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留学杂志
《光明日报》直属期刊《留学》杂志社,是隶属38家中央新闻单位之一的国家级期刊。拥有半月刊杂志/两微/光明留学网及流媒体全矩阵,着眼于泛留学领域,洞见留学行业发展,深度报道国际教育领域资讯,助力BC端产教创融合。《留学》看世界,开视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大模型还是小模型?AI部署的困境与突破 ... ·  17 小时前  
Web3天空之城  ·  【天空访谈·播客】AI, DeepSeek ... ·  昨天  
Web3天空之城  ·  【天空访谈·播客】AI, DeepSeek ... ·  昨天  
机器之心  ·  重磅发现!DeepSeek ... ·  2 天前  
黄建同学  ·  最近比较火🔥的Thinking ... ·  2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kg-gen:从任何文本中提取知识图谱的A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留学杂志

远赴「法国留学」的我,体验了一场令人迷恋的“流动盛宴”......

留学杂志  · 公众号  ·  · 2025-02-19 08:00

正文


2020年9月, 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肆虐,我却义无反顾地登上了飞往法兰西的航班。 十六个小时后,我的留学生活正式拉开了帷幕。


文丨Ronnie    排版 | 李嘉祺


两年时光,不长不短,足以让我这个异乡人沉浸式地体验一场 “流动的盛宴” ——塞纳河畔的旧书摊、新桥上惊飞的海鸥、慕什游船的美丽日落,还有莎士比亚书店里爱看书的小猫,都变成了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莎士比亚书店


01

法国人抗疫:

“不撞南墙不回头”


2020年夏天,我被巴黎大学(现更名为“巴黎西岱大学”)的文学专业录取 ,一边在家收拾行装,一边畅想美好的留学生活。我不再持续关注新闻,就好像2019年冬天席卷而来的新冠疫情已经变成了“过去时”。但家长们却不放心,每天盯着手机上的华文报道,旁敲侧击地告诉我 “法国有点儿危险”。


“危险?这都防控几个月了,能有多危险?”我不耐烦地嚷嚷着,瞥了一眼妈妈递过来的手机屏幕,差点吓得晕过去—— 日增两千?! 我突然有些慌了,但仍不肯放弃即将成真的“留学梦”。很快,学校就发来了线下报到的邮件。不想当“失学儿童”的我,就这样登上了飞往法兰西的航班。


巴黎西岱大学


初到法国,我惴惴不安,生怕一不小心感染新冠,连如何就医都不知道。不过, 正所谓“入乡随俗”,我逐渐学会了跟病毒和平共处—— 在这里,除了口罩和消毒凝胶是标配,生活一切如常。 外有明媚阳光,内有热闹酒馆,巴黎城人人佛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餐厅依旧热闹、地铁依旧拥挤、房间里依旧放着动感的音乐......


可惜,新冠病毒并没有被法国人的“无所谓”打倒,日增病例很快破万, 一度把法国送上了“欧洲疫情中心”的宝座。 直到这时,法国政府才开始有所行动,关闭学校、实行宵禁、再次封城…… 因此,我对法国人的第一印象是“犟”—— 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最初,我有些无法理解他们在特殊时期的这种松弛和乐观,但后来我发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种“犟”其实是 深植于法国文化中的自主精神 ——即使在危机中,也尽可能让日常生活不被完全改变。 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用另一种方式看待生活,在混乱中寻找秩序,在困境中保持从容。


塞纳河畔


02

法国人休假:

夏天到了,打工暂停!


新冠疫情期间,我在巴黎上了一年网课,虽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次年夏天。随着疫苗的问世与普及,政府放松了管控,除了露天场所,博物馆、餐厅等室内场所也陆续开放,我才有机会“夺”回真正的留学生活!


