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讲女孩生得美,叫做“卖相好”,而看一个女人“卖相”好不好,就要看她穿上旗袍的样子。
上海女人的经典形象,总脱离不了斜襟上插着一束麻纱绢头、手执檀香扇的旗袍女士,那婀娜的身影,弥漫着浓郁的上海百年风情。
但在斑驳的上海,最懂女人的,却是一个99岁的老人。一个世纪以来,他成为全上海名媛最爱的男人。
“旗袍穿好,量尺寸叻!”
长乐路上一家旗袍店里,一声轻清柔美的吴侬软语,从一面不大的橱窗里传来。一个温婉的女人,毕端毕正,挺着腰板,毕恭毕敬的站在那里,她的旁边,一头银发,正忙碌的裁缝师傅,正是上海名媛最爱的男人——褚宏生。
16岁进门学艺,83年来,褚宏生亲手缝制旗袍5000多件。一双巧手,把一块普通布料化为经世传奇,被誉为“上海滩最后的裁缝”。
影星胡蝶、宋氏三姐妹、青帮老大杜月笙、刘少奇夫人王光美、京剧大师程砚秋、还有巩俐、汤唯、林志玲......这些名媛、大师,都是褚宏生的“铁粉”。
1918年,褚宏生出生在苏州吴江。16岁那年,被父母送到上海“朱顺兴裁缝店”学裁缝,拜了当时在上海滩极负盛名的朱汉章做师傅。
“当时,我父母托了个熟识的朋友把我介绍到上海的一家裁缝铺学习。他们认为学裁缝是在屋里,太阳晒不着,雨淋不着,自己有手艺混饭吃不是问题,而且学好了还可以开店子,很实惠。”
就这样,褚宏生开始了裁缝生涯,一根皮尺、一把剪刀、一双糙手,一针一线,一做就是80多年。
其实,褚宏生学得并不顺利,男孩子学做针线活,手脚终归没有女孩灵活。起初,手老是被扎出血,剪刀用的也不顺手,老是把布剪坏。
当时,和他一起学艺的有40多个人,师兄弟们已经全部掌握所有手艺时,师傅却仍然让褚宏生反复练习手工。不服气的他曾多次找师傅理论,得到的回答总是:“别心急,以后一会比他们做得好”。
朱汉章看他聪明伶俐,是个好苗子,对他进行了"特殊照顾"。光练习手工,褚宏生就别人多用了两年。
褚宏生善于学习,更善钻研。
老上海的裁缝店竞争十分激烈,为了抢生意,各家都在细节上做文章。单一种“抢针刺绣”技法,就分出正抢、反抢、叠抢三种针法。
褚宏生脑瓜灵活,又善于思考,鬼点子层出不穷。当时旗袍的盘扣,起初只有五六种,褚宏生认为一年12个月,旗袍应根据月份季节的变化搭配最适合的盘扣,他硬是钻研琢磨出了12种盘扣,这种创新赢得了上海滩诸多名媛的青睐。
比如,宋美龄和杜月笙家的姨太太们,往往一种料子的旗袍,就要做12件,每件的盘扣都不同,一年12变。褚宏生这12种造型,后来成为海派旗袍的标配。
那时候,一个裁缝要精通所有工序。师傅画好线,褚宏生要一针一针缝起来钉直角扣、划线、刮浆、开滚条,一切从头学起。缝纫、盘扣、量体、打样每一样都要学会。
“学三年,帮三年。”要出师,没个六年不行。
褚宏生到真正出师用了整整十年。在日复一日中坚持和琢磨,力求把每道工序都做到极致,也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旗袍。
年仅20岁,还未出师的褚宏生,幸运地迎来了他的第一位顾客——杜月笙(上海滩青帮老大)。
一天,一辆轿车停在了裁缝店门口,请店里的裁缝上门制衣。
“宏生,这次你去吧!”师傅朱汉章说。
他跟着仆人七绕八绕,才来到主人房间。“那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豪华的房子。”在内厅,褚宏生见到了一个身材瘦削的中年人,这人长得严厉,但说话时却很和气:“请你给我们家做几套衣服。”这是褚宏生对他人生中第一个顾客的第一印象。
回到店里,朱汉章告诉他:“那是青帮的老大杜月笙。”褚宏生吓得一哆嗦。
自此,他成了杜月笙家的常客。很多年后,杜月笙的孙子到国外定居,还特地回来看望褚宏生。
▲杜月笙和孟小冬
然而,真正让褚宏生声名远扬的却是电影明星胡蝶。
那是60多年前一个盛夏的傍晚,刚当选影后的胡蝶找到褚宏生,希望定制一件比较新式的旗袍。
“她穿着素净的淡蓝旗袍,没有化妆,脸上总带着笑,说话的声音很好听。”
那时的胡蝶红遍上海滩,这让褚宏生异常兴奋:“我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
▲影后胡蝶
经过几天深思熟虑,年轻的褚宏生决定选用了蕾丝这种进口材料,做一件与众不同的旗袍。可师傅朱汉章不同意,觉得难登大雅之堂,还把他训了一顿。
但褚宏生坚持自己的想法,亲手钩织了两件的“魔都上海·蕾丝旗袍”。蕾丝元素与中国旗袍完美融合,胡蝶一穿,惊艳了整个上海滩,甚至还被请进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蕾丝旗袍亮相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特展
有了胡蝶的广告效应,各界名流、明星纷纷前来来找褚宏生做旗袍。
从宋氏三姐妹到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
从京剧大师程砚秋到开国大将粟裕,
从名媛陈香梅到明星孟庭苇、林志玲...
