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美国热门影片《天才捕手》(Genius)讲述了文学编辑珀金斯“捕捉”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沃尔夫(Thomas Wolfe)等天才作家和天才作品的真实故事。
图 | 美国电影《天才捕手》剧照
实际上,科技界也满是同样的故事,甚至比文学故事更宏大、更动人。人类就是依靠科技,一步步进化到今日的文明。科技就是实力,不仅关系民生福祉,也关系民族的盛衰安危。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全球 35 位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Innovators Under 35)评选,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寻觅杰出的科技人物和科技项目。榜单中的陌生名字,后来都成长为行业领袖,如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发明者张锋、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等。
终于,该全球权威榜单在 2017 年正式推出中国区评选,并在今天公布首届评选结果。
1 月 30 日,由 DeepTech深科技主办的 2017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颁奖典礼于北
京国贸大酒店举办,
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宜信作为首席赞助方及颁奖典礼联合主办方全程提供支持。
作为世界级新兴科技峰会 EmTech China 的主要环节之一,此次评选也是全球最权
威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
“
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
”
榜单首次落地中国。
图丨颁奖典礼现场
在当天的典礼现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了由中美编辑部及评审委员会共同评选出的“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以下为获奖者名单:
发明家
年龄:
30 岁
职位:
BrainCo 及 BrainRobotics 创始人兼 CEO
获奖事由:
将脑机接口落地商用,开发多项脑机接口技术产品,并同时投入研究开发改善多动症、自闭症患者问题的脑机接口技术产品,有望成为改变许多患者与家庭的关键创新发明。
年龄:
31 岁
职位:
蚂蚁技术实验室无人值守算法技术负责人
获奖事由
:
实现中国首家无人超市落地展示,将无人超市打造成为零售行业标杆,激活了国内无人值守零售领域发展的可能性。
年龄:
34 岁
职位:
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 研究经理
获奖事由:
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机器阅读理解文本识别理解情感、观点以及情绪,并以此成功开发聊天机器人聊天引擎。此外还能让机器人也能作词和作曲,开启人工智能自主思考创作的可能。
年龄:
28 岁
职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获奖事由:
使用 AI 加光电技术,设计开发新颖图像传感器,收集光波中额外物理量,进而结合与之相匹配的人工智能算法和训练场景,达成大幅度地改善视觉感知的实际效果,对于提升制造工序自动化效率、以及绕障物体识别技术带来创新突破进展。
年龄:
32 岁
职位: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获奖事由:
坚守石墨烯研究 10 载,突破石墨烯大批量制备技术,让生产成本下降一个数量级,并打通了石墨烯从原料、材料、器件到应用的创新链。
刘霁,机器学习
年龄:
34 岁
职位:
腾讯 AI Lab 专家研究员,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助理教授
获奖事由:
提出一系列异步并行算法,解决了传统同步并行算法瓶颈问题,设计机器学习中去中心化的并行计算框架,可以极大地减少通讯代价。
先锋者
丛乐,基因编辑
年龄:
30 岁
职位:
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
布罗德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访问学者
获奖事由:
首次将CRI
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作用于人类和鼠类细胞,并揭示了相关技术在基因治疗,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陆朝阳,量子信息技术
年龄:
35 岁
职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教授
获奖事由:
研究涉及量子物理、通信和计算等多个领域,三次刷新光子纠缠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了基本粒子多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首创量子点脉冲共振荧光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单光子源品质,并进一步制备了综合性能最优的单光子源,使之可应用于量子计算领域。
年龄:
34 岁
职位:
美国休斯敦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理教授
获奖事由:
发明了一种可拉伸的橡胶半导体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各种全橡胶电子晶体管、传感器、集成器件与系统,为半导体材料加上了“可拉伸”这一多年无法实现的性能,将在众多许多领域产生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年龄:
33 岁
职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获奖事由:
