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盘古智库
盘古智库的官方账号,天地人和、经世致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闷声发大财!缅甸“偷偷攒出”3500吨战舰, ... ·  5 天前  
海峡导报  ·  乌克兰将获得首批欧洲战斗机 ·  5 天前  
海峡导报  ·  乌克兰将获得首批欧洲战斗机 ·  5 天前  
九龙微观  ·  特朗普:我为什么要放弃TikTok?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盘古智库

盘古智库国际形势月报2017年6月(总第5期)(中英文版)

盘古智库  · 公众号  ·  · 2017-07-03 19:11

正文

盘古智库

国际形势月报

2017年6月(总第5期)

特朗普的中东外交

跨大西洋关系的松动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掀起的波澜

第二次“习特会”前的中美关系

中东酝酿的新风暴

英国的“黑六月”

执笔人:安刚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特朗普“囫囵吞枣”的中东政策

美国在中东的最主要盟友沙特荣幸地成为唐纳德·特朗普总统首次外访的首站。在美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位新总统把入主白宫后的首次出访目的地锁定在欧洲或美洲以外的地方,特立独行的特朗普开创了又一先例。在这次酝酿了足足三个多月的出访中,特朗普还踏足以色列、巴勒斯坦。


特朗普政府在外交方面对中东事务的重视早有迹象。特朗普就职以后,已在白宫接待以色列、沙特、阿联酋、巴勒斯坦、埃及等中东北非国家领导人或王室要员,并与他们通过电话保持密切联系。通过这些接触,特朗普不仅快速“学习”中东事务,而且开始尝试编织新政府的中东外交。


尽管特朗普的本意是推动美国从中东乱局中抽身,减少对外战略资源的过度铺张,专注于反恐和推动以巴和谈两件事,但他的安全、外交团队和军事顾问班底里充斥着富有中东经历的高官,他们认为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政策过于理想主义、疏远以色列、把机会空间让给俄罗斯,决心扭转美国在中东的“颓势”。这就在特朗普政府内部形成了既延续共和党人关注犹太利益集团的传统、又在中东外交的实际运作中谨慎对待该地区复杂性的倾向。


初具轮廓的特朗普中东政策有五方面内容。第一,主张美国不应在中东继续卷入政权更迭、政治重建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而要集中精力消灭“伊斯兰国”等极端势力,这与特朗普内外政策的“美国优先”原则相一致。第二,收回不再坚持以“两国方案”推动和谈的姿态,收敛对以扩建定居点的暧昧态度,搁置把美驻以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的考虑,着手与中东盟友协商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纲要。第三,对伊朗强硬,也对伊试射导弹追加单边制裁,但未敢如竞选期间宣扬的那样撕毁伊朗核协议,准备见机行事。第四,重整与沙特等中东盟友的军事安全合作关系,换取中东金主对特朗普国内基建等经济计划的资金支持。第五,针对伊斯兰世界部分国家收紧移民签证政策,以达到减少国土安全隐患和保护本土就业机会之双重目的。


4月特朗普以叙利亚政府军对反政府武装和平民动用化学武器为由批准美国海军向叙政府军空军基地实施“外科手术式”军事打击,行动后又戛然而止以免“陷入”叙利亚。这一决断在美国国内为特朗普赢得赞誉,但也中断了美对叙政策向放弃推翻阿萨德政权目标调整的趋势,中止了美俄利用中东问题改善关系的机会。


特朗普在2017年5月底进行的首次中东之访,逻辑线条与上述特点保持一致。在沙特,特朗普同海湾合作委员会6个成员国和大约50个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领导人举行“阿拉伯-伊斯兰-美国峰会”,发表长篇演讲,强调中东国家必须团结起来变得强大,而不能坐等美国来消灭敌人。特朗普明确了美国与中东国家联合反恐行动的三重目标:一是各国确保本国领土不成为恐怖分子的活动场所,二是截断恐怖分子资金来源,三是切断“伊斯兰国”和石油贩卖和金融网络。特朗普也严厉批评了伊朗,称伊朗助长“教派间冲突和恐怖的火焰”,出资为“扩散破坏和混乱”的武装分子提供武器和培训,鼓吹如果伊朗不与国际社会合作,所有“有良知的国家”必须团结一致孤立它。


