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hiphell
www.chiphell.com -- 分享与交流用户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福州道运  ·  【福运榕城】2月14日起,这条公交线路开通 ·  7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Chiphell

[电脑] 影驰沐光MAX机箱&星曜G360散热器装机分享

Chiphell  · 公众号  ·  · 2025-01-14 14:00

正文

CHH ID:神月妍妍

Section 0. 写在前面的话

小伙伴们大家好啊~由于最近懒癌发作,这篇24年的收官之作活生生被我拖成了25年第一帖哈哈哈。这是一篇关于影驰沐光MAX机箱和星曜G360散热器的装机分享,其实在拍照和装机过程中我就想这次得换一个方式写这个贴子。在开始做这个案子的时候,我大概点了一下2024年我的产出,算上这篇一共是10个PCDIY的案子,其中就有6个案子用的机箱是所谓的 '海景房' 机箱,今天我就想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聊聊一些看起来像是废话的废话/笑。看起来有点罗里吧嗦的,不感兴趣的小伙伴直接翻两下开始看图吧。

何为海景房?

  • 如果说近年的标准ATX机箱构型包括以下几个元素:1)前面板全进风,顶部全出风,前面板和顶部能支持至少240规格(小型中塔),到280/360,再到最大420/480规格(大型全塔)的风扇配置,2)电源下置(上置电源设计的机箱很少了基本),3)支持背线;那么我们不妨给海景房机箱下个定义: 既机箱取消前面板的通风设计,转而使用一片全封闭的玻璃作为机箱前面板,以获得一个从机箱前方到侧方更加无遮挡的观感 ,这个设计在RGB时代以至于目前的屏幕时代,是很有利于用户去展示硬件的。此时机箱设计者又会面临一个问题,


前面板不通风了, 机箱缺失的散热能力如何补充呢?

  • 在传统ATX机箱的设计中,从主板边缘到机箱前面板的这个空间几乎是无用的,早先显卡长度有个300mm就算很长的了,加上ATX机箱的设计师们并不执着于显卡的100%兼容性,这个空间的宽度基本在最多10cm的样子,即使空着也不会太突兀;而到了今天,330mm-340mm长度的显卡比比皆是,350mm+的也不在少数,更有甚者板卡厂商为了让自己的显卡看起来‘高档’,连70(Ti/Super)级别的显卡都要做到这个散热规模,此时主板边缘到机箱前面板的距离就奔着12-15cm去了,刚好因为改了海景房结构,要补充散热规模,这个宽度刚好用来塞风扇,于是我们能看到 几乎所有的海景房机箱,都在主板到机箱前面板这个区域布置了少则240,多则420-480规格的风扇位。 其他位置有没有办法补充散热能力呢?当然有,比如 把电源拿到背仓去,解放显卡下方的区域用来布置风扇(这里一般不用来布置散热器),此处的散热规模同机箱顶板相同,一般为360-420


聪明的朋友已经发现了,如果此时我们再将前面板和侧面板之间那个恼人的支架移除, 我们就得到了一台所谓的无边框海景房 ,也就是当前最流行的机箱布局。贼船第一个把电源从上置或下置拿到了背仓,而联力则第一个把前面板换成了玻璃,顺手也拿掉了那个支架,因此O11D(EVO)就成了这个构型的开山鼻祖。当然也有不少厂商玩了一些花活,比如在原本没有散热设计的电源仓上方加三个风扇位之类的,在我的理解中属于又想做海景房又不想把电源拿到背仓去(极大增加机箱宽度),属于是一种既要又要的妥协。

那么海景房有什么固有的弱点吗? 当然有,比如以我上面提到的标准构型无边框海景房,对于用户而言就几乎没有一个最优解:

  • 首当其冲的,海景房机箱由于背仓已经很宽大了,为了控制整体宽度, 对于风冷散热器的限高要求一般都比较极限 ,这一点从后窗风扇的尺寸限制也可见一斑,一般海景房机箱都只能支持到12cm的风扇,上古时代的海景房比如O11(没有D,没有EVO)甚至有过只能支持9cm小塔的情况。而且有一说一我真的觉得海景房装风冷不好看,以上几个因素加在一起导致 海景房几乎只能选择使用一体式水冷散热器

