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援引法国媒体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地时间12月5日批准了总理巴尼耶的辞职请求。
法国国民议会12月4日晚投票表决通过一项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导致法国政府遭弹劾下台。依照法国宪法,巴尼耶需代表政府向总统递交辞呈。
这是自1962年以来法国政府首次因不信任投票而被推翻。上任至今仅91天的巴尼耶成为自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任期最短的总理。巴尼耶内阁辞职后,在新总理任命之前将继续负责日常政务和应急管理。
终究躲不过去
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这个欧洲最大的单一制国家就充斥着政治不稳定。进入20世纪,第三、第四共和国时期“短命”内阁层出不穷,总理被议会不信任案推翻也是家常便饭。
1958年由戴高乐将军创立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为避免重蹈覆辙,建立了半总统制和一系列制衡机制,自那以后法国政坛相对稳定,“短命”总理和国民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推翻总理的情况很少发生。
在巴尼耶之前,第五共和国共产生过27任总理,最“短命”的是奥朗德担任总统期间的卡泽纳夫,任职时间是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而被国民议会不信任案成功推翻的总理仅有一人,即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理蓬皮杜。但他不仅是迄今第五共和国总理任期最长纪录(2279天)的创造者,且后来成为第五共和国的第二任总统。
今年6月,法国总统马克龙鉴于极右翼国民阵线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以“极右翼威胁共和国稳定”为由提前举行国民议会选举,结果极右翼虽在法国大多数党派“弃保”默契下“抢班夺权”失败,执政联盟“在一起”却也由此丧失国民议会多数,左翼大联盟新人民阵线成为国民议会第一大势力。
照惯例,身为总统的马克龙理应首先授权国民议会席位最多的新人民阵线尝试组阁,如果失败再照席位顺序授权其他势力。但马克龙先是以办奥运为由,把组阁拖了近3个月,继而又以“维护共和属性”“存在组阁难度”的借口跳过新人民阵线,在9月5日任命右翼共和党人巴尼耶为总理。该党在国民议会的党团只有47席。
这个基础薄弱的内阁很快面临困境:10月,面对空前财政困境的巴尼耶公布2025财政年度预算草案,希望通过实施紧缩,将财政赤字从6%降至5%,为此提出大幅增加税收和降低公共开支,以此增加约600亿欧元财政收入。
这项预算案宛如捅了马蜂窝:左翼可以接受加税,但绝不容忍削减自2017年以来已被马克龙一再削减的公共开支;极右翼可以接受削减公共开支,但绝不能接受增加本已在欧盟范围内偏高的税负。
无休止的争执令本就缺乏支持度的巴尼耶焦头烂额。过去一年里分分合合的国民议会各党派也迅速完成了“一次性”新的排列组合,11月初,185名左翼议员联名提交了针对巴尼耶内阁的不信任动议,只要全部577名国民议会议员中有289票支持动议,巴尼耶内阁将被推翻。
12月4日晚的波旁宫(法国国民议会所在地)灯火辉煌,表决毫无悬念:极右翼的国民阵线、中左翼的社会党分别仅一票反对,其余都投了赞成票,极左翼不屈法国、绿党等其他新人民阵线成员更是全票支持,而“在一起”联盟、总理所在的中右翼共和党等则集体投了反对票。
在全国96个省中多达23个省的国民议会议员集体投票支持,但同时也有16个省的议员全票反对,凸显出法国全国性地域政见分裂的现实。
这一结果导致巴尼耶成为自1962年以来首位被国民议会罢免的法国总理,以及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最“短命”且唯一任职不满百日的总理。
事实上即便此次不信任动议未通过,紧接着还有一份内容相同、由140名极右翼议员集体提出的动议,在推翻现任政府这事上,法国国民议会可谓势在必得。
▲12月4日,在法国巴黎,法国总理巴尼耶(中)在国民议会就对政府不信任动议投票表决前辩论上发言后离开。图/新华社
马克龙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
对于法国所发生的一切,许多其它国家的观察家和媒体表示困惑:明明马克龙是以“极右翼上台威胁”为借口提前解散国民议会举行选举,“在一起”和新人民阵线也的确在选举期间达成“弃保”默契,成功阻击了极右翼染指政权的逼人气势,那么,马克龙为何当初抛弃头号功臣新人民阵线,而提名了出身仅为国民议会第四大势力的共和党的巴尼耶?