沙特之行,特朗普拿出两项反恐“实际行动”:与沙特达成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该一揽子协议可能持续10年,最终实现金额可能超过3000亿美元;宣布在沙特成立“打击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全球中心”和“打击恐怖主义金融中心”。


在以色列,特朗普着力渲染美以特殊盟友关系的“牢不可破”,确认了任内与以共同应对“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共同阻止伊朗成为有核国家和推动以巴达成和平协议的对以政策三重目标。“闪电式”访以期间,特朗普只字不提其曾在竞选期间渲染的将美驻以使馆搬迁到耶路撒冷的考虑。


在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仅半天的停留中,特朗普向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重申将竭尽全力帮助巴以达成“历史性的和平协议”,但也许是为了照顾以色列的情绪,面对媒体又对如何实现和平含糊其辞,阿巴斯则再次表明和平协议须以“两国方案”为基础,呼吁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国。


特朗普的首次中东之行向世界展示了美国新政府对这一地区的重视,然而并不能把过去几个月已经呈现的政策线索拼合成一幅更清晰的图景。迄今为止,特朗普的中东外交仍然只是就事论事的“碎片”,缺乏整体性,难以成事。


特朗普的中东外交明确了“伊斯兰国”是美国在中东头号敌人和最主要安全威胁,试图把大多数穆斯林和一小撮极端势力区分开来,针对“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也确实在取得一些成果,然而只要美国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它和它的盟友就将不断受到安全滋扰。


特朗普的中东外交明确了伊朗是美国在中东主要地缘战略利益挑战者,试图延续自小布什时期明朗化的扶持逊尼派打压什叶派的思路,支持沙特等盟友与伊朗对抗,但伊朗作为一个地区大国自有其精明之处,其战略触角在东西两个方向上同时延伸,极力拓展自己的回旋空间,应对美国并不被动。


特朗普的中东外交具有超强的务实性,既要在中东推进美国军火商的利益,又要向中东盟友收取保护费,还要诱使中东盟友大举投资美国,无异于开出了完全失衡的“帐单”,难以聚拢人心,遑论构筑“中东版北约”。


事实不断表明,对于中东外交,在国内政治需要与地区战略设计发生冲突时,特朗普会断然选择前者,空袭叙利亚便是例证。特朗普的中东和平计划尚未成形,但已蓄势待发,这项工作以往的美国总统出发得都要早,打破了历任总统到任期末才全力推动以巴和谈的“惯例”,应该是想吸取他们动手太晚功败垂成的“教训”,提早布局,以提高“青史留名”的胜算。特朗普的中东外交提前预定了任内推动以巴和谈取得实质进展的目标,然而同时面对内塔尼亚胡政府这个以色列历史上最保守的政府和阿巴斯这个实权较弱的巴勒斯坦领袖,要在总体偏向以色列的前提下填补以巴信任赤字几乎是不可能的。

跨大西洋关系从根基上发生松动

“我们能彼此完全信任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过去了”,“我们欧洲人必须真正掌握自身的命运”,“为我们自己的未来而奋斗”。这是德国总理默克尔5月28日在慕尼黑的一次竞选集会演讲中谈到过去数日出席七国集团意大利峰会感受时针对美欧关系现状发表的言论,因在一个啤酒棚发表,又称“啤酒棚讲话”(Bierzeltrede)。这段话无异于宣告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结束的欧洲之旅在打通新时期的美欧关系方面成果寥寥。


特朗普5月底首次外访的后半段行程在欧洲进行,先是访问意大利、梵蒂冈,接着出席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峰会和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尽管所到之处,各方给予特朗普最高的礼遇和足够的镜头曝光,然而在不同议题上的巨大分歧,这次欧洲之行被特朗普演绎成一场“尴尬之旅”。


从与教皇方济各会晤时特朗普及其家人笑得灿若桃花、教皇却一脸无奈,到北约峰会领导人合影时特朗普一把推开黑山共和国总理在摄像机前摆出“我才是老大”的傲慢姿态,再到在美国驻比利时使馆会晤法国新总统马克龙时两人“硬汉式”握手角力,特朗普这些用美国媒体话讲“入乡随俗但又反客为主”的肢体语言几乎完全转移、冲淡了人们对他访欧内容的关注。


