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社会学理论大缸  ·  悼念布洛维: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公共社会学家 ·  昨天  
哲学王  ·  内卷,是全社会的无声悲哀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中国地铁四大堵王,哪个城市最堵?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 2024-12-29 20:05

正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705-北上广深挤地铁


文字:众山小

校稿:澄澈 / 编辑:澄澈



【本文作者系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志愿者

陈立扬:交通基础设施综合开发项目经理,交通文化研究者

小y:大数据与城市研究从业者,关注可持续交通

高笙:道路工程师,城市观察者

404:业余通勤师

居梦颖:交通规划师,专注城市与交通】


城市是我国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的缩影,而 地铁就像城市的脉搏,映射出活力与能级 。每天早晚高峰,我们挤进车厢,被人潮裹挟,直至某处落客大站才得以稍稍喘息。


地铁,都市生活的脉搏

(上海地铁2号线 图:壹图网)▼


拥堵的场景一次次重演,却鲜有人关注地铁拥堵背后的故事。 本期,我们将聚焦四大一线城市,一起探索地铁拥堵的秘密



北京:地铁拥堵的顶级巅峰赛


清晨7点,在拥挤至极的 宋家庄站 ,1500人争先恐后地挤上同一辆车。这是 很多 北京人 的日常,也是 北漂族 的共同记忆。


宋家庄站是3线换乘的大站

工作日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

(北京地铁宋家庄站 图:壹图网)▼


你若是在繁华的CBD区域工作,那么可能要面临真正的挑战。 在“地狱模式”的国贸站 ,工作日每天都有十几万人进出,加上换乘客流,日均总客流量 高达24万


宋家庄站的不少人

就是从国贸站下车,去CBD上班

横屏 北京CBD夜景 图:图虫)▼


还想亲身体验传说中的“沙丁鱼罐头”般的拥挤?不妨 早高峰搭乘4号线 ,尤其是在最高断面客流量达到5.35万人的 菜市口至宣武门区间 ,足以让你深刻感受到“人体三明治”的滋味。


在北京地铁的高峰时段,运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却依然 难以满足巨大的客流量需求 。4号线、10号线高峰时段每小时运行30对列车,但拥挤度仍然高达120%。


这意味着,实际上超过车厢设计能力五分之一的乘客在车厢内挣扎。特别是在采用“6B编组”(即每列车6节B型车厢)的线路上,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这种 超负荷的运营状态 ,不仅考验着地铁系统的承载能力,也对乘客的出行带来挑战。


4号线小小的6B编组列车

实在是承受不住如此汹涌的客流

(北京地铁4号线西单站 图:壹图网)▼


上班出行之难,城市规划的影响无法回避。北京地铁拥堵深受城市“摊大饼”式扩张模式困扰,大量打工人住在四环外,每天早晚去市中心上班,形成了 巨大的潮汐客流


作为连通全城的环线, 10号线 是承载北京通过型客流的绝对主力,其换乘站数量为全网之最,这也使得它成为北京“棋盘式”交通布局中 换乘压力最大 的线路之一。


10号线环线

以及贯穿南北的4号线

都是北京地铁网络的骨干线路

(图:北京地铁)▼


4号线 则与北京市西侧交通走廊相吻合,贯穿了从南部天宫院到北部中关村的居住、商业和核心办公区。特别是在与大兴线实现贯通运营后,4号线的客流压力进一步增加,成为北京地铁网络中 客流强度最大 的线路之一。


面对地铁和道路交通持续的拥堵挑战,北京市政府采用了 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新增线路


例如, 17号线 将在2025全线贯通,它的开通预计将有效缓解10号线的压力。17号线从北京东部贯穿南北,承载部分东部区域的核心通勤需求,也会缓解4、5号线的压力。


新增南北快线17号线

可以有效分流10号线东段客流

(北京地铁17号线示意 图:北京地铁)▼


17号线的8A编组 一次能运3500人

比10号线的6B多了几乎一倍

(北京地铁17号线列车 图:wiki)▼



上海:外环打工人与独苗地铁线


在上海,如果采访打工人哪条地铁线早高峰最堵,可能会听到11号线、2号线好多答案,但如果有人说出“ 9号线 ”,其他人或许会停下吐槽,并投来怜悯的目光— 9号线在2022年以5.68万人次/小时的断面客流排在上海top1,全国top2


上海地铁最挤的并不是市中心

而是连通郊区“睡城”的区段


另一种拥挤则是 8号线小车抗大客流 的历史眼泪。8号线的小车型总被吐槽是 玩具车和设计败笔


其实C型车也不算小得离谱

奈何8号线客流量过于凶猛

(8号线沈杜公路站折返线 图:wiki)▼


南端沈杜公路、芦恒路等站点常年限流,部分区段在上海地铁早高峰榜单 常年亮起拥挤红灯


8号线串联闵行、浦东、黄浦、 静安、 虹口、杨浦六区

并途经多个大型居住和商业办公中心

高峰期日客流量超86.6万人次

(上海地铁8号线 图:wiki)▼


拥堵段的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供需失衡 外环打工人通勤需求高且集中、单线地铁运力有限


从需求来看,上海的外环通勤故事有一种典型模板: 外环外的高密度住区+中外环的就业聚集地在一条地铁线上相隔数站 ,形成了 职住分离格局 。前者在上海并不罕见:五大新城新房片区和老住区、拆迁安置的大型居住区等。在8、9号线沿线就有 浦江、泗泾、曹路 等大居、新房片区,它们以居住功能为主,岗位不多。


