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肿瘤资讯
分享肿瘤领域最新进展,传播正确肿瘤防治理念,提高全社会对肿瘤的关注!新浪微博:@肿瘤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肿瘤资讯

【专家访谈】周彩存教授:Alectinib,ALk阳性晚期NSCLC一线之选

肿瘤资讯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8-08 20: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整理:肿瘤资讯编辑部
来源:肿瘤资讯
今年的ASCO大会上,众所期待的ALEX研究发布,验证了J-ALEX的研究结果,Alectinib在疗效和安全性上都优于克唑替尼。Alectinib会成为ALK阳性肺癌一线治疗选择吗?【肿瘤资讯】有幸采访到Alectinib在中国III期注册研究ALESIA研究的PI,上海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为我们解读ALEX研究。

肿瘤资讯:二代ALK抑制剂Alecensa这次在ASCO发布了ALEX研究,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不久之前J-ALEX研究在《柳叶刀》 杂志主刊发表。 从ALEX、J-ALEX这两个研究来看,您认为Alecensa在一线的优势有哪些?

周彩存教授: 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大家用得很习惯了。第二代抑制剂Alectinib,商品名为 Alecensa,该药与第一代抑制剂相比有很大的进步。ALEX和J-ALEX是两个大型的III期临床研究,在此之前,日本做了一个I期和一个II期临床研究,采用Alectinib治疗ALK阳性病人,包括克唑替尼治疗失败后的病人,效果非常好。假如患者既往没有接受过克唑替尼,接受Alectinib来治疗,缓解率非常高,接近100%。当时,我听到这一结果时,非常惊讶其如此好的数据。日本的这一II期临床研究近期在《JCO》杂志发表,中位PFS已经超过三年,这是有划时代意义的结果,因为既往从来没有哪个药物单用,PFS可以超过2年,而这个药物的PFS是三年以上,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基于II期研究如此好的数据,日本专家启动了J-ALEXIII期临床研究,入组既往没有接受过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阳性病人,接受化疗失败以后的病人也可以参加这个临床研究,一组用Alectinib,另一组用克唑替尼。结果显示Alectinib的疗效非常好,PFS翻了一倍,在去年报道时,中位PFS尚未达到,已经超过20个月,而克唑替尼组的PFS是10-11个月之间。我们不但看到了更长的PFS,也看到了更高的缓解率,从疗效瀑布图可以看到,克唑替尼取得了很好的缓解率,但是Alectinib更加好,很多病人取得了大PR,甚至CR。在对比了疗效之后,我们来看安全性,Alectinib这一组安全性比克唑替尼好,无论是胃肠道反应还是其他一些毒副反应;此外Alectinib组需要减量的病人也比克唑替尼组少很多。国外评价日本这个临床研究为“home run(全垒打)”的临床试验,Alectinib在疗效、安全性上都更胜于克唑替尼。2016年ASCO大会发表以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今年我们非常期待ALEX研究,因为J-ALEX是日本做的,而日本的数据能否被另一个全球III期临床研究验证,尤为重要。今年的ASCO大会上,大家翘首以待,ALEX的PFS重复出了J-ALEX的数据。Alectinib组的中位PFS,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尚未达到,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中位PFS为25.7个月,而克唑替尼组仍然是10个月,Alectinib的PFS翻了一倍多。同样,Alectinib的安全性比克唑替尼好。因此Alectinib安全性和疗效都完胜克唑替尼,这一药物将是未来值得关注的药物。那下一步我们期待什么呢?期待中国领导的ALESIA研究,这是亚太地区的数据,包括中国、韩国,和其他国家参与的研究。这个临床研究计划今年9月结束入组,实际上今年4月底就已经完成入组了,研究结果仍在随访之中,我们希望明年或后年,我们的数据能出来。假如这3个临床研究都取得一致性的结果,克唑替尼的地位将会被Alectinib取代。

肿瘤资讯:明年Alecensa,Ceritinib在中国上市后,是否会改变目前ALK+晚期NSCLC治疗的临床实践?

