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圣城”耶路撒冷转一圈,在这个基督徒、犹太教徒和穆斯林争相朝圣的地方,如今一分为二,冲突不断,全副武装的以色列大兵把守着关口。但人们的生活依旧继续,集市依旧熙熙攘攘,街角的餐馆挂着希伯来和阿拉伯双语招牌,卖着刚出炉的鹰嘴豆泥。不管是信哪个教、什么人,都裹着皮塔饼和蔬菜大快朵颐。
当地的鹰嘴豆泥。图:itraveljerusalem.com
耶路撒冷最有名的Hummus店, Lina。图:tripadvisor.com
人们纷纷从古籍文物、乃至《圣经》旧约里寻找鹰嘴豆泥的踪迹,以证明其“真源”——比如,以色列有学者曾指出,旧约里面的一种叫humitz的、配着面包吃的食物,就是hummus。不过,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证实——能证明的只有它的原料鹰嘴豆(Chickpea),早在公元前就开始流行于这个地区。
直到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时代,才有了“鹰嘴豆泥”这道菜,最初是献给大苏丹萨拉丁的,做法记载于一本13世纪的菜谱“Kitab Wasf al-Atima al-Mutada”里。它走遍了全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疆土,传至北非、中东和阿拉伯半岛;随后的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它又传到了土耳其和希腊,成为了典型的地中海菜,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鹰嘴豆泥成为了这么多国家的经典。Hummus一词,其实就是阿拉伯语里面的“鹰嘴豆”。
鹰嘴豆泥的制作工具。图:makehummusnotwar.com
有的时候事情就是特别奇怪,鹰嘴豆这种邦邦硬、难煮又难嚼、在古时候只被农民和穷苦人拿来填肚子的豆子,粉身碎骨、碾压成泥之后,能够变得那么美味,让人认不出其本源。用水泡上一夜,煮到熟透,然后加上芝麻酱(阿拉伯语Tahini)、柠檬汁和蒜,捣碎成泥,就成了最基础的鹰嘴豆泥。芝麻酱的浓香、柠檬的酸和清香、一点点蒜的辛香,融在鹰嘴豆绵密松软、带点坚果香味的质地中,织成让人回味的口感。
不同的地方,会加入不同的香料,制造各自独特的风味,例如欧芹(Parsley)、孜然、红椒粉(Paparika)、漆木(Sumac)等等,奢侈的会用上核桃、松仁等各种坚果,最后用盐调味。基础款的鹰嘴豆泥之上,也会有一些酱料或者小菜点缀在上面。煮熟并调味的鹰嘴豆在黎巴嫩很受欢迎,以色列人喜欢用切开的熟鸡蛋配上洋葱,有的地方用烤透的茄子捣成茄泥,或者奢侈一点的加烤肉或者炖肉。喔对了,还有用细香葱拌的酸奶!
一顿鹰嘴豆泥大餐。图:naperfectworld.com
上菜之前,鹰嘴豆泥会被厨师抹成一个小碗状,里面加上配菜、缀上一勺香喷喷的橄榄油。在这里要吐槽,虽然长得像巨量牙膏挤在一堆的卖相可能不太入人眼,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鹰嘴豆泥摆上一大桌子,也是热闹极了。
制作鹰嘴豆泥的材料,在中东地区非常易得,十分家常。而这种不需要太重加工、少油少糖、营养丰富的东西,已经挤进了最流行的健康食品行列。高蛋白,丰富的纤维素和抗氧化剂,美味和健康兼得,在欧美国家的超市里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我能配它吃三根大胡萝卜!
著名的Sabra鹰嘴豆泥,帝都魔都不少外超都有售。图:businessinsid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