在特朗普看来,他访欧的主要目的是要在对欧外交中充分体现他的“美国优先”原则,渲染美国对欧洲的“领导者”地位,而不是巩固美西方伙伴关系、追求“美欧一家亲”效果,这样就可以对美国国内支持他的人群有所交代,向美国国内传递他在内在外都是一个“强有力的美国总统”的信号,特别是在他的执政地位已开始受到“通俄门”、人事内斗等丑闻冲击的情况下。


特朗普在与马克龙餐叙时刻意强调他是支持对方参选总统的,然而这无法抹掉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与法国极右翼领导人勒庞隔洋互掷“好感”的记录。在今年以来欧洲的一系列选举中,极右主义开始受到阻击,其与美国、俄罗斯的保守主义思潮合流的趋势明显减缓,欧洲自由主义旗帜的“最后高擎者”德国总理默克尔似乎也在寻求第四次连任的道路上越来越胜券在握,特朗普作为美国的实际领导者不得不从现实政治出发掩盖、调整其支持欧洲与美国一道“右化”的立场。


在与欧盟和北约国家领导人的集体会面中,特朗普一边嘲讽北约新大楼“很漂亮”,一边批评各国没有主动拿出足够的国防费,声称这对美国纳税人“不公平”,要求北约各国切实兑现“将国防费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提高至2%”的承诺。


也许是为配合施压,出席北约首脑会议的美国总统破天荒地没有明确重申恪守北约共同防御原则,还暗有所指地带去一块世贸中心北楼残片作为“见面礼”。正是16年前的“9·11”事件触发北约成员首次启用《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共同防御条约》,该条约规定了任何针对北约成员国的攻击被视为对所有其他成员国的攻击。


七国集团峰会同意继续加强反恐、继续制裁俄罗斯并对朝鲜保持压力,在安全问题上似乎保持了合作基调,但特朗普坚持不接受欧洲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双方产生了冲突,白宫随即宣布将在特朗普返美后一周内就美国是否退出《巴黎协定》做出最终决策。


七国集团峰会尽管同意反对保护主义并共同努力改善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但美欧围绕贸易问题的分歧仍然巨大。特朗普在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时抱怨德国“很坏、很坏”、向美国市场投放大量汽车的只言片语被媒体录到,引发了美德之间新的外交摩擦。


从国内政治角度看,特朗普的欧洲之行是“成功”的,但从美欧关系角度看,正如德国电视一台评论本次七国集团峰会时所说的,“几乎成为一场溃败”。可以看出,对特朗普而言,欧洲并不是他必须优先耕耘的外交重点,欧洲在他的外交图表上没有长期战略规划可言,只意味着短期利益。


欧洲仍是美国本土反恐的屏障,美欧安全和防务合作的重点将在特朗普任内进一步向防恐反恐转移,并与特朗普政府正着力开拓的美国与中东盟友反恐合作相接轨。


特朗普认定美国对欧洲防务责任过重,必须推动欧洲分担责任。这已成为特朗普政府欧安全政策的“教旨”,横在美欧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调整防务合作道路上的鸿沟,也是欧洲日益确信美国不再可靠的主要依据。


欧洲、特别是德国代表的“工业欧洲”,是特朗普心目中的美国贸易竞争对手、外贸逆差主要来源之一,特朗普向选民兑现“买美国货、雇美国人”承诺必须在对欧贸易方面得到兑现。今后一个时期贸易摩擦将是美欧关系的一大“罩门”。


特朗普政府在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尚未决定对谈判已近尾声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政策,总体倾向是继续商谈,然而欧洲方面对特朗普政府信心匮乏,不愿重置有关谈判,美方是否还需做出务实调整取决于美欧经济关系总体氛围向何处去。


特朗普改善对俄关系的计划因“通俄门”丑闻被全面冻结,因此无法绕开欧盟实施对俄外交和处理乌克兰、叙利亚、伊朗等问题,将不能自行其是,也就不得不在有关方面奉行更为务实的政策,立场向欧洲靠拢。


特朗普对欧洲大陆继续由自由主义主导不满,将日益分开处理与英国和欧盟的关系,突出英国在其对欧外交中的地位,美英关系将在其任内有新的实质性发展,而这又会反向鼓励英国脱欧进程,继续影响欧盟的内在改革动力和极右民粹主义发展势头。


