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教育新闻媒体。教师自己的报纸,学生喜爱的报纸,教育部门离不开的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魁北客传媒  ·  魁北克公立CEGEP男生毕业率比女生低13% ... ·  昨天  
魁北客传媒  ·  魁北克公立CEGEP男生毕业率比女生低13% ... ·  昨天  
微行动联盟  ·  关于中考计分科目的调整通知! ·  3 天前  
泗县人网上家园  ·  多地课间延长至15分钟,多出的5分钟从哪来? ·  3 天前  
泗县人网上家园  ·  多地课间延长至15分钟,多出的5分钟从哪来? ·  3 天前  
桦爸聊升学  ·  全国高考时间,定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教育报

让学生喜欢你的5个秘诀 | 好书推荐

中国教育报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2-02 15:37

正文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五十多年一直践行的追求。“ 于永正老师说。

让一代又一代学生喜欢上他,他是怎么做到的?本文是于老师总结的5个秘诀。




秘诀一: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你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确实很难;可是,若像美国教育家拖德•威特克尔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某某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而故意犯错误。有一年,我班里一个小男孩,上课时总和同桌发生纠纷,每次被发现就嬉皮笑脸地望着我。于是我经常找他回答问题,读读课文,还收作业。不久他就和我亲近起来,后来我稍加引导,他的小毛病就都改正了。


其实, 每个学生,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其实,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很简单,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 总之,一定是“行为”。




秘诀二:老师要有点孩子气,童心不泯


张光鉴曾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一,是保留孩子般的 好奇心 。没有好奇心,就发现不了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美的价值。我们教书育人需要良好的情感,而这份情感就是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的。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二,就是 “孩子气” 。我带学生郊外游玩,像个“孩子王”似的,带着他们玩小孩子的把戏,我完全就是一个孩子,沉浸在其中,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师。


也许有人会说我“孩子气”太重,不像老师了。但事实证明,我越和学生相似,学生越亲近我。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三,是 理解和体谅学生 。教育之所以会成为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后进生这个群体是最值得研究和关注的。我会让他们读两本书。一本叫“无字之书”,这本书就是我。我会努力让他们从这本书里读出尊重、宽容、开朗、乐观、耐心、一丝不苟。另一本是“有字之书”,是我让后进生读的最重要的书。只有读书,才能根本上转变一个人,多少事实让我对书的力量深信不疑。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一个真正了解学生的老师,岂能不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五十多年了,学生一年年地长大,我却还是个孩子。是一届一届学生的童年延续了我的童年。


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我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秘诀三:身教重于言传

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


为什么“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比“言教”大得多?


因为,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因为,“身教”无痕。教育一旦有痕—— 让学生感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十有八九,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教育有“ 说服 ”和“ 看服 ”之分。有人研究,人接受外界事物,主要靠视觉和听觉。就比例来说,视觉占83%,而听觉只占11%。


一次全校大扫除,班长向全班各组分配了任务。


开始前,我一本正经地问班长,“班长,下午我的任务是什么?”俨然是个老战士。


班长也俨然是个“老班长”:“擦玻璃的同学任务重,请你带好抹布去擦北边的窗户。”


“是!”


我给自己做了个规定,每次大扫除,都要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参与。和学生们一起劳动,身正不令而行,学生们都会很快就位。


所以,这些年来,我首先要做到:


穿戴不敢随便

字迹不敢潦草

说话不敢随意

态度不敢生硬

错误不敢不认

行动不敢落后

备课不敢马虎

书报不敢不读

……




秘诀四: 学会正确激励学生

教育的第二个名字是“激励”。


我深感激励的巨大作用。因为我从小就是在老师的激励下逐步成长的。


小学三年级时,我写的第一篇作文是《我喜欢上国语课》,没料到张老师全篇都画上了波浪线!“全篇”,也不过六七行而已,有两句批语:用设问句开头好,语句通顺。就这样,我一下就对作文产生兴趣。


小学四年级时,我写的一篇大字(共12个字),其中有两个得了双圈儿,只有写得特别棒才画双圈,获此殊荣高兴得不得了,还寄给远在徐州工作的爸爸看,从此更喜欢书法了。


初中一年级时,写了篇作文,得到了李晓旭老师的青睐,他评道:此文有老舍风格,可投报社。我受宠若惊,赶紧买来稿纸投稿,虽然后来石沉大海,但老师的这句话使我有了梦想:当一个作家!


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虽然我的梦想没有实现,但追求梦想的人生是充实的。读、写帮助我最终走上教育事业,不也是很好吗?


当然,激励是有讲究的,我归纳出 四条原则 ,与大家分享。


1、激励要 动情 。轻描淡写、面无表情的鼓励与肯定,学生会不以为然,甚至不领情。什么是真诚动情的表扬,什么是随便说说,学生能听出来。学生在方方面面有了突出的表现,我都视为可庆贺的大事,不但郑重表扬,还要通知家长,把激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激励要 及时 。表扬、激励要及时,事情过去久了,再去赞扬就失去意义了。


3、激励要 当众 。当众表扬,既有对个人的激励作用,又有对全班的表率、鼓动、引领效果。


4、激励要 针对 。所谓“针对”,就是说激励要有的放矢,一是针对学生的特长加以“放大”,二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放大”他的闪光点,使其日渐增长。


要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尤其是后进生。孩子的兴趣是在激励中产生的,是在不断取得进步中巩固的。激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而,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




秘诀五:做性温、味甘的“甘草”

我有一位学弟,他说我是一味甘草。我问为什么,他说,甘草有三种特性,你跟他很像。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


“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首。


这对老师尤为重要,“性温”让你在要发脾气的时候,可以懂得控制,学会“冷”处理;还让你知道作为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为善,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原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