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珠子(MB)注射到成年小鼠(C57BL/6,B6)前房中导致眼压增高三周左右,而注射生理盐水(Saline)却未升高眼压。视网膜平片中 T细胞用CD3标记,RGC用Tuj1标记。
注射MB与注射Saline的小鼠比较,视网膜中CD4
+
T细胞的数量增高。(S saline injection ,U uninjected mice ,1、2、3、4周 注射MB的B6小鼠;3月,8月DBA/2J小鼠。)
随着T细胞浸润,MB注射的2-4周大的小鼠的视网膜中发现了更多的CD11b
+
小胶质细胞及巨噬细胞。(S代表 saline injection,U代表 uninjected mice)
用Tuj1标记RGC的量,MB注射后,RGC及轴突的丢失量从两周的17%到八周的35%。注射MB导致眼压短暂性增高三周左右,促使T细胞进入视网膜,但导致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性长达八周,即使眼压恢复依然如此。
不同种类的小鼠(B6,Rag1-/-,TCRβ-/-,lgh6)注射MB的2周(白盒)及8周(灰盒)后RGC及轴突定量的比较。ANOVA(方差分析)统计分析比较,n.s 无统计学意义,+示p<0.5 ++示p<0.05 +++示p <0.001,*示p<0.5 **示p<0.05 ***示p <0.001,(+代表各组和对照组老鼠相比较,*同种基因型下的2周/8周之间比较)。
CD4
+
T细胞转变的策略 ,B6及Rag1-/-小鼠均在前房中注射MB或Saline,14天后CD4
+
T细胞从小鼠的脾脏中分离出来,并通过尾部静脉注射到14天前曾注射MB的Rag1-/-小鼠中。
细胞转换的14天后,我们分析了Rag1-/-小鼠中RGC及轴突的丢失,视网膜平片标记分别用anti-CD4抗体(绿色),Tuj1(红色),DAPI(蓝色),比例尺:d(25μm),e(10μm)。
定量分析未注射组中CD4
+
T细胞(U),从Saline注射组中分离的CD4
+
T细胞(S),以及MB注射组(MB)的青光眼化的Rag1-/-小鼠两周时的T细胞浸润、RGC及轴突的缺失。
诱导MB注射后视网膜中HSP27及HSP60的表达。MB及Saline注射后B6小鼠视网膜1、2、4、8周的变化进行增量及均质化处理。Western blots展示出典型的在SDS-PAGE及blot上用抗-HSP27、抗-HSP60及抗+β-actin分离出细胞匀浆。
通过MB与Saline 相比较,发现
青光眼化视网膜中HSP27的表达上调。
ELISA定量分析B6小鼠MB注射1、2、3、4周或Saline注射2周血浆中抗HSP27及抗HSP60的水平。
DTH试验显示T细胞对HSP反应,d图显示MB注射2周后B6小鼠在限定情况下及不同类型的小鼠(B6、Rag1-/-,TCRβ-/-)耳朵厚度的变化。比较HSP特定的T细胞反应的频率,比较不同类型的小鼠(B6、Rag1-/-,TCRβ-/-)分别在前房中注射Saline及MB,ELISPOT比较不同时间时HSP27及MBP刺激产生脾细胞及IFN-γ-分泌细胞的频率。
比较了POAG、NTG与匹配的正常眼压的人群中视网膜中HSP27及HSP60反应的T细胞频数,发现增加了五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