对欧洲而言,特朗普代表着“另一个美国”。美国在欧洲统一和安全方面的承诺是否仍然有效,维系美欧乃至整个西方世界 “团结”的价值观是否已经断裂,将是今后数年欧洲不得不重新思考和认识的根本性问题。可以预计,“走自己的路”意识将在欧洲更加高涨。欧洲将在尽量维护对美合作关系的同时,努力探索自己的务实外交之道,更加注重拓展全方位的伙伴关系,从此意义上讲中国与欧洲关系所面临的机遇应以中长期计量。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掀波澜

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框架下的《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历经各方艰苦谈判最终达成的,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国际法依据,各方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就各自减排份额和时间表做出承诺。


斡旋促成并签署《巴黎协定》是特朗普前任奥巴马总统的核心政治和外交遗产,奉行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奥巴马政府以推广清洁能源、推动美国能源改革为己任。《巴黎协定》同时也是中美为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开展协调合作的重要象征和结晶。2016年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杭州先后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


特朗普竞选期间,把废除《巴黎协定》对美国的“束缚”作为自己的政纲之一大肆宣扬,引起国际社会深切关注。特朗普上台后,尽管并未采取立即退约的措施,但签署总统令取消了奥巴马政府的“清洁能源计划”,还大幅缩减环保署编制和预算。奥巴马“清洁能源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履行在全球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框架内的义务,到2030年将美国发电厂碳排放目标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32%。


特朗普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之所以态度消极,一方面是其政治右倾、与自由主义阵营和建制派群体对立的重要表现,一方面有着深厚的经济利益驱动。特朗普的内外政策奉行“美国优先”原则,施政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吸引制造业回流、减少外贸逆差、节省发展成本、助推能源消费等多种手段并用,达到刺激经济快速增长的短期效果,以保持中下阶层民意支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特朗普背后有着庞大的传统能源利益集团,他们认为清洁能源计划增加美国的经济增长成本,抑制中低端制造业复苏和回流,坚决主张废除有关国际承诺。


特朗普做出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是今年国际政治当中的重大事件,其影响绝不仅限于气候变化领域,而将是多方位的。这有可能是美国真正开启“新孤立主义”时代的起点,这个国家退出国际义务转而趋向保守和自私将成为长期化的现象,除非特朗普政府“短命”,或者有什么内外因素聚集到一起强大到足以迫使特朗普政府主动采取纠错措施。


美国国内已十分高涨的反特朗普情绪将被特朗普的退约之举彻底激怒,不仅两党“政治极化”的现象更加严重,自由派、建制派对特特朗普的“政治报复”也会更为凶狠。


由于美国“核心观念”的转变,气候变化问题在美欧之间已由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维系点变为主要的外交摩擦领域。特朗普的退约决定触碰美欧关系的“底线”,美国与大陆欧洲的关系将更为冷淡,共同语言进一步减少,而这终将对双方的相互信任和共同战略利益基础造成侵蚀,修复起来需要隔代的努力。


就气候变化问题本身而言,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意味着,碳排放量每年约占全球份额17%之多的美国明确放弃了对气候治理领导权的追求,同时将大幅削减国际气候援助。尽管美国部分地方州市和新经济企业反对特朗普政府的决定,坚持遵守《巴黎协定》,但美国作为一个整体已不可能全面履行减排承诺,其温室气体排放至多只能部分实现国家自主减排贡献(NDC)。《巴黎协定》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将大为受损,接下来各方都将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对协定承诺的严肃性问题,美国造成的连带示范效应将非常恶劣,最终增加实现《巴黎协定》温控2℃目标的难度和成本。


由于美国的退约,中国的排放空间将被压缩,减排负担和成本将增加,中美气候合作在中美关系中的支柱作用也将明显弱化,但可能会加大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相对于美国的领先优势。我们应当认真考虑的关键问题有两个:第一,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留在协定里的中国该怎么办,是继续履约作“负责任的大国”?还是可以有所保留?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国,各方在很大程度上将根据中国的反应决定自己的反应。第二,当美国一道接一道地启动自己从国际体系不同领域“领导者”岗位上“退出”的程序,中国是不是要接过手来?中国到没到可以这样做的时候,有没有实力这样做?