他们都成了褚宏生的“铁粉”。很多人都说:褚宏生是中国世纪名媛背后的男人。
▲宋美龄
▲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
上世纪70年代,原始的旗袍扣子逐渐被拉链所代替,这样省去了手工做扣子的时间,大大加快了旗袍制作时间。而再后来,许多店铺和工厂开始使用机器缝制旗袍,速度更快了,旗袍开始实行量产。但无论机器再快,褚宏生都不为所动,始终坚持手工制作。
“机器踩出来的衣服硬梆梆的,体现不出女性柔美的气质。人手才能缝出圆润的感觉。我一直坚持100%的手工制作。”
在80多年的制衣过程中,褚宏生摸索总结出了“26点位法”:“一件旗袍,要量衣长、袖长、前腰、后腰等26个尺寸”,旗袍最讲究“可身”,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窄。
▲量身
客人进店先量体。
皮尺在客人脖子上一揽,留出一个手指的空隙,再稍稍向外一滑。别小看这一揽一滑,即便略有差错,旗袍硬硬的高领也会让人“受罪”。滑出多少尺寸,都在心里藏着,那是用一生练就的。
褚宏生有一项绝活:不用量体,只要扫几眼照片,就能清楚一个人的身材尺寸,做出完美贴身的旗袍。
有一次,巩俐有事不能亲自前往上海,特意拜托助理来找褚老先生制作旗袍,当时,褚宏生仅根据巩俐的照片和一些基本的身体尺寸,竟然缝制出了一件完美地展现巩俐的身材与高贵气质的旗袍。
▲制版
量体后接着是制版。
脑中有了成衣的样子后,接着是用粉笔根据尺寸勾画版型,必须精确至极。以前,老裁缝们没有这一套工序,所有版式都记在心里了,直接在布上剪出来的。
▲裁剪
▲缝制
褚老缝起衣服来手指灵活得很,走线穿针非常自如。手工细缝,一分五一针,针脚宽度绝对要一样。
制作旗袍本身就是一件费时间的过程,完成一件普通的旗袍至少得有半个月,如果是带绣花的,则需要3个月,曾经有一件龙袍,因为绣工复杂,褚宏生耗费了整整2年的时间。
▲盘扣
成衣成型,最后一步是盘扣。加上盘扣后,一件旗袍就活了。
缠好一枚精美的盘扣,往往得花上熟练裁缝三个小时。时令、年龄不同,旗袍上搭配的盘扣不同:春节配“如意扣”“凤凰扣”;老太太做生日配“寿字扣”;年轻女子喜欢简单柔美的“兰花扣”“盘香扣”。所有程序都一一走遍后,才算齐活了。
褚宏生一辈子做了5000多件旗袍,每一件旗袍都一定要亲自一针一针的缝制,他说这样的旗袍才能禁得住岁月洗礼。
有人说衣服是女人的第二肌肤,旗袍作为女装里的极品,就更是女人们丰腴的肌肤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适合穿旗袍的。
“要知道自己的身材真正好不好,穿旗袍就是终极考试。”
不是女人,却要比女人更懂女人。褚宏生知道,怎样能让一个女人卖相好。什么样的女人穿旗袍最好看?
“身高1米6到1米65,上半身一定不要比下半身短,三围要清楚,千万别太瘦,这样的女人穿旗袍最好看。”
而穿旗袍,要格外注意3个点:胸、腰、浪腰(后腰最细处)。
提高腰线,能掩饰小肚子; 降低几分,则可以把女人的“s”曲线勾勒得更玲珑;料子薄,臀围要略紧一紧,厚重的织锦缎,要略微留些空隙。此外,旗袍的是领子一定要高一点,这样才衬托人的脸形,显得更端庄高贵。
有这么一句话流传:上帝为每一个人写了一部圣经,然而,却只为中国女人设计了一件旗袍。
沉静而又魅惑,古典隐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远清艳如一阙花间词。说不清,究竟是女人诠释了旗袍的韵致与美丽,还是旗袍的韵致成全了女人的婀娜与风情。
2015年,外滩22号,97岁的褚宏生办了自己第一个旗袍高定秀。这场“中国式”诱惑,是褚宏生八十年来用针脚谱写的花样年华,看着自己作品,褚宏生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
退休后,儿孙想接他回吴江老家养老,褚宏生没有回,做了上海一家高定旗袍店的总顾问。
“在上海,在这,旗袍装着我的一生,珍藏着我所有的回忆。”
即使到了99岁的高龄,他还会去参加关于旗袍的一切活动。他依旧坚持每天早上10点半到晚上7点,按时去店里指导徒弟,一针一线都亲自教导,毫不懈怠。“我要把所有的技艺教给他们,把手艺传下去。”
风光了一辈子,可“旗袍大师”的称号他并不接受。“我就是个做旗袍的裁缝,我不辛苦,不忐忑,不亏欠我这几十年,这就是我最好的人生状态。”
更多交流,请加本号小编微信(ID:tttmoney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