同时,从这些地方往市中心坐5站左右外,就有漕河泾、张江、前滩等 企业集中的园区 。那里的打工人大多选择住在上述“价格便宜,半小时到工作地”的 外环外小区 ,形成了集中、相似的通勤需求。


曹路、泗泾、浦江等大型居住区是典型的睡城

途径的8、9号线表示压力山大

(底图:《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35》)▼


从供应来看,8、9号线在这些区段的困境是 独木难支的运力 。分流线路少,松江往市区全靠9号线,浦江往世博也靠8号线; 可替代交通方式少 ,站点到工作地,打车、公交大概率比地铁更慢更贵,地铁是通勤首选; 车辆容量小 ,8号线使用上海各线路中最小的 C型车 ,单班次可容纳客流少。


相比于市中心纵横交错的地铁网

郊区往往只能靠仅有的一两条线撑着

早晚潮汐客流木得分流,爆表是必然的

(上海地铁网络局部 底图:wiki)▼


相关部门对地铁拥堵采取了多种措施,主要在提升供应、分流需求,如探索公交线路优化、定制公交线路等方案,为高需求区段提供多元交通方式,分担地铁线路的客流压力。


同时,9号线、8号线已尝试缩短行车间隔、改变大小交路等措施,未来 嘉闵线 、12号线西延伸段建成,9号线松江打工人的通勤故事或许会有新的篇章


新线建设或能打开新局面

比如热火朝天建设中的嘉闵线

(嘉闵线示意 图: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广州地铁3号线:打工牛马的班外竞技场


广州话题度最高、也最为全国人民耳闻的就是 3号线 了。没错,就是那条戏称为“地狱3号线”、“死亡3号线”的线路了,有如此称谓的地铁线,全国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地狱西”, 名副其实

(广州地铁3号线体育西站 图:壹图网)▼


看看 3号线日均客流量 就知道了, 180.16万人次! 这可真是全国地铁线路客流的天花板了,客流强度也非常扛打。在巅峰的2019年,3号线日均客流量达到218.94万人次,比2023年日均客流还要多21.5%!那些“无处安放的手”、被挤掉的鞋等等状况很好理解了。


3号线,遥遥领先▼


由于城市规划、行政区划、线路功能定位的变化等原因,3号线线站位方案也经历多次调整,逐步演变为 现今的Y型线路


在别的城市,Y型线路通常为主线的共线段贯穿城市主城区,而分叉的两支位于城市外围地区,以服务客流相对较小的区域,如上海地铁10号线、杭州地铁1号线。


广州地铁3号线是一条独特的Y型线路

分叉点就是广州地铁客流量第一的体育西站

(底图:wiki)▼


广州地铁3号线有别于常规Y型线,分叉站点体育西站位于 城市核心区域 ,主线天河客运站 终止于中心城区 共线段+北延段完整的贯通城市南北


线路串起了广州最大的商业办公区域、广州塔与长隆景区、广州东站与白云机场,以及白云、番禺、石牌村等大型居住区,并 能与13条线路换乘 ,相当于 通勤线路叠加旅游、商务等多种功能


一路串联了通勤、商务、旅游等多种功能

“全能”的3号线,实在是太难了▼


由此也造成了3号线运营组织的困境,既要 保证主线的车次密度 ,又要 北延段多发车来承接大客流 。谁能想到,当初3号线规划采用的6B制式,如今却“承受了不能承受之痛”。


在3号线全线贯通运营后的11年间,广州新中轴线南北向 完全依靠3号线苦苦支撑 。直到2021年开通的 18号线 打破僵局,但目前这条快线对3号线的分流作用十分有限。


18号线更像是一条“南沙快线”

对主要处在主城区的3号线来说

分流作用有限▼


广州市也计划在未来将目前3号线主线的体育西-天河客运站区间 并入10号线 ,而海傍-机场北段则成为独立的3号线,借此机会以充分发挥3号线运能。


此外, 规划中的26号线 也令人期待,沿珠江新城西侧南北向贯穿,在中心城区范围内与3号线大致平行,预计能够缓解3号线拥挤问题。



深圳:关内关外的通关挑战


每个工作日的早高峰,在 深圳地铁1号线坪洲、固戍等车站 ,你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地下通道里,进站的人群排起长长的“S”形队伍,一直延伸到地面的扶梯口。正常3分钟就能走完的站台,往往需要 排队15-20分钟 才能上车。


繁荣的经济,开放的落户政策

让深圳坐拥1779万常住人口

每年有1.6亿人次途经深港口岸

(深圳北站客流 图:壹图网)▼


1号线宝体站到宝安中心站 ,早高峰单向1小时运输客流近5万人次,成为深圳运量最大的线路区间; 5号线 以平均每日超120万人次的客运量,当仁不让的成为深圳客流量最大的线路。


11号线岗厦北站 至福田站 早高峰车厢最大拥挤度超过100%,深圳地铁不得不将“商务车厢”也平价开放给上班通勤的人群。即便这样,等待三四趟列车才能挤上车也是常态。


挤不上,真的挤不上

(岗厦北站日常 图:bilibili)▼


深圳地铁的拥堵,本质上反映了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