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东方周刊
有思想的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廉蓉城  ·  元宵丨一盏花灯一场喜 一碗元宵一团圆 ·  17 小时前  
植物星球  ·  蜡梅树下有很多小蜡梅苗,你要认识一下不 ·  2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成都哪里的火锅好吃? ·  3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免试入学,直升本科!2025想要提升学历的看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东方周刊

教材浪费惊人:全国教材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元

瞭望东方周刊  · 公众号  ·  · 2020-11-15 18:59

正文

文转载自微信公众 号“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原文首发于2020年11月15日,原标题为《教材浪费惊人:全国教材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元》。


▲ 在中部某省一再生资源公司的车间内,随手捡起一本初中历史教材,品相完好、干净整洁

“卖了一麻袋书,最后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定价1000多元的书,10多元就卖给了废品站。”

如果全国当年零售的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能实现全部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元

在共享时代建立全面系统且操作性强的覆盖中小学甚至高校的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需要企业、教育部门、家庭共同努力


教材惊人浪费背后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赖星 闵尊涛

在中部某省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3500平方米的车间内,一座近两层楼高、如山丘状的“教材山”异常醒目,几乎涵盖中小学所有科目教材。记者随手捡起一本初中历史教材翻看,发现品相完好、干净整洁。

这里有40多吨教材,都是这三四天收来的,全部变废纸了。 ”公司负责人赵德华说, 旺季时每月回收的教材数量是现在的3倍,绝大部分被送到造纸厂。

▲ 在中部某省一再生资源公司的车间内,一座近两层楼高、如沙丘状的“教材山”异常醒目,几乎涵盖了中小学所有科目的教材,随手捡起一本初中历史教材,品相完好、干净整洁


业内人士指出, 我国教科书用量巨大,教材印制越来越高档,若不能循环利用,会造成极大浪费。 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等免费教材已实现了循环使用,但从数量上看,尚不及教材总量的零头。 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大部分教材、高中以及高等教育阶段的教材循环仍依赖市场交易,因产业链梗阻、供需成本高等问题,尚未实现有效循环。

国家新闻出版署数据显示,近5年全国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大中专教材、业余教育课本及教学用书的零售数量, 平均每年约28亿册、金额超200亿元。这些教材若循环使用一年,节约费用可援建约4万所希望小学。

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

“卖了一麻袋的书,最后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定价1000多元的书10多元就卖给了废品站。”网络上不时能看到毕业生的留言。

被当废纸回收的教材,最后去哪了?每年5月至7月是废品收购站收购教材的旺季。“毕业季许多毕业生把积攒多年的教材卖掉,平均每斤0.5元。”赵德华说, 这些教材多用于生产再生纸,但再生纸处理工序复杂,成本甚至高于原浆纸。


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数据显示, 2018年仅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全国零售数量为29.30亿册、总计259.89亿元。 根据这一数据,如果全国当年零售的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能全部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元。 按照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官网的捐赠标准,捐赠50万元则可援建一所希望小学。

线下教材当废纸卖,而线上二手教材交易则日渐火热。孔夫子旧书网负责人孙雨田介绍,该网站二手教材交易额近3年年均增长超30%,今年销售总额已超1400万元。

二手教材市场潜力巨大的背后,是大量教材未被有效利用。 “我们一直坚持做二手书的回收、循环利用,二手教材占很大一部分,我们1500万用户中有很多都是教师和学生。”孙雨田说,二手教材是被闲置的资源,应该想办法让它们回到有需要的人手中。

二手教材难“转绿”

在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免费教材循环使用已经展开。“ 2008年起,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健康、科学、信息技术等免费教材已实现循环使用。 ”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余兆辉说,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由国家免费发放,这是通过行政手段推进教材循环使用的前提,且上述学科均不需学生做课堂记录,适合循环使用。

但受访者告诉记者, 已循环使用的教材数量仍不及教材总量的零头。 特别是在高中、高等教育阶段,教材由学生自费购买,教材循环使用更依赖市场交易,存在产业链梗阻、供需匹配成本高、二手教材卖家或遭遇法律风险等堵点。

一方面,产业链梗阻加大供需匹配成本。 二手教材市场缺乏完善的平台和服务体系支撑,供需两端匹配低效。“每年都有二手书商来回收教材,价格约4000元一吨,是普通废纸价格的2倍多,但来收书的人还是太少。”赵德华说,他曾想分拣品相好、没有过时的教材,但因人工成本高、销售渠道少而作罢。

受访二手书商说,教材更新版本时间参差不齐,制约其循环使用。而且分拣、管理二手教材,将信息上传各电商平台,需要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一般的书商难以完成。

另一方面,政策法规不完善,二手书销售平台及卖家或遭遇法律风险。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通过互联网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应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个人,必须从依法取得出版物批发、零售资质的出版发行单位进货等。

“这些规定没有区分新书和旧书、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卖家,个人是二手书主要来源,他们既是买家也是卖家,要求他们办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并提供二手书进货凭证,这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做到,也给二手教材买卖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孙雨田说。

多举措建设共享平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