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出的现金为1.89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这一金额为1.42亿元,不过在第四季度完成融资后,该笔支出激增1.50亿元。2016年全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出更是达到了3.91亿元。
最新一轮的2.7亿元融资中,3121万元用于扩充产能中的固定资产购买;厂房装修2000万元;1.22亿元用于采购支出。
不过,扩张的效益只坚持了一年。2015年,营收4.22亿元,同比增长28.12%;净利润5091万元,暴增167%。
但2016年,公司营收虽然达到4.40亿元,同比增长4.10%,却亏损7020万元。当期,公司毛利率从2015年的24.52%下降至1.87%。
到了2017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下降至-0.87%。对此,公司解释是,行业竞争激烈,客户需求疲软且市场同质化严重;下游客户价格竞争不利影响而持续打压价格,压缩公司利润空间。
要命的是,公司表示,随着工厂产能规模扩大,瑞立达出现大量生产设备投入以及新招人员的增加出现劳动率偏低的情况。也就是说,很多人可能就是光吃饭,没有活干了。
如今,瑞立达账上的货币资金为6372万元,市值3.44亿元。
公司扩大产能前,一定要对市场有预判!一定要对市场有预判!一定要对市场有预判!这句话对投资者同样适用。
典型案例4:大股东动歪脑筋把钱都“洗”走,市值还能好的了?
公司自己作,这种情况最让投资者防不胜防。
资金虽然表面上被用到主营业务,实际上却存在的一种情况是——资金被大股东“洗”出去了。
ST明利(831963.OC),在募资之后,花10亿元,并购了明利集团,也就是控股股东旗下的另一个子公司明利化工。明利化工是一家磷化工企业,明利集团控股股东林军直接持有51.20%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不仅如此,明利集团的所有股东都在明利化工的股东名单里。
2015年9月30日,明利股份发布了停牌的公告,开始着手收购明利化工。根据评估报告,明利化工总资产为18.30亿元,其中净资产8.15亿元,负债10.15亿元。明利股份收购明利化工的价格则是9.74亿元,全部为现金。
明利化工在被收购的时候业绩看起来是不错,读懂君从企查查看到,2013年、2014年,明利化工营收为10.91亿元、14.01亿元,净利润为4984.58万元、6891.45万元。
但悲剧的是,明利化工是一个雷。
这颗雷在2016年上半年已经突现端倪,国内外磷化工行业开始走下坡路,明利股份2016年上半年营收以及净利润均大幅下滑。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10亿元,同比下滑 32.68%,净利润3296.30万元,同比则下滑了57.21%。
要知道在2015年中报的数据,明利股份只有1593万元的债务;但截至2016年6月30日,明利股份负债总额为11.94亿元。
也就是说,收购明利化工后,明利股份多了11.7亿的债。
这种情况下,市值能好就真的见鬼了。
明利股份募资时,新三板募集资金管理制度还没出炉,所以投资者看到的是补充流动资金。现在新三板公司募资需写明用途,所以,当用途是要收购关联方公司时,投资者,请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