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玄门道统
大道至简何人闻,华夏宝地有玄门,道统传承今犹在,炎黄子孙需自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豆瓣  ·  做梦笑醒了…30元的快乐谁懂啊!! ·  昨天  
每日经济新闻  ·  特朗普称将对所有输美钢铝征收25%关税 ·  昨天  
每日经济新闻  ·  优惠结束,DeepSeek涨价! ·  2 天前  
鸡西新闻网  ·  2月9日 | ... ·  2 天前  
鸡西新闻网  ·  2月9日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玄门道统

冬至一阳生│恭贺元始天尊圣诞

玄门道统  · 公众号  ·  · 2024-12-21 07:00

正文

冬至,又称“日短至”、“日南至”等,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坊间流传“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节气
冬至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我国古代,很重视冬至,当作一年中较大的节日来过,并有“ 冬至大如年 ”的说法,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 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进九 ”, “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冬至后, 白昼渐长,阳气回升 ,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庆贺。


冬至冬節,夜至長而晝至短。麋角解,熊深眠。一陽生,水泉動。白雪生爐煙,林園驚早梅。冬至大如年,納履添新歲。此時節,合家圍圓,劏雞宰羊祭祖,餃子湯團乞福。或寒中取暖,閒話今年往事。或寒暄一壺酒,圍爐饋別舊歲。或安身靜體,做個羈旅獨眠人。無論如何,冬至可長歌,可醉飲,惟不可離去。


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 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凭什么大如年呢?这与冬至被赋予了多重意义有关,其中几点意义,甚至是“年”都无法比拟的。










冬至又是一个殊胜的日子,其乃元始天尊圣诞之日。玉清元始天尊,是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第一位神 。在道教的三清殿中,中座的元始天尊手执 黍米宝珠 ,象征“ 天地未形,万物未生 ”的“无极”状态。天尊禀自然之气,在宇宙之前已存在。


《玉清宝诰》上说:天尊“ 现有为之梵相,具无极之神通。敷演真玄,破无有色空之碍;拯提趣类,绝智愚高下之分 ”。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历代神仙通鉴》说:“ 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 ”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


《玉清表文》云:“ 玉清圣境元始天尊:一元之始,万道之宗。道本太玄,骘配阴阳而宏大造。恩推上德,运行今古而度群生。包六合以强名,统一元而纲象。真圣之宗,人天之祖。处上极无上,大罗之境。檀炽钧音,苍胡颉宝。总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立三才,开张万范。圣德无穷,不容宣赞 ”。


冬至乃一阳之始,元始为众仙之宗,天尊者纯阳之体,元始天尊乃 众阳之开端,诸天之本始也


天尊圣诞日与一阳初生的冬至日均含有本始、根本的深意。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


冬至这天,道观举行盛大法会,庆贺元始天尊圣诞。




玉清宝诰

至心皈命礼

三界之上,梵炁弥罗。上极无上,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渺渺金阙,森罗净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宝珠之中,玄之又玄。开明三景,化生诸天。亿万天真,无鞅数众。旋斗历箕,回度五常。巍巍大范,万道之宗。大罗玉清,虚无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冬至,大吉之日



「冬至阳生春又来」 「六阴消尽一阳生」 「阴伏阳升淑气回」 ——古人对冬至的解释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 「冬至」 。因此 「至」 是极致的意思,而不是到的意思。


冬至时阴极达到之至,太阳到了最南端,也就是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就日短之至,也就是冬至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是大吉之日。


记载中,冬至被古人赋予了很多殊荣,《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认为冬至之日的意义甚至是「年」都无法比拟的。




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中,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故称“冬至一阳生”。


古人还曾把冬至定为一年的开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冬至已经是年了。 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古人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数九的开始



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俗话说的 “数九”寒天 了。也就是说,冬至是“数九”的开始,这个,就是“年”所不具备的了。


“数九”又称“冬九九”,俗称“交九”,是我国北方旧时流行的一种杂节气。数九寒天, 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 ,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有的朋友也许会问,为什么偏偏是数“九”,而不是数二、三、四、五、六、七、八呢?这应该是与 阴阳消长,阳长阴消 有关。九,是最大数,一九二九地数着最大数,意味着冬日的阴气不断消减,累至九次便到了头,寒去春来,“ 春已深矣 ”。


旧时,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也许形式有异,或是寒梅,或是九体对联,又或者是双钩描红书法,但意思却都差不多,都是每天填一笔,或者是一朵花,直到九九 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也就大功告成了。




祭祖传统



相传,冬至祭祀始于周朝。“ 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以祈求神灵消除疫疾,减少荒年、饥饿、死亡。


据古籍记载:“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过节,则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朝称冬至为“冬节”,官府举行“贺冬”仪式祝贺,并且形成例行假期。“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是故官府放假休息,军队待命,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唐、宋时,冬至是 祭祀天、祖先 的日子,皇帝要率领大臣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普通庶民百姓则要祭拜逝去的祖先。


明、清时,皇帝要在冬至这天举行祭天大典,谓之“ 冬至郊天 ”。文武百官要向皇帝呈递贺表,相互之间也要投刺祝贺。


所以,即便到了现在,南方的很多地方,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至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对冬至更是重视,要在这一天祭拜祖先,不回家过冬至的人,会被视为不认祖宗的人。所以冬至也就成了合家团聚的日子。




养生进补的重要日子



冬至意味着进入数九天,迎来最寒冷的天气,《易经》中有“ 冬至阳生 ”的说法。这是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可见,冬至前后人们开始进补是最好时间。


冬至同时也是养生的关隘,一谈「养生「即言」进补」,于是禁不住地浮想联翩、各种宠爱:食补、药补、花样补......


那到底怎样调理 「冬至一阳生」 呢?


接下来说的应该是常言所谈养生的反调!


明代顾元庆《檐曝偶谈》介绍养生见闻说: 「隐士络耕道言,修养之士当书《月令》置于座右,夏至宜节嗜欲,冬至宜禁嗜欲,盖一阳初生,其气渐夭,如草木萌动,易于伤伐,故当禁之,不特节也。」


「冬至一阳生」调理措施的重头戏竟然是 「禁嗜欲」


理由呢?


因为 「一阳初生,其气渐夭,如草木萌动,易于伤伐」


现实呢?


冬至,机体受寒冷袭击,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下降,整个身体的生命力显得瑟缩脆弱。王廷相《摄生要义》指出:「 冬天天地闭,血气藏,伏阴在内,心膈多热,勿扰乎阳。


有理有据的远古智慧残酷地告诉我们:


「冬至」,人体内 阳气刚刚萌动,需仔细呵护


冬至养生攻略,三十六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