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智工具箱
阳志平的私人写作空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赛先生  ·  达尔文:谦逊又矛盾的天才 ·  3 天前  
科普中国  ·  运动控血糖,方法不对全白练?这 10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心智工具箱

致新同学 —— 认知写作学的前生今世

心智工具箱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2-24 00:11

正文

1

2015 年的 7 月 4 日,认知写作学第一版诞生。那天晚上,我写道:

今日讲完「修辞感觉」,「认知写作学」融会贯通,终于自成体系。可以说,认知写作学发源于今日。感谢各位学员与历史上伟大的学者、作家。正是站在你们的肩膀上,一个崭新的写作流派今日成型。敲下「修辞,作为人生意义」,顿觉海阔天空。

创立认知写作学,实属机缘巧合。它是灵感驱动,应运而生的学科。2015 年 初夏,新同事入职,培训认知科学入门常识与写作技巧,向不同的人讲同样的知识点,重复繁琐,索性开门招生。在 2014 年撰写《文心书话》时的思考,结合 2009-2014 年期间的广泛读书,我写下了认知写作学第一版提纲,它沿袭《文心书话》而来:文气、文心、字句、修辞与篇章。

在 2015 年夏天之前,我从来不相信自己有教学天赋。毕竟,我是从师范大学心理系毕业,但是又临阵脱逃,没有当老师的一位逃兵。一者是极品宅男,不善与人沟通;一者湖南口音严重,甚至高中时,因为一首关于口音的诗歌荣获全国大奖,导致一直将口音看做自我认同的一部分。

比起我所推崇的各位大家,如顾随、宇文所安、纳博科夫,我清楚差距所在。所以听到师友夸奖时,我多半是不自信的。 为了对得起第一批学员的学费,我想,那么就索性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大家多讲一些抽象级别高的知识 。于是,每周修改讲义到凌晨二三点,往讲义中添置了一批又一批经典参考书目;而每周六下午的直播,一口气讲授三四小时更是常事,甚至有一天下午,一口气讲了六个小时,同学们或在我的书房,或在网络那头,听得全神贯注,兴高采烈。

2

终于,到了 2015 年的 7 月 4 日 ,讲完「修辞感觉」这一章,将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熔于一炉。从此,认知写作学正式诞生。

怎样才能称之为一个新的学科?一方面, 新学科一定有自己的核心命题 ,这个核心命题十有八九是之前解决得不太好的。认知写作学,从认知科学出发,结合叙事学、语言学、文学等相关学科,解决写作背后的原理这一难题。

另一方面, 新学科一定有自己的创新术语体系 。这套术语体系需要不同于历史上既有知识体系,这样才能称之为新学科。认知写作学的核心术语是: 最小 卡片 时空变形 。围绕 这三个核心术语 ,下面又有一堆二级术语,用于支撑认知写作学的骨架。

先看看「最小」—— 万事万物,最小先行 。在它下面有 最小模型 最小故事 最小行动 等术语体系。接着看看卡片—— 一切皆卡片 。在它下面有 框架 意象图式 基本层次范畴 空间隐喻 等术语体系,同时,还形成了一个重要推论:

身体不是认知的外在,而是认知的本身;语言不是思想的外衣,而是思想本身;修辞不是雕虫小技,而是发现感觉,创造新型认识,乃至人生意义

最后,再看看第三个核心知识点「时空变形」—— 时空变形,创作意义。在它下面包括 远距联想 基于感觉的时空变形 基于文化习得的时空变形 时空隐喻 基于故事的时空变形 等术语体系。

3

术语连接术语,慢慢地构成一个新学科。新学科在诞生之初,有什么特点?首先, 学科不同于故事 。认知写作学二期有位演讲教练同学,他一直有个疑问,我为什么不用更轻松、更活泼的故事形式来传授知识?因为如果用故事形式,需要延长四倍讲课时间,才能讲好。一个 18 分钟的 TED 演讲,它往往只会给你一个术语,才能让你深刻地理解这个术语。但是创造一个新学科的时候,更多是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前人如何研究这个问题,我现在有什么新的洞察和贡献,新的术语和别人有什么区别,摆证据讲明白。

其次,新学科是不成熟的, 看一个新学科的生命力是看其解释力与预测力 。在一个新学科诞生早期,很多结论,有的已经找到了证据,有的还没有找到证据,留下大量空白待填补。比如 2015 年第一次讲授认知写作学时,我提到 人类大脑远距联想能力的不同和脑区的不同有关系 ,但是手头没有相关证据支持。这就是一个空白。到了 2016 年版的认知写作学,我发现了新证据,就此补上空白。

