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昆明信息港
掌上昆明,活色生香--春城昆明互联网城市门户(www.kunming.cn)的微信公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南新闻广播  ·  冷!冷!冷!我省中东部和南部将降温弱降水 ·  昨天  
918云南交通台  ·  从昆明坐高铁直达曼谷,时间定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昆明信息港

突然确诊!90后女子傻眼:不痛也不痒……很多人发现就是晚期

昆明信息港  · 公众号  · 云南  · 2024-12-01 12:46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关于胃病和胃癌的健康问题,强调了胃的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了相关的预防和治疗建议。文章提到年轻人胃癌病例增多,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主要元凶。文章还提到了检测幽门螺杆菌、改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等预防措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年轻胃癌患者增多,早期发现很重要。

文章中提到,年轻胃癌患者明显增多,且很多患者一查出胃癌就已经到了晚期。因此,早期发现和预防非常重要。

关键观点2: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主要元凶。

文章强调,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立即感染就会得胃癌。及时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关键观点3: 改善生活习惯是预防胃癌的关键。

文章中提到,改善生活习惯包括少吃外卖、烧烤、高盐、高糖、烟熏、烧烤、腌制食物,不吸烟少喝酒,不熬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关键观点4: 早期胃镜检查和定期体检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手段。

文章提到,有高危风险因素的人,年过四十应开始‘人生第一次胃镜’检查。直系亲属如有消化道癌症患者,要尽量提前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


正文


你是否常因美食而大快朵颐
却忽略了默默消化的“劳模”——
它日复一日地
为我们研磨食物、消化营养
然而 我们却不经意间
让它承受 过重负担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溃疡或炎症
可能隐藏着更大的健康隐患


小块溃疡、小片糜烂

竟查出“胃癌之王”


近日, 杭州34岁宝妈张女士(化名)去医院体检,结果宛如晴天霹雳。经检查发现, 干干净净的胃里竟有一小片糜烂, 活检病理显示为 恶性程度极高的印戒细胞癌。

胃印戒细胞癌
被称为“胃癌之王”
是胃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其癌细胞胞质内含大量黏液
把细胞核挤向细胞的一侧
外形酷似一枚戒指
因此得名



“我没有任何不舒服啊,怎么会和胃癌扯上关系?”张女士怎么都想不通。经与医生沟通发现, 这可能与她三餐不规律,经常吃腌制食品有关。

好在发现及时
癌症还处于早期阶段
张女士接受了手术治疗
术后恢复良好

24岁的她胃不舒服一个月

一查全胃长满肿瘤


“医生, 我最近一个月都没什么食欲,吃一点点就觉得肚子饱了,也挺疲惫的, 不会有问题吧?” 临近年底,从事设计工作的24岁女孩小许(化名)到医院进行体检时,跟医生闲聊了几句。没想到这立即引起了医生的警惕,建议她约做胃镜查一查。万万没想到, 胃镜结果显示,她疑似得了胃癌。

“这个患者一查出来就到了晚期, 全胃都长满了肿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副主任李元方教授说,腹腔镜检查显示,她的腹膜也查出了肿瘤的转移灶,病情十分棘手。

“为什么我会得胃癌?我家亲戚没人得过胃癌,是因为我经常吃外卖和熬夜吗?”得知诊断后,小许一度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她回忆起毕业至今,由于工作繁忙,没空做饭,吃饭也不定时,经常饱一顿饥一顿。 赶交付时间的情况下,连睡个囫囵觉也是奢望。她也觉得不解:“熬夜和吃外卖的人很多,我的同事们都这样,为什么只有我遭殃?”

医生表示,胃癌是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有同样的不良生活习惯,个体易感性差异的作用可能就会凸显。另一方面,年轻胃癌患者也可能与家族遗传有一定关系,因此一般医生会建议有家族患病史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

目前,小许正在接受靶向治疗等抗癌综合治疗,医生鼓励她不要轻易放弃。


年轻胃癌患者明显增多

很多人一查出来就是晚期


24岁设计师查出三期胃癌
25岁上班族患四期胃癌……
近年来
年轻胃癌患者明显增多
且很多年轻患者一查出胃癌
就已经到了晚期胃癌

“现在网上报道的年轻胃癌病例屡见不鲜,提到致病原因却往往突出‘熬夜’和‘吃外卖’这两个关键词,其实这并不全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李元方教授提醒,胃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导致胃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患病史、基因易感性、长期嗜食腌制食物(如腌菜、鱼露等)和霉变食物以及具有熬夜、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因素等。

他提醒,有危险因素者不要恐慌,预防胃癌要打“组合拳”,重视综合健康管理。 对于有高危风险因素的人,年过四十应开始“人生第一次胃镜”检查。

防范胃癌
对这个致病元凶
要重视


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胃癌曾经被人们称为“穷病”,认为与欠佳的经济条件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倾向,但胃癌的发病人数依然庞大。李元方表示,人们对胃癌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尤其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致病“元凶”——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通过 共餐、接吻 等方式都可以实现人际传播,而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人们对于胃癌和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容易陷入两种误区:一种是一无所知,或者不以为然;另一种则是过度担忧。


“有些人觉得我一感染上幽门螺杆菌,离胃癌的距离就很近了,这种观点也不对。”李元方表示,感染幽门螺杆菌,只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说‘今天感染了,过一阵子就会得胃癌’。”


保“胃”健康,牢记六点

1、及时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它是造成胃癌的主要元凶。

2、有萎缩性胃炎、溃疡、息肉等胃病要积极接受正规治疗,不要自行服药,还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胃镜。

3、改善生活习惯,少吃外卖、烧烤、高盐、高糖、烟熏、烧烤、腌制食物。

4、不吸烟少喝酒,不熬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5、适量运动、减肥、舒缓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6、年过四十,尽早做一次胃镜检查,直系亲属如有消化道癌症患者,要尽量提前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比如35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