以上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全方位的分析和评估。有一点应可肯定:中国不应因美国毁弃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而改变自己建设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规划,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目标,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持久竞争力,动摇不得,退缩不得,反复不得。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

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随着巴基斯坦和印度被正式接纳为新成员,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由六国增加到八国,地域范围已经延展至南亚,成为世界上幅员广、人口多、潜力大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合作空间得到拓展,合作层次得到提升,同时也为中国与印巴两国的双边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场所。


但印巴之间根深蒂固的战略疑虑和安全摩擦也使上合组织创始成员方产生担忧:两国会不会把彼此矛盾和争吵带入上合组织,从而增加组织运作和机制决策的复杂性。应该说,这种担忧并非没有根据。印巴两国在其同属的南亚次区域合作平台上尚且水火不容,又能否做到在其它区域场合把彼此争议搁在一边,齐心参与多边合作?


上合组织从安全合作起步,特别是在地区反恐方面卓有建树,已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授益诸边的合作方式。危及各国安全的恐怖主义祸患在中亚、南亚地区是连片发展的,与中东相呼应形成了一道极端势力影响的“走廊”。印巴两国均深受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之害,有关风险和挑战已经直接关乎两国的国运。有了印巴的实质性参与以及两国对上合反恐原则的接受和遵守,上合反恐合作的效果将从根子上得到加强,印巴两国也将深受其益。


上合组织合作正在向经贸、人文等领域加速拓展,对印巴产生日益强大的吸引力。通过上合组织合作,或许可以引导印巴两国另辟蹊径,帮助它们找到一种绕开彼此纠葛、跳出自身所在地区局限,找到发展共赢的感觉,进而引发它们对双边关系的反思。那样的话,调解南亚内部紧张关系而努力的各方有望达到多年苦苦追寻而求之不得的“柳暗花明”。


上合组织必须在相互磨合的过程中有耐心的运筹和精细的操作,各方都需要展现清晰而明确的大局观。对与印巴均保持重要关系的中方来说,在上合框架内协调印巴关系,将是中国在更广范围内、更多问题上发挥斡旋调解作用的重要试验场。


中美外交安全对话举行

作为落实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2017年4月海湖庄园会晤成果的一项重要行动,首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6月21日在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同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国防部长马蒂斯共同主持,中国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房峰辉参加。


这次对话巩固了两国元首的共识,双方均承诺继续共同努力扩大互利合作领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在中方发表的共识清单中,包括就改善两国互动的基本原则进行讨论,在战略安全领域探讨新的建立信任措施。两军关系方面,双方同意认真落实年度交流合作项目,尽早实现两国防长互访、美军参联会主席访华,深化在人道主义救援减灾、反海盗、军事医学等共同领域的合作,致力于落实建立信任措施的谅解备忘录。


6月22日,特朗普总统在白宫会见杨洁篪一行。特朗普表示很高兴看到海湖庄园会晤以来美中各领域合作都取得积极进展,期待通过下阶段高层交往推动美中关系取得新的发展。特朗普也表示美方愿同中方在“一带一路”有关项目上进行合作。


中美外交安全对话是中方与特朗普政府积极互动重新调整两国战略层面对话机制的成果之一,两国年内还将举行全面经济、执法及网络安全、社会和人文等其他三个高级别对话机制的首轮对话。


本次中美外交安全对话也是两国最高层进行更紧密直接互动的铺垫之一。根据双方已基本商定的安排。中美元首将在7月德国汉堡20国集团峰会期间再次会晤,特朗普将应习近平主席的邀请在2017年底首次对华进行国事访问。


4月举行的海湖庄园会终结了中美关系在2016年美国大选后的过渡期里因特朗普接听台湾蔡英文电话、质疑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以及在经贸、朝核等问题上发表批评中国言论等产生的颠簸,就中美两个大国不对抗、不冲突、发展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达成原则共识,并且重置了两国高层对话机制、启动了百日贸易谈判计划、商定就朝核等地区安全问题加强协商,因而显著提高了人们对中美关系的乐观预期。首次“习特会”后,中美工作层积极落实有关共识,“百日贸易谈判”取得“早期收获”,围绕朝核问题的沟通至少阻止了朝鲜进行新的核试和远程导弹发射。在今年5月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特朗普政府派出了白宫国安会中层官员出席,显示了美方在国际秩序变革层面对华防范猜忌心态的调整。


