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没了大型音乐节的北京似乎变得有点儿特殊。一些已经成了习惯的仪式感冷不丁被抽走,有种说不上来的焦躁,怕它会像这个时代正在丧失的其他什么一样,不经意间就退场了。
就像我也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多了那么多看起来似乎更快速、接受度更高的传播方式,来顶替音乐杂志作为一部作品的价值,直至后者真正缺席。
一个摇滚乐迷需要知道怎样才能制作出来一本摇滚杂志吗?不见得。
拿《经典摇滚音乐指南》做个例子,16开大小,150-180页,使用100g雅致纸,有15-20万字,售价68元,中国上市4周后会被售卖者认为基本达到了销售极限。
在它躺在各大书店等人挑拣之前,已经经过英国uncut杂志社长达20年的内容累积。这家极具英伦气质和血统的摇滚杂志品牌uncut,1997年5月首次发行,从2003年开始,它出品的一系列以音乐人或乐队为主角的特刊成为了全世界摇滚乐迷的必入藏品。
当乐童音乐把这些特刊带到中国,除了20年的内容累积,它还需要1个专业翻译工作5个月,3-5个编辑轮番进行严格编辑校对1个月,1位音乐领域专业审校工作2个月,审核流程1个月,1位设计师工作3周,1家印刷厂开机运转3周。
抛掉更多繁琐庞杂的沟通工作不算,40周的通力合作,换1周的售卖黄金期和3周的自然售卖。
好多人说出版不行了,翻译拿着那么低的行规报酬,书却卖的越来越贵,书店越开越少,手机、ipad、kindle配个充电宝就能走遍全世界,怎么纸质出版还是那么不与时俱进。
也有好多人说摇滚不行了,谁还会买实体唱片,北京的livehouse一个月能卖多少张票,祖国青年都跑去日本拍小清新照了哪儿还有那么多愤怒的荷尔蒙。
这就是《经典摇滚音乐指南》跟其他本土音乐杂志一样在中国落地的环境,人们习惯了对快速和流行一拥而上,对清单和攻略坚信不疑。
我们换个算法:
一篇调侃音乐八卦的微信文章,制作周期大概3-5天,阅读数量可以达到10万+。
一本《经典摇滚音乐指南》,基本制作周期9个月,跟其他引进中国的西方音乐杂志一样,或者更幸运一些,印刷数量1万册。
而一位登上uncut特刊的摇滚大神,他们的音乐事业,需要用一生去经营。
这个算法或许更适合说明为什么在如何写出10万+的微信都成为“显学”的当下,有乐童音乐这样一群人逆流而上,用更朴实坚持的方式,用9个月的时间叠加去实现一个也许别人觉得商业价值不那么匹配的梦想——我们怎么忍心错过任何一个音乐所呈现的美好呢?
2007年Led Zeppelin 走上伦敦O2体育馆的舞台,这可能是乐队成员们最后一次盛大重聚了,据说当时有超过一百万人争相抢票。谁能想到Jimmy Page开始当录音室乐手的时候根本不会看谱子,吉他都是自学的。
在数十年的精心经营下,鲍勃·迪伦成为美国炙手可热的音乐人。但音乐风格的突然转变导致无数粉丝,甚至是专业音乐人群起而攻之,人们觉得他疯了。像是过气明星的迪伦当然没有妥协,被粉丝甚至是被音乐世界冷落后,他又站了起来。
大卫·鲍伊在80年代以前的美国音乐市场,以专辑和单曲排行成绩单来看并非巨星,只有三张专辑进入前十名,除一首榜首单曲外,没有其他单曲进入过前十名,他的成名曲《Space Odddity》在英国荣登首位,在美国却最高不过第15名。
《Astronomy Domine》是平克·弗洛伊德第一张录音室专辑的第一首歌,而这具有纪念意义的第一声不是由乐队成员发出的。在这首曲子的开篇,乐队经纪人Peter Jenner 首先开腔,用扩音喇叭念出了一系列行星的名字。
如今的翩翩少年们爱上摇滚乐的瞬间是怎样的?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接触、了解喜欢的乐队?我想不到比拿起一本音乐杂志,细数所有演出现场的传奇,梳理每一张专辑的创作始末,笑看只有乐队经纪人才知道的八卦花边,读得酣畅淋漓直拍大腿,口中念叨着“我就知道”“太牛*了”更完美的方式。
如果有,那或许是直接参与《经典摇滚音乐指南》的制作,把偶像的一切用最精细的态度呈现出来。即将全面上市的《经典摇滚音乐指南:平克·弗洛伊德》其中一位翻译是后海大鲨鱼乐队的贝斯手王静涵,而这个系列正在筹备的其他20余本作品中,有更多的翻译、编辑、审校、设计师是年轻原创乐队的乐手、主唱、音乐节创办人、音乐行业服务者。
这是我们与偶像并肩最近的一刻,当人生的大门被经典摇滚乐打开,谁说我们不能改变一个世界呢!
《经典摇滚音乐指南》或许是打开大门的钥匙,毕竟那些让人头皮发麻荷尔蒙迸发的瞬间那么真实可靠啊。
没有音乐节的五一假期不能没有音乐,乐童音乐定制平克·弗洛伊德再现经典歌单,这里一定会有你爱上摇滚的一瞬间:
《经典摇滚音乐指南:平克·弗洛伊德》已在乐童开售
5月2日各大电商及全国书店将陆续到货
做書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点这里购买《经典摇滚音乐指南:平克·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