研一结束的暑假,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南法旅行。在那里, 我深深体会到了法国人对假期的迷恋。 事实上,每到夏天,像巴黎这样的大城市就会变成“空城”,人们纷纷涌到海边享受日光浴去了。我学法语时,老师曾讲过一个笑话: “在法国,夏天不出去度假,是会被嘲笑的。没钱度假的人,也会在阳台上把自己晒黑,好在复工时显得不那么另类。” 当我站在南法的海滩上,看着眼前尽情嬉戏的人群,才真正领悟到这段话的深意。


夏日海滩


法国的自然环境很好,人工干预较少,山川、河流、海洋等都保持着原始面貌 ,让我这个从小在海滨城市长大的人也大开眼界——从未见过如此清澈、透亮的“玻璃海”,更不要说,还是渐变色的呢!而夏天,也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天气最好、万物最丰茂的季节,面对大自然赤裸裸的“诱惑”,谁还能安心坐在电脑前工作呢?大家都想扑进亮闪闪的大海,在太阳的注视下,酣畅淋漓地嬉戏一场。


03

法国留学:

普通孩子的“平替赛道”


法国虽小,却是世界上排名靠前的热门留学国家。 除了优厚的福利待遇, 自由、平等、包容的学术环境也吸引了大批国际留学生。 在巴黎,外国人随处可见,处处都是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巴黎街头


就福利待遇来说, 法国公立大学免学费,留学生每年仅需支付几百欧的注册费和九十余欧的保险费用。 除此之外,政府在生活上为留学生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医保的报销比例高达70%,留学生还能申请补充保险,实现医疗免费; 留学生每个月都能领到一百到三百欧不等的租房补贴,极大地缓解了房租压力 ;此外, 很多文化场所都对居住在欧洲的年轻人免费开放 ,如卢浮宫、凡尔赛宫、罗丹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每到夏天,巴黎政府还会发Pass Jeunes,这是专门为14至25岁学生提供的暑期福利,有了它,原本要收费的体育、文化活动也能一键免票/优惠参与。 从这个角度来看,法国留学性价比超高。


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法国很适合文科生—— 丰富多元的人文环境自不必说, 自由、包容的学术环境更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沃土。 以我所在的文学专业为例,学校很注重多学科交叉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许多课程涉及哲学、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相应的研讨课。 在课堂以外,老师们也很尊重学生的研究兴趣 ,鼓励我们独立思考、大胆表达,在自己真正喜欢、擅长的领域快乐耕耘。



虽然我本科学的是法语专业,但高难度的文学专业学起来还是略显吃力。第一学期,我过得十分辛苦,很 难跟上课堂节奏,只能靠课后借笔记“苟活”。我的导师察觉以后,特意发邮件安慰我、鼓舞我,并且经常表扬我。 最令我感动的是,导师不仅关注我的学业,还用心发掘我的闪光点。


坦白说,我不是一个做学术的好苗子,理论知识学得一塌糊涂,只是因为对语言和文字充满热情,才选择了文学专业。 导师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从此开始毫不吝啬地夸赞我的法语水平和写作风格,真诚地告诉我:“你一点也不比母语学生逊色!” 于我而言,我的导师就像法国版的藤野先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鼓励和支持,我才能一点点地重拾信心,最终以不错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


樱花季


04

课后生活:充满艺术气息


巴黎是一座充满人文气息的宝藏城市, 在这里,艺术与生活共同呼吸。


晴天的时候,我格外喜欢沿着塞纳河散步——河畔的旧书摊是巴黎的标志,有心人或许能从中淘到绝版书籍;而塞纳河上的新桥则是我最喜欢的观景点,视野开阔,时不时飞过的海鸥为它增添了几分灵动;傍晚时分,乘上慕什游船,静待日落为万物披上金纱,听风声、水声、人声和谐地融成一曲;偶尔,我也会去莎士比亚书店,在书墙间缓慢穿梭,再去看看那只爱打盹的慵懒小猫。


新桥风景


这些琐碎的生活瞬间,不再是电影里渲染“巴黎情结”的浪漫桥段,而是我日常的课后生活。


两年时间转瞬即逝,硕士毕业后,考虑到专业的局限性,我决定先回国就业,只能依依不舍地告别法国。在这场时光之旅中,幸运有之,遗憾有之。 真实的留学生活并不完美,我也曾在挫折面前彷徨失措,质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选择,但既然选择了,就只能去面对它。 坚持不懈的努力、乐观开放的心态,是解决所有困惑的万能模板。 而法国,早已用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我,使我情不自禁地在心底为它建立了一块“自留地”。我会永远怀念它。


来源:《留学》杂志总第260期,原题为《法国留学:体验一场“流动的盛宴”》

编辑: 李嘉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