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业投资最前线
传播企业智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瓦砾村夫  ·  火星的代价|《Reentry》第十章 ·  昨天  
中国有色集团  ·  中国有色集团外部董事到中色东方开展工作调研 ·  昨天  
中国交通信息化  ·  高速公路收费场景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探究 ·  5 天前  
中国交通信息化  ·  高速公路收费场景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探究 ·  5 天前  
学习强国  ·  ​跨越7公里!祝贺我国科学家 ·  6 天前  
学习强国  ·  ​跨越7公里!祝贺我国科学家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业投资最前线

马化腾、马云、陈大年等大佬能成首富,都因为参透了这一个道理!

创业投资最前线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 2017-07-11 16:24

正文

来源:创业智库(ID:cyzk88

作者:唐一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年轻人去爬泰山,刚好旁边有个挑山工,背着满满一箩筐东西准备上山,于是两个人一起出发。


年轻人身壮力健,又没背东西,自然跑得比挑山工快,没费多大力气就把挑山工甩在后面。但奇怪的是,每次年轻人停下来休息,总能发现那个挑山工也在一旁休息。


后来到了山顶,年轻人发现挑山工已经送好货,准备下山了,这时候年轻人终于忍不住问:我看你走得很慢,怎么总是走在我们前头,你们是有什么近路吗?


挑山工微微一笑:我们哪有什么近路啊?你走得快,但一路上玩玩闹闹走走停停,而我要送货,必须一个劲儿往前走,不能随便停下来。所以即便我走得慢,时间久了就走到你前面了。



这个故事说的是爬山,实际上也在说创业。


伴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兴起,不少人创业的想法就是:小步快跑、更新迭代、唯快不破,不然就落在后面了。


因此有个段子:快给我投100万,我有个必火的好主意,离上市就差一个程序员了!


但这样真的好吗?不少人只顾着往前跑,为快而快,却在跑的过程中忘记了更重要的东西:用户需求、产品质量、公司管理、员工提升...


创业是马拉松,跑得快迟早还是要停下来,倒不如打好根基,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在别人停下来的时候依然能稳步往前。


慢下来,一步一步往前走,看起来落后于别人,其实这才是最快的道路。


1

马化腾

19年做成3462亿美元腾讯

靠的就是慢!


马化腾1998年创立腾讯,到现在仅仅用了19年时间,公司的市值已经高达3462亿美元,这个速度少人能及。



马化腾的秘诀是什么,是不顾一切疯狂往前跑吗?不是的,马化腾的策略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在中国商界各位大佬中,马化腾可谓是最腼腆、最有书生气的那个,连被女员工抱一下都会脸红,所以他经营公司也是以稳为主,但正是这种稳,让腾讯没经历多少大风大浪,一直大步向前。



先从容易做、有把握、见效快的部分开始,以战养战,稳中求进。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业务做起来,需要其他业务养,它成熟后再养别的业务。”


一旦有人给他提激进的意见,他的回答往往是:“我们的希望是稳,长期健康的成长,不一定冲得太高,慢慢走。”



腾讯刚成立时,马化腾想学新浪、搜狐做门户,但算盘一打,钱不够,所以只能放弃。


后来粮草稍足,可以做门户了,马化腾也是先易后难,先从比较容易的八卦娱乐开始走,再一步步扩张到军事、体育等领域,最后成为中国浏览量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


还有腾讯的游戏项目,一开始先从容易的代理开始做,积累到一定程度决定自己做,也是先从难度较低、容易成功的棋牌类入手,这样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巨无霸地位。



在人事任免方面,马化腾也是稳中求进。


譬如现在的腾讯总裁刘炽平,本来是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高管,马化腾本意是找他来管理公司,但还是先让他做了腾讯的首席战略投资官,一年考察之后才任命其为总裁。


对比起其他一些大公司,老板常常空降一个陌生的大总裁,对公司的内部架构和人事关系都不太熟悉,这样往往风险很大。


因此,马化腾总是拿自己的经历来告诫创业者:


“不能指望说要做10亿或多少亿,如果我们当初这样想早就死了。事情都是一点点细致做出来的。一定把目标放到最低,过完这关再说。


创业中,大多数人都跟你一样面临各种小坎,很多人都会分心、贪婪,然后落后。他们贪,等你埋头过完自己的坎,你就跑到他们前面去了。


2

马云

扩张过快阿里险些倒闭

最后定下盈利1元的目标


说完正面例子,我们来说个反面例子,恰好是马化腾的老对手——马云。



1999年,马云创立了阿里巴巴,2000年,阿里巴巴获得了高盛和软银合计2600万美元的投资。


有了钱,腰杆自然就挺,马云刚从苦日子走出来,一下子就有点飘飘然,以前没钱都能走到现在,现在有钱了,还不能一步登天?