  • 其次就算是用一体水冷散热器,放哪也会有些讲究,我们都知道机箱的风道设计基本上有两个原则,第一是考虑热空气自然上升的特性,尽量下进,前进,上出,后出;第二为了防尘得尽量保持正压差。对于海景房机箱而言,如果你还考虑风道合理性,那么下方的风扇位只能用于进风,也就是给显卡提供最直接的冷空气来源,此时再考虑正压差的话,侧面和顶面必然是一侧进风,一侧出风,也就意味着此时一体水冷的冷排装在哪个位置,哪里就是出风位置(除非用户另配风扇,一体水冷基本都标配正转风扇),换言之,除了安装一体水的那一侧,另一侧一定是进风, 出于美观的考虑,此时的进风位置必须配置反转风扇(至少六把,谁都不想看风扇屁股),风扇的选择无形中少了很多。


综合以上,一旦用户选择了无边框海景房,以标准中塔ATX机箱为例,散热的配置几乎只剩下一个选择,即在机箱上方安装360规格一体水冷散热器,同时在机箱侧面和底部安装6把反转风扇,视机箱内照明情况选择是否安装后窗正转风扇。再考虑如今盛行的积木风扇,加上要么全白要么全黑的硬件设计,还有动不动给你整个板卡机电散全家桶,几乎变成了一个装机的标准答案。 我不是说标准答案有什么不好,只是觉得如果只有一个标准答案,那么对于PCDIY来说未免真的太无趣了。

啰嗦了一堆,估计有人已经看困了,就让我们带着一个所谓的对于无边框海景房的标准答案,来看看影驰这款机箱和散热究竟如何吧。

Section 1. 硬件配置信息

机箱:影驰 沐光MAX
散热:影驰 星曜G360
风扇:影驰 星曜积木镜F3 正转&反转
显卡:影驰 星曜 RTX4070 Ti Super
CPU:Intel U9 285K
主板:七彩虹 iGame Z890 Flow V20
内存:芝奇 幻锋戟D5银色
电源:追风者 AMP GH1000

Section 2. 成品展示

这部分没什么介绍,大家看图就好,对于硬件的解析我们放到开箱和装机章节细说。


























Section 3. 开箱&装机

这次的分享我想改变一下思路,把开箱和装机内容按照搭建的顺序放在一起跟大家讲讲,也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换一种方式写这个贴子。

机箱的外包装就不拍了,直接取出本体开聊。如图所示,这是一款看起来十分标准的无边框海景房机箱,机箱的前面板和侧面板均为钢化玻璃,取消了两块玻璃之间碍眼的“A柱”;看主板托盘的设计是支持背插主板(BTF)解决方案的,算是加分项。一共七条PCIE插槽,支持主流型号的ATX主板,顶部从上盖到主板上缘预留了差不多60mm的空间,估计差不多刚好装得下AIO标准的28-30mm冷排以及25mm12025风扇,高度尺寸上看属于比较紧凑的中塔。


两片玻璃均为卡扣+碰珠固定,不论是取下还是安装都算方便。


机箱背面分别在侧边风扇和电源外侧设计了两个通风区域。


背板同样是卡扣+碰珠的固定方式,很方便。但中规中矩的设计以上仍然有些缺憾,既然侧面风扇位多半是用来进风的,而另一侧正对电源的位置肯定也是设计成让电源取风的,那么俩进风位置不标配防尘网,对于防尘来说还是挺不友好的。


机箱的电源位设计在了背仓的上方,而下方这个巨大的空间则配置了一个由螺丝固定的挡板,其上可以同时安装两个2.5寸SSD和一个3.5寸HDD,并且和主板托盘之间的空间也可以用来藏一藏多余的线材。一开始我觉得一个中塔机箱只能安装最多一个3.5寸设备,始终空间利用率上还不是太理想,转念一想目前大家的家用场合,2.5寸SSD和3.5寸HDD的出场率已经很低了,有需求的用户大概率装个一颗也够了,属于基本够用吧。


