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包括签字、陪伴、引导和心灵滋养等方面。文章通过多个例子说明父母的爱和支持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强调父母需要亲力亲为,陪伴孩子成长,给予心灵滋养。文章还提到教育不是争第一,而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父母需要肯定和鼓励孩子,帮助他们联结内心的渴望,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成长有重要影响。
本文讨论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包括签字、陪伴、引导和心灵滋养等方面。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关键观点2: 父母需要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心灵滋养。
父母需要亲力亲为,陪伴孩子成长,给予心灵滋养。无条件接纳、赞美、认同等心理营养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关键观点3: 父母需要肯定和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父母应该肯定并鼓励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能被看到的。这样才能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关键观点4: 好的教育不是强行改变,而是一种心灵的滋养。
好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心灵的滋养,而不是强行改变。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想法,提供支持和引导。
正文
凯叔0-12岁故事机
直播间福利多多
点击按钮「预约」直播吧👇
尽管期中考试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这两张家长“签字”的试卷,还是吸引
了很多
网友的注意力。
第一张试卷,家长不仅签字已阅,还帮孩子分析了丢分的具体原因。
接下来还帮孩子找到了解决方案,并表示自己会督促孩子好好学习。
最后总结了一些寄语,真可谓是
“教科书”式的家长签字
。
“想知道一个孩子未来是学霸还是学渣,不用看他现在的成绩,看他的试卷签名区就知道了。”
-
签字笔迹非常认真、工整,不敷衍了事
-
不仅仅是签字,还会给出各种评语、总结,帮孩子总结错误
-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予以鼓励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
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千万别小看这不起眼的“试卷”签名,一笔一画都预示孩子的未来。
很多家长都会问,为什么同一个班级,同样的教育资源,孩子的差异却这么大?
其实,真正的差距其实不在孩子,不在老师,而在于站在孩子身后的父母。
因为是父母从小培养了她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妈妈,给了她高质量的陪伴。
原来,刘梦的妈妈每天都会帮女儿整理错题,将每次考试出错的题目收集起来后,按不同的类型整理好,再帮女儿汇集到错题集上,便于女儿针对性训练。
这世上从没有什么横空出世,每一个金光闪闪的孩子背后,都站着沉默铺路的父母。
1.01代表孩子每天努力一点点,日积月累下,量变催生质变,孩子会有很大的进步;
相反的,0.99则代表每天松懈一点点,长时间下来,孩子也会比别人慢一大截。
而决定差距的0.1,就在于父母的陪伴、监督和管教。
你没给孩子辅导过一次作业,怎么掌握孩子的学习进程?
你没给孩子开过一次家长会,怎么了解孩子的在校状况?
你平常对孩子漠不关心,一问三不知,怎么指望孩子考出好成绩?
就像莫言所说:“
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
”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能够开出怎样的花,结出怎样的果,全看父母付出了多少时间和心血。
现代教育,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
“
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孩子都是好玩爱动的,而学习本来就是枯燥乏味,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克制也是一种反人性。
因此,想让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父母的督促和引导尤为重要。
曾获得《最强大脑》“脑王”称号的杨易,分享过一段学习经历:
他年少的时候特别贪玩,常常冒出“不想写作业,总想出去玩”的想法。
有一天,他在晚上做作业的时候,看到邻居孩子聚在一起玩足球,而他当时做一道数学题目,已经错了三次。
“一道题不会做、不想做了,很正常,可很多事情就是要多花时间学才能学会的。
如果你不学,考试的时候遇到这道题目,你就只能想,我当时本来可以学会的,我本来可以考100分的,你想这样吗?”
如果杨易妈妈当时没有对他严加管教,哪里现在出类拔萃的“脑王”呢?
想要遇到一个“自鸡”娃不容易,更多的还是在于父母本身的引导。
要知道,那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不是靠孩子自己,而是靠父母的约束。
心理学家本杰明做过一项社会实验,他采访了很多社会精英,问他们是如何度过童年的。
结果令他十分震惊:这些人成长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受过父母严厉的管教。
你给孩子的陪伴,是有“期限”的,错过了有效期,教育无法重来。
然而每次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总有父母反驳:“我要赚钱养家,哪还有时间管孩子?”
曾被评为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之一的贾容韬,在书中分享过一段自己的经历:
正当他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时,上高中的儿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上网成瘾、成绩倒数第一、数次参与打群架、曾两度被学校劝退……
面对叛逆的儿子,贾容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儿子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开始彻夜不归。
贾容韬在经过一番反思后,毅然关停了辛苦打拼起来的企业,在儿子的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成为一名专职陪读父亲。
在他的陪伴下,儿子不仅解除了网瘾,还开始奋起直追,最后考入了重点大学。
这世上很多事情都可以重来,
可是孩子的成长,一旦错过了,就会成为终生的遗憾。
孩子的生活品质的确也重要,但更要为他将来的发展做打算。
“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给他什么染料,就能给你绘出怎样的图画。”
他从大儿子6岁时开始,十多年来,每晚8点准时准点在家和两个儿子一同阅读,为孩子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两个儿子在他的陪伴下不仅养成了阅读习惯,还都成长得格外优秀。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优秀孩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差劲孩子。
家长的角色,绝非旁观者,而是与孩子并肩作战的战友,共同面对学习的挑战。
这位来自浙江的家长,没有只关注孩子成绩,他不仅发现了孩子的优点,还给予孩子暖心的鼓励。
孩子一旦没考好,就对孩子批评、责骂;
哪怕孩子考了96分,也要嫌弃孩子为什么不是满分。
“
如同一颗种子的成长,需要阳光,水等营养一样,人既需要物质营养保障基本的生命力,更需要被无条件接纳,被重视,被肯定和认同等心理营养。
”
只有心理营养充足的孩子,才能安心、自信地学习和探索,积极乐观,生命力旺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成长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