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康界
健康界:华语医疗智库—为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健康界

护理如何精益求精 业界大咖来支招

健康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11-23 20:4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摘要

优秀的护士长应该具备哪些能力,临床、科研如何两手抓......这些你想知道的干货,护理界的大咖们都讲了。

来源:健康界 作者:朱旭清


新时代下护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新一代护理管理者和工作者要把握哪些要素,才能稳扎稳打、高效地在护理管理和实践工作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11月15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70周年“未来医院建设与发展”学术活动上,一场主题为“护理专业实践与管理变革”的论坛拉开大幕。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大川接连抛出几个问题:护理的使命是什么?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接下来,要如何发展?这些问题被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的护理专家竞相讨论,他们同时还分享了各自在这个领域中的经验。

护理专业实践与管理变革论坛现场


新时代下新目标 护理工作新任务

李大川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化解?李大川表示, 首要任务是明确新时代背景下患者的需求所在,这样护理工作才有撬动陈旧缺陷的支点。


“患者希望得到全程、全面、主动、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这就要求护士落实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任务。”李大川结合我国国情,对护理工作新任务进行了明确解说。他认为,护理工作中要秉持纯粹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是爱还是奉献,都要坚守下去。”


捧着爱心,坚守初心,秉持恒心,把新任务切实展开、落实,这在现实工作中并不简单,赢得护理工作的光明未来,还需披荆斩棘。“护理工作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不同地域护理管理水平、理念参差不齐,护理的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医院内部,在患者住院前、出院后如何履行护理工作,还需不断完善。”李大川分析了护理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护理要补齐短板: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改善人性化服务、塑造更加完备的护理理念。


明确任务,分析现状,指明短板,接下来的工作该如何开展?李大川提出:要建立一个体系,发展两支队伍,建立三项制度。

“护理的工作就是希望在关注病人病情反应和变化趋势,并在诊治伤病的同时,满足病人在康复心理等方面的需求。”李大川补充道。


以胜任力为基点 选拔、培训护士长

张玲娟


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优秀的带头人在团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将护理工作高效、精准、迅速地完成,少不了以胜任力为基准的统筹人物,护士长恰恰就扮演这样的角色。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护理部主任张玲娟从护士长岗位胜任力方面进行分享。她提到,国外的护士长需要具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等。国内的研究发现,护士长更加关注知识技能,以及服务等。


张玲娟介绍,胜任力有四个特征模型:冰山模型、洋葱模型、金字塔模型、构造模型。如何应用胜任力模型?张玲娟举例解释道, 护士长竞聘时就要考察对方的潜力,知识技能的提升途径,以及性格特点。


明确护士长的任职要求和选拔要素,就能取得披榛采兰的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随后还有大量工作要开展。“护理管理者要考虑护士长的后备库怎么样,每家医院都应该培养一批后备护士长。”张玲娟介绍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培养、选拔护士长的做法:首先建立护士长后备库,对这些人进行5年的后备培训,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动机特质三个方面。经过培训后将对其进行护士长岗位胜任力考核。接下来是护理部评和外聘专家考评。

“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动机特质”培养示意图


将经验转为科学 将科学应用到实践

刘华平


发表论文让很多医务人员苦恼。但发表论文的初衷是解决临床中的问题。为强化这个观念,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院长 刘华平提出,要促进临床经验向科研成果转化。


为何要转化?刘华平从科研选题角度进行了分析,“那些一看题目就知道结果的,不需要再去研究了,我们需要研究、解决未知的问题。”刘华平介绍,选题源于多方面,包括政策的导向、会议交流、假设产生等,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源于工作。


“临床实践中,日常护理工作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譬如说给病人轴线翻身,翻身角度是多少度?哪个角度患者感到舒适且没有压疮?这些工作中要考虑的问题,都可以作为选题。”


如何实现转化?刘华平强调,要秉持“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的原则。


研究的落脚点是成果。“一些文章发表后用于临床实践,却没有得到预期成效,这就需要考虑做高大上、高精尖研究的同时,如何结合实践。”刘华平进一步补充,有的科研设计得太局限,很多内容难以描述且难操作。


医院发展要补齐专科护士的短板

王泠


“护士要兼具临床能力和协调团队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专业的发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泠认为,一个合格的专科护士要在建立护士管理制度,明确护士准入条件的前提下,进行更加细致的培训。


专科护士在医院起到哪些作用?王泠以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的工作内容进行举例。“骨折后的患者容易出现压疮,当护士意识到这一点是否会减少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答案是肯定的。这时候,护士会多加凝胶垫对患者进行一些保护。”


专科护士在对患者照护方面具备的技能,有时比医生更加细致和完备,但我国的专科护士人数和护理质量距患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造口实践的专科护士不多,我们还要加大培训力度。”王泠希望, 政策能给专科护士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并界定专科护士的工作范围和职责。


精益管理 让护理工作更高效

林梅


医疗界有一句俗话:医生的嘴,护士的腿。它能体现出的现状便是:护士在工作中需要不断行动,才能将繁复的工作落实到位。护士如何提高工作准确度和效率,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护理部主任林梅提出, 将“精益管理”运用到护理实践中。


“减少浪费,创造价值,不断改善,追求尽善尽美,这是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林梅举例解释了该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第一,使用精益管理,测量护士的工作负荷,以明确当下护士人手与工作量是否科学;明确护士日常工作和额外消耗时间、精力的内容有哪些。第二,如何在明确上述内容后,合理配置护士人手和安排工作。第三,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具体操作如下图。

林梅感叹,在改善的旅途中,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就像在做质量管理时,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陈黎明


护理界的大咖从各地纷然来到浙大一院建院70周年的“护理专业实践与管理变革论坛”中,将数十年的护理智慧倾囊相授,让人意犹未尽。浙大一院护理部主任陈黎明感叹,“浙大一院护理部发展至今,通过推行整体护理,开展三维带教评价、提升教学品质,坚持持续质量改进和风险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护理部工作推向信息化服务进程的前沿。希望今后能与业内各大医疗机构的护理部门专家进一步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将护理事业更快、更好地推行下去。”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商务咨询:010—82736610—8877)

11月16日-30日 为首届国家医疗标准执行竞技赛网络投票时间。


关注 健康界 微信(cnhealthcare),后台回复“ 标准赛 ”,获取投票专属链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