配件盒,在顶部丝印了下方螺丝的型号,也给用户配了扎带,考虑碰珠这种易损件,还给多配了一对,还不错的设计。


取掉这个挡板之后看看电源仓下方的空间,还是挺够用的,主板托盘上也设计了让客户走线时固定扎带的卡扣。


机箱I/O设计在机箱正面右下方,注定了这台机箱的使用场景是让客户放在桌面上,这没啥问题,基本没人装个海景房还丢在脚边用的,桌面使用也符合中塔机箱的预期使用场景。I/O这块开机键+重启键+麦克风/耳机一体插孔+USB3.0+TypeC都没啥问题,我唯一要吐槽的就是右边那个A口其实是USB2.0, 2025 2024年了还在机箱上做USB2.0口属实有点复古了,关键是做就做了,插槽颜色和标注上完全不做区分是闹哪样呢,我懂设计师为了观感统一把接口都做成白色了,但此处显然还是用颜色给客户做一下区分比较友好吧?


装上主板,请出我们的白色方案模特Z890 Flow,七彩虹这块板子的颜值还是很在线的。


前面板一共有三根USB线材需要连接,明明一根3.0的线材能搞定两个A口,非要做成一个3.0一个2.0,还多一根USB2.0线材要接,有些令人费解。前置type A/C的线材呢,我提个建议哈,可能两根线都用扁线的话这里线材会更贴近主板一些?视觉上看起来会简洁一些?


这里要提醒装无边框海景房的用户,如果机箱底板不是像O11D那样的风扇支架可拆设计,请千万连接好所有主板底部线材后再安装风扇,因为装好风扇后,即使是12cm风扇,风扇和主板之间也完全不存在手指能伸进去重新插拔的可能性,如果装好风扇后发现漏接了某根线,恭喜你,请先拧下12颗螺丝,再装把12颗螺丝拧回去。


风扇选择了影驰出品的星曜积木 镜F3,一把正转放在后窗出风,剩下六把都是反转,分别安装在机箱底部和侧面符合进风。


包追昂内含物,风扇一把,线材一根,以及一包四只风扇螺丝。


风扇正面,四角有RGB光带,正中轴体上有无限镜效果RGB灯,我只能说NZXT的一体水冷头(海妖Kraken)在N年前开了个好头,继而联力(积木三代)充分发力,到如今还在做风扇的厂家如果没个无限镜的型号反而会有点奇怪了。


侧面窗口,通电后同样是无限镜的RGB光效。


有趣的设计来了,积木风扇的这个连接方式我是第一次见。


除了联力以外,别家的积木风扇似乎都没采用那种最简单的触点vs触点设计,大概是有专利保护的缘故?影驰这个连接方式,我有点担心多次插拔之后这个插针会不会出现弯折进而接触不良或者以至于断掉的问题。不过对于家用客户而言,这玩意大概率也就插一次,问题应该不是很大...吧?




线材,一端连接风扇,一端分出了一公一母加上一个3Ppin一共三根ARGB线材,我觉得那个卡扣3pin有点多余,留着一公一母两个标准ARGB接口就行了。


配件。


将三把风扇装好,准备上机。


如我前文所说,这个位置装风扇之前,首先连接好所有需要连接的线材,少连或者连错一根回头有你拆的。


机箱底部进风位置标配防尘网好评。


取下防尘网即可安装风扇,右上角的底座看起来挡住了螺丝孔位,其实中间那个开槽是正对螺丝孔位的,不影响安装。


拧好风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问题,风扇位在设计上是支持140风扇的,但目测目前这些线材和风扇的间距,如果再朝内20mm,140风扇是肯定会和线材打架装不上去的。设计上的解决方案也特别简单,风扇位整体外移10-20mm就行,看起来机箱深度也足够这么干,但当用户开始讨论设计上的解决方案时,本身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设计阶段肯定没做什么防干涉的验证,属于拍脑袋的设计。


