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集 No.19
不好意思,很久没跟你们扯淡市场了,上周停更了一周准备2.0,今天我主要是来回顾一下过去两周A股和外围市场巨震背后的逻辑,本文较干,建议搭配喜茶阅读。
1
受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在过去的两周里,全球金融市场遭遇了巨震。
美股红了十年,这十年,新一代从常春藤毕业后进入华尔街,从30岁步入到40岁的基金经理,都活在美股10年大牛市里,躺着赚钱就行了,何尝见过如此血腥惨烈的场面。
在连续见到了美股熔断,二次熔断,三次熔断后,见证了美联储直接将来利率打到0,10年期国债的定价之锚都即将失效后,人们都开玩笑说:巴菲特都觉得自己太年轻了。
以示自己年纪轻轻就参与了历史的进程。
特别是在欧佩克与俄罗斯的减产协议谈崩,沙特开启原油价格战,原油期货两个交易日暴跌33%,加剧了市场上美元的流动性危机。
全球资金回流美国,除美元指数已经累计暴涨了10%以外,市场似乎在抛售一切,包括被视作传统避险资产的黄金和白银也遭到抛售。
有些同学可能要讲,涨10%也没什么呀,不就股票上的一个涨停板吗?何况美股连指数都能天天熔断。
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在外汇市场价格的绝对波动相对都较小,而参与外汇交易的人通常都是放100倍以上的杠杆,0.5%的日涨幅就可以叫大涨,一个多月涨了10%,只能说叫暴涨了!
美元指数的暴涨、股、债、黄金、石油四杀,美联储紧急把利率打到了0,这一切同时指向了一个词:
金融危机
2
确实目前很多人都把这场风暴直接定义为金融危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我们如果对比08年那场次贷危机,就会发现以下几点:
1.2008年,随着雷曼倒闭,金融市场的恐慌进入高潮,恐慌指数VIX升破80,而就在上周恐慌指数VIX再度涨至85,换句话说,现在的恐慌情绪已经堪比08年次贷危机了。
2.随后,美联储开始介入救市,先是将利率一路下降到0,然后推出QE,向快要倒闭的几家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恐慌情绪有所缓解,市场也出现了反弹。然而,反弹并没维持多久,市场再度陷入暴跌,直到2009年3月,市场才真正见底。(当前美联储仍然使用了同样的套路,也挡不住美股继续暴跌)。
很多童鞋看到这里,肯定会想,这不是和当下的情景一毛一样吗!那肯定是金融危机跑不了了。
如果你仅仅看到这些,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包括很多专业的宏观分析师在内可能大家都忽视了一个细节,08年时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是呈现极速飙升的。
什么意思呢?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指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将钱借来借去时所使用的利率,它的波动直接体现的就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流动性的充裕程度,当时整个金融系统里面都面临流动性危机,你要去借钱来自救,都无处可借。
而现在呢?拆借利率是在往下走的,这也意味着,整个金融系统当中钱实际上是不缺的,也没有所谓的流动性危机,亦因此,我们至少目前还不会看到像08年时大批金融机构差点倒闭的威胁出现。
所以将这次的这轮资产暴跌直接定义为金融危机,是有待商榷的。
那
么既然整体金融市场上不缺流动性,那为什么以股市为代表的整个风险资产都被无脑抛售,即使在美联储放出大招后,依然好不见效呢?