周彩存教授: 答案是肯定的。正如我前面提到,如果包括Alesia研究在内的3个III临床研究都取得一致性的结果,在中国克唑替尼的一线治疗地位将会被Alectinib所取代。

Alecensa明年将在中国上市的是一线适应症。ALEX 和J-ALEX研究中,Alecensa用于一线中位PFS均超过2年(25.7个月和25.9个月),这比一线使用克唑替尼(中位PFS约11个月)、进展后二线使用Alecensa(中位PFS约9个月)能够更好地控制疾病,并且Alecensa和克唑替尼相比,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好。 此外,Alecensa具有预防脑转移发生的作用。我相信ALESIA研究在以中国人为主的人群中也能再现以上结果,并将带来Alecensa在中国的一线适应症上市。一旦上市,我预计Alecensa将会被广泛用于ALK+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成为初治晚期ALK+ 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Ceritinib也是不错的药物,一线的PFS数据达到了16.6 个月。明年在中国的上市适应症是用于用于克唑替尼治疗失败的ALK+晚期肺癌患者。对这两个药物的上市我们非常期待。

肿瘤资讯: ALK通路的靶向药物除了Crizotinib、Alecensa,Ceritinb以外,也涌现出更新的ALK靶向药物,如Brigatinib,Lorlatinib等,你怎么看待ALK药物未来的发展(ALK耐药机制等)?

周彩存教授: ALK阳性的病人跟EGFR突变的病人不一样。EGFR突变的病人经过EGFR-TKI治疗后可能会出现T790M突变,这时候肿瘤仍然受EGFR信号通路主导,但也有c-MET旁路激活,小细胞肺癌转化,鳞癌转化,及其他的基因改变。也就是说,EGFR突变的这种肿瘤,比较狡猾,比ALK融合的肿瘤复杂得多,治疗以后越来越复杂。相对而言, ALK通路是比较单纯的,一代药物失败以后,不用检测,患者直接用二代药物治疗的效果不错,二代失败以后还可以再用三代,效果也不错。也就是说,在这个肿瘤中,ALK信号传导通路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既然这条通路是一条主线,我们就可以相应地开发越来越多的药物。目前,Alectinib的发展最快,Ceritinib的效果比Alectinib差,我们看到Ceritinib一线的PFS只有16个月左右,但Alectinib可以达到25个月以上。目前,第三代的ALK抑制剂Lorlatinib也出来了。ALK阳性肿瘤,ALK信号通路是主线轴,因此可以开发该通路相关的很多靶向药物,在结合方式方面做一下改变,就会出现新的有效药物,今后这类药物会有很多,效果都不会差。

肿瘤资讯:对于有可治疗靶点的晚期NSCLC,靶向药物、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如何排兵布阵?

周彩存教授: 对于有靶点的病人,靶向作用的地位是最重要的。我们知道,有靶点的病人,无论是ALK融合还是EGFR突变,都是不吸烟相关的肺癌。这种肿瘤比较傻,往往突变负荷不高,选择性作用于驱动基因的靶向药物,比其他治疗方法都更有效。对于这类病人,一般会先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的靶向药物治疗,失败以后再做活检,根据耐药机制选择更好的靶向药物。例如EGFR这条通路,假如第一代或第二代靶向治疗失败后,检测到T790M突变,后续可以用第三代药物,第三代失败以后,可以再检测C797S,还可以采用后续的第四代药物,沿着这条道路一直往下走。对于这类病人,只有在靶向药物失败,没有其他靶向药物可用了,化疗才会补上去,此时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疗效会更好。免疫治疗在这个群体当中往往也是安排在最后,因为这种肿瘤比较傻,和吸烟没有相关性,治疗突变负荷低,新抗原少,免疫治疗获益的机会小。对于这种EGFR或ALK阳性的病人,免疫逃逸的机制可能和抽烟的肺癌病人不一样,免疫抑制细胞的作用可能更重要,而免疫抑制细胞并不是通过PD-1/PDL-1来调控的。但是,我们也知道,肿瘤基因具有不稳定性,一代、二代、三代靶向药物使用之后,癌细胞可能会不断的发生基因改变,肿瘤突变负荷可能会增加。免疫治疗机会可能还是有的,但不是在治疗的前期阶段,而是在后续阶段。对于没有靶点的病人,将来的治疗策略,可能是免疫或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于PD-L1高表达的病人(TPS>=50%的病人),免疫治疗的PFS比化疗更长,效果更好,OS也得到改善。在TPS< 50%的病人,现在的标准治疗是根据组织学指导的。假如是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是最佳方案,我们有BEYOND的数据来支持。而对于鳞癌,将来的治疗可能是免疫+化疗,但目前还是化疗为主。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相比较如何呢,目前尚未知,我们期待更多的临床试验,期待Impower110研究结果。在这个研究中,紫杉醇卡铂联合贝伐珠单抗是对照组,另外两组分别为免疫联合紫杉醇卡铂,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免疫。这个临床试验结果将会告诉我们这类病人如何来选择,这个结果值得期待。

19个肿瘤相关临床试验招募患者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