于是,马云开始大把大把烧钱:


公司要国际化,在大陆、美国、香港、欧洲都要设置办事处;中国总部从杭州搬到上海,美国总部搬到硅谷,反正看起来高大上就对了。


员工要最好的,从世界500强企业挖来副总裁,还要花六位数年薪,从微软、雅虎那里抢来最好的工程师。



一路狂奔之下,阿里巴巴每月的净支出就达到了200万美元,虽然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危机已经慢慢凸显出来。


到了2000年夏天,互联网泡沫破裂,阿里巴巴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之中,账户只剩下不到1000万美元,而且没有盈利模式、没人肯注资,以一个月200万美元的烧钱速度,公司不到半年就得关门了。


不顾一切拼命往前跑,最后的结果往往就是停下来,甚至还要倒退几步。


面对危机,马云只好挖来通用高管、已经51岁的关明生作为阿里巴巴的COO,负责拯救公司。


马云与关明生


关明生也是够硬气,一来就把所有国外办事处、员工统统裁掉,把每月支出缩减到50万美元,然后又花大力气树立价值观、培养员工素质。


这样折腾一番,阿里巴巴总算是缓了过来,但一来一回,阿里巴巴耽误了一年多的时间。


不幸中的万幸,一向爱吹牛的马云也变得务实了许多,2002年,他给阿里巴巴定下目标——盈利1元


当时他对全体员工说:


“要赚100万元钱,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但要赚1元钱,谁都知道怎么去做。每个人都多做一个客户,对客户做好一点,让成本减少一点就可以了。


2002年,赚1元钱就实现目标,赚2元就超过了目标的100%,赚3元就超过目标200%……”


有了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目标,阿里巴巴的300多名员工都异常努力,2002年居然赚了5万多元。


虽然钱不多,但是极具象征意义,阿里巴巴成为了互联网寒冬中最早实现盈利的网站之一,还被哈佛商学院写进了MBA教材。


自此之后,从淘宝、天猫、支付宝......阿里巴巴一步一步稳步向前,虽然也犯了不少错误,但再也没有像这次这样伤筋动骨,现在阿里集团的市值已经高达3600亿美元,是亚洲市值最高的企业。


3

前首富陈大年

3年获取9亿用户

现在终于能够考虑赚钱的事情了


在中国排名前十的应用中,有九个为BAT系或属于BAT投资阵营的成员,唯一的例外,就是陈大年的WiFi万能钥匙 。



陈大年曾经和哥哥陈天桥一起创办盛大网络,并一起成为中国首富,2013年开始做WiFi万能钥匙,短短3年就积累了9亿用户,而微信的用户也只有8.5亿!


一直以来,仿佛打打杀杀才是互联网公司的风格,但这家公司即便做到了9亿用户,也低调异常,也没和同行惹过什么争端。


甚至,公司成立前三年,从来没有出现过波浪式的起伏,一直稳步向前,因为他们就只做一件事情——连接


具体就是——如何保证产品安全性?如何分享更多的热点?如果帮助分享热点的企业和个人获取利益?


这些问题,陈大年和他们团队想了3年,也花了3年时间去解决,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哪怕利益再大,陈大年也宁可为产品做减法而不是加法。


有一位同事,几次提出意见,想把WiFi万能钥匙集成到车载系统中,这样以后会有更多合作的空间。但陈大年一直坚持不做,不是觉得这个建议不好,而是觉得不适合公司现阶段。


“要做这件事情,就要跟所有的汽车厂商谈一遍,没有一百个人干不下来,而公司现在一共才三百多人。”陈大年如是说。



陈大年敢这么做,纯粹是有钱任性吗?答案是否定的。


要是比拼命,陈大年比谁都拼命,当年盛大刚创立,他每天一周七天,每天工作到一两点,每天工作15个小时,一年才休息个七八天。


由于太拼命,陈大年进了好几次医院,这时候需要其它高管承担更多责任,但是发现“所有高管都是透支状态,根本没人还有精力站出来”。


陈大年一下子觉得很恐惧,跑得太快,透支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身体,还有整个团队的未来,团队会很脆弱,一碰就会散架。


他也醒悟过来,创业路上,勤奋和拼命不是不重要,但更关键是要找准方向。“决定一个公司制胜的是正确的决定,而不是最拼命的那部分。”


既然方向找对了,剩下的就只有埋头苦干。创业3年,WiFi万能钥匙已经累积了9亿用户,月活跃用户5.2亿,陈大年这才松口:现在可以终于可以认真考虑赚钱的事情了。


4

陈天桥

跑得比用户还快,有用吗?


