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堪称是2017年国内最热门的投资话题。随着本月初“金砖四国”国家峰会的成功举办,全球资本对进军新兴市场的兴趣度也与日俱增。
正当诸多投资者准备摸着石头过河之时,“招商标普金砖四国指数基金”早已在2016年实现了15.89%的收益,并在2017年更上一层楼保持着18.49%的收益至今,在同类产品中高居榜首。而这则基金的背后,是一名履历颇为丰富的管理者——
白海峰
。
白海峰(右)夺得今年“海外金牛奖”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MBA、前新东方GMAT逻辑名师、学心理学的北大生、前教育培训创业者、“海外金牛奖”得主、金融畅销书译者、金融学博士生、金融机构CEO......
这么多身份集于一人,白海峰这个名字一定激起了你的好奇,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
「见面:金砖褪色了吗?」
购票请长按上图
扫码
或点击
阅读原文
日期:9月27日(周三)
时间:19:45-21:30
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浦东新区丁香路425号)
入场时,请提供购买的手机号码作为换票凭证,换取实体入场门票即可;所有购票观众均可在活动现场加入专属用户交流群,并在活动结束后永久观看本次演讲视频。
Q = 红绿Life
A = 白海峰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金融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MBA,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理学双学士,高级注册黄金分析师、基金经理。白海峰现任招商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CEO兼招商前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兼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
Q:看您的履历非常有意思,您曾在新东方教了4年书,还曾自己创业办过素质教育培训。当初是怎么投身教育行业的呢?
A:在新东方教GMAT时,我还是在校生,但考了一次GMAT成绩非常不错,恰巧当时新东方缺教逻辑的老师,我就成功应聘做了这个兼职。
新东方当年对白海峰的介绍
关于做培训呢,因为我本科在北大第一专业是心理学,第二专业才是经济学,所以比较崇尚素质教育。我相信一个人的成绩并非最重要,心理学也讲究要培养人的积极心态,这和素质教育异曲同工。
当时社会上与我们同时起步的培训机构有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应试型的,我就想另辟蹊径,比如用心理量表测试学生的心理成长等等。虽然收入方面比不上他们,但当初创业也属于实现我的理想了。
Q:那么您觉得这段经历,对自己后来的职业发展有什么帮助吗?
A:GMAT考试能提高人的逻辑能力,或者准确的说它考察的是批判性推理的能力。这个能力对做我投资很有帮助,因为GMAT和现实世界类似,选哪个选项要看是不是“必要条件”,然后再比较效果和效用范围。
换句话说,做GMAT的阅读,有时候读问题比读文章更重要;同理,金融投资也是要看需要解决哪些现有问题,而用不着把事件的所有背景细节都了解得一清二楚。而中国传统教育就有所不同,给学生的知识灌输就像不断扩充“充分条件”,然而真实世界不存在完全的充分条件。
具体到投资方面就是说我们不可能知道全部信息,一定要做取舍,要找到哪些“有它未必行,但没它一定不行”的点。与其极力猜测可能出现的所有可能性,不如把已知的情况都分析好,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Q:站在一名资深金融从业者和前培训教师的角度,您觉得如今中国的年轻金融从业者主要欠缺哪些?
A:现在获取信息已经能全球同步了,欧美一出什么事件,在华尔街见闻上立马就能看到,这是以前完全无法想象的。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在能力和视野上肯定比过去更强,但同时又面临着信息碎片化的问题。
信息来得快、充分、容易,固然是好事,但若因此忽视了对经典著作的研读,惰于深度思考,甚至完全不做课题研究,就不是好事了。
Q:您提到的深度思考,能具体举个成功案例吗?
A:比如说2015年底、2016年初,全球金融市场因为多个事件大跌,尤其德国银行遭遇巨亏,甚至被怀疑要成为下一个雷曼,连带着整个银行业都陷入危机。
但我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认为有前车之鉴在,欧盟会力保德银,形势一定会好转,所以我逆势买了法兴和港资银行,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不过当时这么做受到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但我相信市场上不该所有人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因为这意味着即将犯错。
我曾总结过一个概念:投资的胜负手往往只出现在整个过程的10%时刻。A股自十八大以来,年化收益率其实可以达到8%左右,前提是要在其中10%的时间做出正确的操作。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难,就是因为如果一味顺大流,就很容易错失这10%。
Q:您刚才建议年轻金融人要读经典著作,这方面是否有推荐呢?
A:对我职业生涯影响比较大的书有,塞思•卡拉曼的《安全边际》,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布鲁斯•格林瓦尔德的《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还有一些有关经济学史的书,比如珍妮特•耶伦的《令人惊艳的十年》 ,还有
伯南克在华盛顿大学的四次演讲(第一期视频如下)
等等。
为什么要读历史呢,因为这有助于解决现在想不明白的问题,或者受至少能提供一些别的思路。历史上存在很多循环,
我们现在遇到的奇怪之事,可能过去也曾发生过,所以从历史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能预知未来的逻辑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