其实只要经历过我们15年股灾的童鞋,对于当前美股市场所演绎的现象都不会太过陌生。核心的原因无非就是两个:
一旦股市剧烈向下波动,对于一部分只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投资机构,首先就会基于风控开始不计成本地抛售(包括养老基金、风险平价基金、量化基金等等)。
并且在它们背后还有一众风险厌恶程度高的机构就要回笼资金,然后就赎回,
赎回之后市场波动就加大,更多的机构就要降低杠杆,并且从其他地方抽回资金用于应对赎回,然后风险又进一步上升,金融机构又进一步回笼资金,如此恶性循环。
用五个字来解释这种现象就是:
被动去杠杆
而随着海外疫情的继续扩撒,市场对于未来经济衰退的担忧出现
广泛共识,更加加剧了这种恐慌。
说得更直白一点,当前在欧美金融市场所发生的剧烈动荡,第一层思维是场内高杠杆的崩塌,而第二层思维,与其说是一场金融危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场经济危机,关于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区别,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购买相关的教科书来复习。
3
再说回到A股
很多参与A股交易的散户同学,对于市场近期的上窜下跳的看法都是这样的:
卧槽!美股都熔断了!还好A股是全球避风港,不怕。
卧槽!美股又熔断了!金融危机了,快跑!
卧槽,美股向上熔断了!A股可以抄底了!
卧槽,上周五美股又高开低走了,这回A股也真的要凉凉了!
其实,他们对市场正在交易的逻辑,并不清晰。
以前A股的风格通常是外围震荡我们大跌,外围大跌我们暴跌,外围反弹我们震荡,俗称癌股。而这轮外围暴跌中,A股则表现颇具韧性。
尤其是在海外股市下跌的初期,A股表现相对独立。
2.20日-3.5日 道琼斯工业下跌接近10%,沪深300微涨1%。
3.5日-至今 道琼斯工业期间跌幅25%,从最高点累计跌幅已经达到了35%以上,而沪深300累计跌幅则为15%,而在美股3次熔断的次日,A股都是低开高走,不可谓不强。
即使是在美股市场,诸如阿里、好未来、京东、拼多多等中概股的表现也非常强势。
为什么我们在疫情最恐慌的时候反而表现坚挺?而在最近有证据表明我国已经控制住了疫情,但是中国股市并没有继续走牛,反而是跟随着外围开始“补跌”?
思考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还是得回到市场当前的多空逻辑上来。此前,包括你生叔在内的市场多头最主要的几个逻辑在于:
(1)A股虽然疫情还未结束,但已经过了最恐慌的阶段,各项疫情数据已经隐隐出现了拐点,这一点与A股春节开市第一天就一步到位完成了调整,形成相互印证。
(2)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是一次性的,虽然疫情向全球开始扩散,但我国要先于其他国家复工,成为了比惨环境下,全球唯一的资金避风港。
(3)预期在疫情结束后,我国将会推出远超08年4万亿规模的刺激政策,一个证据就是各大媒体所整理的地方基建投资项目预算总额已经超过了30万亿。
(4)中国会跟随全球各国相继加大宽松力度,在大放水的背景下,是没有熊市的。
然而,从最近A股的表现来看,以上的逻辑可能部分出现了分歧与松动。
我们一个个来检查。
首先是疫情在世界扩散.
世界国际化经济发展经过这么多年,原材料/资源国、加工制造国、技术输出国,各国的分工体系已经非常清晰,它们就像人体器官似一样紧密相连,共同维持着人的生存,但如果哪一天哪块器官衰竭了,全身的循环都要跟着改变。
但是这次疫情开始后,美国很多公司已经大幅调低了财报预期,日韩等电子元器件厂也开始停产,对于中国制造的庞大供应链而言,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在此前,市场的预期假设仅限于
疫情只在中国扩散并迅速得到控制。
很显然,时下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疫情在海外超预期地扩展为中国的经济带来的全面的压力和冲击。
所以在过去的一周,国内市场通过跟随下跌的形式,已经开始将这种坏的预期计入到资产价格当中。
进出口扑街了,经济开始衰退,股市就一定会萎靡吗?
答案是不一定,事实上通过纵向的历史数据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们是牛市,而在2001年加入WTO,我们经济开始正式腾飞后,反而是走了长达4年的熊市。而到了2014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又进入无比艰难的困境,但不久后就启动了那场惊天动地的牛市。
说好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的呢,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