说完陈大年,我们就不能不提起他的哥哥陈天桥,陈天桥却是“跑得快”的反面例子,因为他一不小心就跑得比用户还快,而且快得不止一个身位。



要是像乔布斯那样推出了iPhone,虽然颠覆但是至少还在接受范围内。但陈天桥当时推出的盛大盒子,真的离用户实在太远了。


2004年,陈天桥已经凭借着《传奇》这款游戏成为了中国首富,但他很快就捣鼓出一个新项目——盛大盒子。

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媒体不理解陈天桥当时的“三网融合”、“硬件入口+服务收费”,可见当时陈天桥的这一模式有多超前。


事实上,三网融合是不是趋势?当然是;抢占客厅对不对?当然对;从游戏向数字娱乐转型正不正确?当然正确!后来的乐视、小米甚至亚马逊都是按照陈天桥的路子走的。


然而,在2004年的中国,这样的想法就是异想天开。陈天桥拼命地跑啊跑啊,却跑得太快了,快到不仅周围没有敌人,甚至连自己的用户也跟不上。


2005年,陈天桥计划要把盛大盒子推广给4亿电视用户,然而盛大盒子需要联网,当时全国装了宽带的只有2833万户。


而且,初代盒子由于技术原因,只能选用英特尔芯片和微软系统,不仅体积和PC一样大,而且价格要6000元以上,普通的消费者难以承受。


所以自然而然的,盛大盒子出师不利,营收寥寥无几,最后还因为触犯政策被禁。这次失败让陈天桥付出了10亿美金的代价。


 跑得慢还想跑在别人前面 

 到底应该怎么做?


1、只做重要的事情


不要把精力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决定一个公司制胜的是正确的决定,而不是最拼命的那部分。


陈大年曾经回忆:以前做盛大时团队经常半夜一点开会,就为了一个50万的项目。现在回想起来,50万对盛大的成败能有多大影响?但对团队的影响很大,没时间总结和进步,也没精力应付突发事件。


所以,现在陈大年会让团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思考上,同样是十件事,以前他会每人分两件,齐头并进,现在他会让团队坐下来商议,从十件挑出最重要的两件去做。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3年吸引9亿用户的WiFi万能钥匙。


2、钱不是万能,警惕“富贵病”


钱到手,人就会把问题想简单,以为钱能够买来所有东西,就像马云那样,到处开分部、高价请洋人工程师。


事实上,钱只能买到那些不需要时间积累的东西,就像制度化的架构、积极的公司文化,这些都是用钱买不回来的。


钱多了,貌似到处都是机会,然后请很多人,抓各种机会,扩张业务,但公司的架构、文化等都没有理顺,很多东西做不来,只好关掉。


这样折腾一番,公司很容易元气大伤,像阿里巴巴这样能活下来已算万幸,更多公司是一蹶不振,最后黯然离场。


创业,本质来说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做有限的事情。所以拿到融资别光顾着开心,小心自己得上了富贵病。


3、想要跑得快,一定先做好准备


公司跑得快不一定会出事,但公司没准备好就拼命跑,一定会出事。


所以大步向前跑可以,但一边跑别忘了问自己几个问题:产品真的符合用户需求吗?公司的员工能力跟得上吗?公司架构存在什么缺陷吗?


别为了快而快,要是这些问题没有一个肯定回答,那还是先慢下来,好好打磨自己的产品和管理才是正事。


4、别离你的客户太远了,领先半步就够了


有一个“半步理论”:考虑一个产品的先进性,一定要结合市场的兼容性,最好领先其他人半步。


太多先进的科技在科技上输得一塌糊涂,就是比其他人领先太多了,以至于根本没谁能接受。


领先半步就是最稳当的距离,既能给用户带来新鲜感,又不至于过分先进、难以接受。


5、难的时候要坚持,好的时候要扑腾


因为慢,所以肯定会有不少艰难的时刻。就像国内最大的手机回收平台“爱回收”,靠着A轮融资的200万美元,足足撑了3年。


“哪有什么坚持,就是死撑。条件不允许我们放弃,只能死撑下去。”爱回收CEO陈雪峰如是说。


但不让自己狂奔,不代表就这样慢悠悠下去。一旦自身做好了准备,遇到了合适的机遇,该快的还是要快。


就像陈大年说的那样:


“管理公司就像打太极,太极拳有一个特点,刚柔并济,快的时候非常快,慢的时候非常慢。


慢是在调节身体状况,达到最佳的状态,找到最佳的机会之后才以快来冲破。”


 结语 


不少人创业,都觉得要和先行者竞争,最重要的就是比他们拼命——你工作8小时,我工作16小时,一定能够超越你。


一个初创公司,能有10个人已经算多了,但所有大公司人数分分钟过万;初创公司大家凑起来能有2、300万已经很好了,但大公司账面资金一般都有100亿。


这么一算,你会发现玩命根本没意义,一点意义都没有。 既然不能比快,那就只能比慢了。


所谓慢,就是做对比做快更重要。大公司能够承受错误,但小公司错了一次就没法挽回了。


只要一直走在对的路上,也许不是走得很快,但慢慢总会到达终点。如果你走得快,还走在错误的路上,你会死得更快。



合作、投稿、版权,请加微信:jinrong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