安装CPU和内存。


机箱设计的,从背仓到正面的走线路径是在主板托盘侧面,在侧面风扇安装后再去接电源线会非常不方便,因此首先接好主板24pin线材。


同样的,安装顶部AIO之前先接好CPU的双pin供电线。


安装侧面的另外三把积木风扇。


风扇背面,这个角度能看到背仓中风扇背面的空间还是十分大的。


深度有快50mm。在看到这个深度的时候,我在考虑的是这台机箱侧面的风扇位对于冷排的兼容性。前舱中这个位置如果需要安装冷排加风扇,那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安装后冷排+风扇有至少60mm厚度,肯定会顶住超长的显卡。对于这个问题,熟悉O11D设计的朋友可能记得, 联力在这个位置那个风扇支架是个正反两面可翻转的设计,这个设计可以确保在只安装风扇的时候风扇足够靠外可以在正面展示风扇侧边的灯效,而在安装冷排+风扇的时候,风扇足够靠里不顶到显卡。


但当我开始观察前舱的时候我释然了,这台机箱设计上压根不考虑用户需要在这个位置安装冷排的需求,因为从接下来两张图中能看到安装3把120风扇之后,不论是顶部还是底部严丝合缝,只留出了积木风扇接线的空间,完全没预留冷排水口的位置(一般而言需要至少30mm,深度上还要预留水口上水管或者分体水冷接口的高度),这么看来对于沐光MAX这款机箱而言一体水的安装只剩下顶部一条路了,这个角度看背仓留了50mm的空间这点倒是合理了,因为这样才能把风扇顶到可以露出侧面展示RGB灯效的位置。有点残念的是对于我这种分体水冷用户而言,除非在侧面安装240冷排基本没有上三冷排的可能性了,但我也知道我这需求多半是非常小众的,不考虑也正常。

只有当一个情况下这里的设计会出问题,在什么时候呢?在你要把顶上的顶盖拿掉,改成三面玻璃海景房的时候





安装后窗风扇,最大支持120规格,没啥好说的,除非全塔尺寸要么这里不会做到140规格。


此次方案配套的星曜G360水冷散热器。属于影驰星曜全家桶的一员(显卡,内存,主板,散热,风扇)。


取出散热器,标准360规格,冷头带屏幕,风扇和冷头的外观采用了星曜产品线一直以来延续的水晶多面体视觉风格。


配件,扣具上支持1200/1700和AM5,冷头和主板之间通过一条USB2.0线材连接。


安装散热器冷排,照散热器的官方示意图其实水管应该从另一侧接出。我选择把水管放前面同样是出于兼容性考虑,因为我发现如果要安装后窗风扇,水管跟风扇会打架,再一看官图是渲染图,得,拍脑袋设计+1。解决方案很简单,机箱整体再加长2-3cm就好,此时也可以把主板电源线材从背仓到正面的窗口挪到主板托架上,用户的安装体验也会更从容些。


安装完毕后,另一个问题出现了,此时风扇顶死了CPU供电线材。这个案子我用的是追风者的白色压纹线,材质比较软尚且完全顶死,如果是更硬一些的线材可能会面临完全装不上的问题。至于机箱规格上支持的280冷排,基本就更别想了,肯定装不上。原因其实和底部风扇位设计的问题一样,风扇位设计的太靠内了,向外移动个2-3公分就行,如果不想移动那么多,上下都设计成只支持120风扇即可。如今的机箱设计,除非能支持到420规格,要不大家在能装360的时候肯定不会去选择装280的,放弃掉这个兼容性一点都不可惜,侧面风扇位同理。


安装散热器背板。这一点上主板托架背面预留的操作空间很充裕,很好的设计。


继续安装散热器。


冷头上机。


安装显卡之前需要先松掉这个由螺丝固定的盖板,容我吐槽一句这个设计有点落后于时代了,大家现在更倾向于将PCIE固定螺丝做到机箱里面去,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能给顶部和底部的风扇位多差不多10mm的长度,同时由于后窗风扇进一步后移了10mm左右,会进一步减少后窗风扇对于主板I/O装甲的遮挡,对于目前的主板设计而言I/O装甲上大概率是要装灯或者Logo,甚至干脆布置一块屏幕的,这时能少挡一点还是少挡一点。




显卡是星曜4070Ti Super,我心目中40系时代N卡颜值前三的存在(剩下一个是NV FE公版,一个是ROG的猛禽,其他都不够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