同样,2015 年版的认知写作学, 人类的三个最小故事 人类为什么喜欢听故事,但是普遍讲不好故事 ,当时并没有答案。最终在 2016 年找到了答案,同时得到了来自电影学和翻译学的支持。这就是创造的乐趣,你在玩一个拼图游戏,补上那些若隐若现的人类知识体系的空白。

最后, 科学不同于经验之谈,它一定可以复用和推广 。学科的基本命题可以证伪,并且可以通过第三方证据得到验证。无数文学大师都会谈论写作, 它更局限于个人经验,很难复制和推广开来;而当你理解认知写作学整套逻辑之后,却可以反复应用它 这就是科学与经验之谈的区别。

4

认知写作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什么?最接近认知写作学的是认知修辞学、认知叙事学、认知诗学与阅读心理学。

认知写作学与认知修辞学的区别在于,它没有遵从西方修辞学的传统—— 修辞以立其真; 也没有遵从中国修辞学的传统—— 修辞以立其诚 ;而是师法日本,推崇 修辞以立其感 ,提倡文学帮助我们创造人生意义,重新发现世界。

同样,认知写作学没有采用任何认知叙事学的观点,而是直接采用了它的上级学科——叙事学的经典概念:最小故事。与认知诗学的区别是,认知写作学放弃了认知诗学的传统,直接采用元话语、计算语言学、篇章结构学来分析文本篇章。

最后,认知写作学与阅读心理学的区别是,它放弃了实验心理学范式,只采用了心理学中「文本扫描」、「工作记忆广度」 少数几个术语,更多采用的是偏人文主义的 「文本细读」、「经验主义举例」的范式。试看一个例子:

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十年八年是指缝之间。而年轻人,三年五载是一生一世。——《半生缘》

三年五载是时间范畴,一生一世也是时间范畴,它最终构成了一个优雅的修辞。你看,对于年轻人来说,三年五载就是一生一世,这就是意义。再看一个例子。

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 ——川端康成《雪国》

你看, 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 !多美!我想, 鲜活的文本远远胜过罗列术语 。这也许才是创立认知写作学,坚持文本举例,放弃实验心理学范式的初衷。

5

如此众多学科,怎样将其统率在一起?当时恰巧交割完毕一笔千万风险投资,气势旺盛,灵感爆棚,同时在一百多名学员的互动下,终于借助于多年阅读经验,将其融会贯通。以下五个原创洞见,是认知写作学的最大贡献。

第一,认知写作学采取「人类是承载基因与模因的机器人」作为主线,将作家看做制作文化模因、第四种心智的特殊职业。 认为写作之难,难在逻辑、文采与故事三者。为了获得超一流的文采与故事,仅仅动用「算法心智」还不够,必须动用大量「自主心智」。作家作为「反省心智」代言人,是人类良心。

第二,认知写作学将传统人文学科,如修辞学、如叙事学的研究成果,统率在「基于感觉产生的远距联想」与「基于文化习得产生的远距联想」之下。 为了提高写作,训练逻辑、文采与故事,其中基本矛盾在于组块与远距联想。

第三,认知写作学将写作的逻辑,统率在认知科学四大原理之下,尤其是「记忆的生存优势效应」、「4*5 原理」。 从此,写作逻辑一目了然。任何文体任何主题,都可遵从,且必然遵从。

第四,认知写作学参考 TRIZ,将写作看做一种语言在时空中的自然涌现。 既然是时空中自然涌现,那么,创新的涌现同样会遵从创新算法。因此,认知写作学借助「卡片写作」,采用「这里 - 那里 - 这里」等结构来获得立体的时空观,从而掌握了任意写作场景均可通用的写作窍门。

第五,认知写作学依据人类的常见时空模式,在日本修辞学传统基础上,整理了时空变形的具体技法。 同时从「修辞以立其感」出发,结合中国儒家传统与行动科学,将认知写作学上升为心灵哲学的一种。

6

逻辑、文采与故事。文采,也翻译为辞格、辞姿。它是修辞学研究的基本命题。什么是修辞?所谓修辞,就是对零度的偏离;什么是零度?词典规范。 有趣的人生也是如此,偏离规范,且找到了自己的生动,创造了自己的感觉 。因此,修辞,作为人生意义。伟大作家不仅自身的生命生动有趣,且能塑造千古流芳的有趣,感动一代又一代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