其实,巴尼耶能当总理是得到了极右翼默认的。极右翼如此选择的理由是“不让新人民阵线中最左的不屈的法国党领梅朗雄得势”。
最后,当巴尼耶提出预算案后,90天前还俨然“国民议会中最远的两极”的极右翼国民阵线和极左翼“不屈的法兰西”站在了一起,梅朗雄和国民阵线领袖勒庞联手将巴尼耶内阁逼入绝境,也让马克龙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
这凸显出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的一些结构性瑕疵:权力结构过于互相牵制,总统和国民议会“两头大”且都有实权,国民议会里又有过多的政党和政党联盟,加上单一制下各政党都有相对稳固的“票仓”,政治博弈又过度集中在巴黎,这一切都造成了核心政治架构的动态性不稳定。
2017年马克龙凭借“拼盘式”的新政党脱颖而出,正是顺应了国民对这种传统架构的厌倦,但他随即接连推出争议巨大的劳动合同改革、养老金改革,试图增加税负和削减公共开支,导致支持率持续下滑,从而将上述结构性瑕疵继续放大。
“双头+多政党”本就酿造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独特的政党旗号变幻频仍、势力间跳槽和重新排列组合司空见惯、政治联盟“效期”短暂等现象。而政党根基薄弱、支持率不断下滑的马克龙在所属政党丧失国民议会多数后,意欲利用各党派间的相互掣肘、利用总统的超然地位制造“以小驭大”的局面,借机巩固甚至扩大总统权力,稳固自己的地位。
但这一自以为是的操作最终在91天后促成了横竖看都“绝不可能联合”的极左翼和极右翼的一次性策略联手,在推翻巴尼耶内阁同时,也宣告了马克龙“造王计划”的破产。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4日晚,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依照法国宪法,总理巴尼耶将代表政府向总统递交辞呈。图为当晚拍摄的法国国民议会大厦。图/IC photo
谁会是下任总理?
12月5日20时,马克龙根据规则发表电视讲话,谴责推动不信任动议的极左翼和极右翼为“反共和势力”,但也承认自己自提前触发国民议会选举以来的一系列操作“得不到理解”。最重要的是,他毫不含糊地再次排除了任何提前辞职的可能性。他说,他将在未来几天任命一位新总理。
很显然,最新的混乱再度加剧了法国政治和社会前景的不确定性,且看不到彻底走出困境的出路何在。当务之急是赶紧填补总理和内阁的空白。那么被马克龙提名的新总理人选将会是谁?
老牌中间派政治家、马克龙崛起之初的同盟者贝鲁,现任内政部长雷特尔洛,法国市长协会主席巴鲁安,巴尼耶之前最“短命”的前总理卡泽纳夫,法国总工会前主席伯杰,还有法国央行行长加尔豪等,都被认为是可能人选。
这些人选各有利弊。贝鲁对国民阵线的绥靖态度可能遭到极左翼的杯葛,雷特尔洛的极端保守立场、他和巴鲁安的共和党背景都可能在巴尼耶刚刚下台的情况下引发混乱,卡泽纳夫和伯杰比较“左”,提名他们预计左翼阻力会比较小——相应的极右翼阻力会比较大。
至于央行行长加尔豪,考虑到民调中六成受访者支持“技术派内阁”,或许提名他会避免各党派恶斗的纠缠。当然,前提是各党派暂时仍将赶紧产生新内阁和新总理而非早点把马克龙挤兑下台当作首选目标。
法媒认为,无论谁将成为下一任法国总理,他面前的道路都将是狭窄且曲折的。在政治立场三分、议会缺乏多数、经济严重承压的背景下,新总理必须在各党派间找到微妙的平衡,这无疑也是马克龙任命新总理时面临的挑战。
撰稿 /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