研究肠道免疫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首次揭露Nod样受体识别肠道病毒的原理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让靶向调节这种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用于治疗或改善相关感染和炎症性疾病成为可能。
年龄:
34 岁
职位: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
获奖事由:
取得多项贝叶斯研究成果,跳脱过去 250 多年历史的经典贝叶斯“非先验即似然”框架,并将 20 多年来相互分离的两大方向,最大间隔学习和贝叶斯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还开发了“珠算”概率编程库。
年龄:
29 岁
职位: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
获奖事由:
利用拓扑绝缘体为材料基础制作拓扑量子计算元器件,发现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边缘模(又称“天使粒子”)。这项针对新型拓扑材料的研究,有望挖掘其新颖的量子效应,让我们距离拓扑量子计算又更近了一步。
年龄:
32 岁
职位: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助理教授
获奖事由:
发现一类人体自身分子的治疗潜力,结合了组合生物材料库、细胞微芯片和高通量筛选,扫清了生物材料研究的临床前限速障碍,加速了新型治疗手段的开发和应用。
年龄:
34 岁
职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
获奖事由:
专注锂离子电池材料,开发出独特的正极锂补偿添加剂,提高了电池能量密度,开发复合型负极材料改善柔性/可拉伸电池关键的能量密度、机械强度和稳定性等技术指标。
远见者
年龄:
34 岁
职位: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所研究员
获奖事由:
历经多年的技术攻关,在人工智能兴起的大潮之下,建立寒武纪基础研究团队,开发的AI芯片元件将有机会成为AI浪潮中重要的基础。
年龄:
34 岁
职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技术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奖事由:
针对多媒体分析检索中的“语义鸿沟”和“意图鸿沟”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提出了融合上下文信息的图像视频分析系列方法、显著提高了内容分析的准确度和检索的精度。
年龄:
28 岁
职位:
Lightelligence 联合创始人兼 CEO
获奖事由:
从光学计算的独特角度切入群雄逐鹿的 AI 芯片战场,有望将现有人工智能芯片的计算能力提升1000倍,同时将能耗降低至百分之一。
卢策吾,计算机视觉
年龄:
34 岁
职位: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获奖事由:
他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对解决视觉关系识别、行为理解、深层次语义理解等一系列难题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年龄:
33 岁
职位:
深知科技创始人兼 CEO
获奖事由:
利用时空数据挖掘,量化分析并预测群体行为,通过移动大数据来驱动经济系统的量化研究,为经济问题提供洞察。
年龄:
33 岁
职位: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获奖事由:
证明了生物体存在着对线粒体功能的监察,在线粒体应激机制的研究上取得许多原创性成果,为防治衰老相关疾病带来了全新思路。
年龄:
34 岁
职位:
氪信创始人兼CEO
获奖事由:
结合高维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融合大型金融场景打磨形成的强大知识系统和经验,提出场景化风控解决方案和产品体系,以超越人工定义的深度及广度对数据进行价值挖掘。
魏思,深度学习、语音识别
年龄:
35 岁
职位:
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
获奖事由:
带领团队研发语音识别新框架,和传统深度学习模型相比,增加了“记忆块”的模块,用以存储对判断当前语音帧有用的历史信息和未来信息,可以使响应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年龄:
34 岁
职位: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导航技术研究室副主任
获奖事由:
长期从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建设工作,以完成工程任务为主线,在卫星导航及其增强技术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算法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工作。
年龄:
31 岁
职位: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获奖事由:
探索了群体行为动力学及其在网络工程中的应用,为互联网、交通网、生物网等在内的各种复杂网络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和全新视角。
楼天城,自动驾驶
年龄:
31 岁
职位: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 CTO
获奖事由:
创立自动驾驶汽车公司小马智行(Pony.ai)。通过自行打造的集中式多层系统(centralized multi-layer system),强化了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了性能提升,并且正在让技术快速落地。
创业家
年龄:
24 岁
职位:
深鉴科技创始人兼 CEO
获奖事由:
创立领导的深鉴科技在深度压缩技术和稀疏神经网络硬件加速方面取得突破性创新,通过底层架构的创新与软硬件协同设计,已可在不同行业落实具有高效能的深度学习应用场景。
年龄:
29 岁
职位: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
获奖事由:
参与发明了超越人眼辨识能力的人脸识别算法,并通过联合创建独角兽商汤科技将其从学界带向了工业界,将中国原创技术输出到世界。
印奇,人脸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