随着中美关系的回暖,两国地方和企业层面看到了双方改革发展战略对接所蕴涵的机遇,相互投资交往意愿重新趋于活跃。今年6月“2017选择美国”峰会在华盛顿举行期间中国代表团是所有国家中最大的,有来自不同产业的150多个投资方。美国的创新、农业、能源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对拓展中国市场正重新燃起希望。


中方与美国新政府相互重视、有效联系模式的确立大大消减了两国关系的不确定性,为双方合作的延续和分歧的管控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但这不等于中美关系风险不再,一些分歧摩擦点仍有随中美关系和国际地区形势发展变化而在特定时点重新升温的可能。


首先,朝核问题仍然无解。特朗普政府把中国推在前面,欲借中国手中的对朝制裁施压杠杆将朝逼到墙角,甚至为此展现了将朝核问题与中美经贸关系问题挂钩的倾向。然而中朝关系有其特殊性,中方不可能以牺牲中朝关系甚至改变朝政权为代价来满足美方的要求,特朗普对所谓“来自中国的帮助”的耐心正加速消耗。6月中旬被朝鲜扣押17个月的美国大学生奥托·瓦姆比尔在获释返美后不久即告死亡的事件在美国国内激起公愤,进一步压缩了特朗普政府改善对朝关系和与朝重启对话的空间。如果特朗普处理朝核问题失败,会不会迁怒中方,影响两国整体合作,这是中美关系的一大不确定性。


其次,中美经贸摩擦根源未消。特朗普政府的施政目标之一是对外寻求“公平贸易”,减少美国对外贸易逆差,而据美方统计,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占美外贸赤字总额的47%。“百日贸易谈判”虽取得初步成果,但主要还是在美国牛肉、农产品输华等相对容易的领域,尚未触及美国企业在华准入前国民待遇、中企赴美投资遭遇政治歧视、中国自美进口高技术产品受限等“结构性障碍”,越往后越艰难,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重启也仍遥遥无期。一旦特朗普认为对中方的贸易谈判预期落空,有可能重挑汇率问题,两国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摩擦加剧。如特朗普税收制度改革落地,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影响也需慎重评估。


第三,南海、台湾问题隐患长在。特朗普政府对南海问题关注不高,但美国军方忧惧尤切,坚持在南海继续实施“航行自由宣示行动”,以对中国的所谓“海上扩张战略”保持牵制并为自己强化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前沿海军部制造依据。南海海上摩擦甚至冲突的风险始终存在,亦不能排除美方在其它事情上与中方协调不顺借重挑南海问题发泄情绪的可能。本次中美外交安全对话后,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向记者谈及南海问题说:“美国的立场没有变”,“我们反对以南海军事化的方式改变现状,反对国际法并不支持的过度海洋权利声索”。中方则强调,美方应恪守在有关主权争议问题上不持立场的承诺,尊重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利益,尊重地区国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有关争议的努力。


在台湾问题上,随着两岸“外交休兵”的结束和蔡英文当局摆出“哀兵姿态”,美方出于“两岸平衡”需要仍有可能出台新的对台军售计划。(本文定稿后,6月29日,特朗普政府通知国会,决定售台总额约14.2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包括为早期预警雷达提供技术支持、反辐射导弹、鱼雷以及SM-2导弹零部件等。这批武器装备总额虽然并不算大,开启了特朗普政府对台军售进程。)


第四,美国政治内斗波及中美关系。特朗普就职快半年,仍未与华盛顿传统主流政治接轨,建制派与反建制派的斗争日趋尖锐,通过“通俄门”等形式表现出来,对特朗普施政构成严重牵制。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在亚太方向上求稳,对中国的倚重心态更加突出,但又急需在外交上取得一些实绩,特别是在经贸和朝核问题上,以向国内民众展示他可以有效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具备解决外交疑难问题的能力,与中国打交道的急功近利心态突出,口口声声对华开展“结果驱动型”外交。这就在中美关系当中形成“悖论”,而特朗普对华政策缺乏清晰的战略思维也是未来中美关系最大的不确定性之一。


中美关系总体向好,稳定发展的态势渐成,但并没有摆脱传统和新型问题的纠缠,双方处理这一关系仍需高度慎重,最重要的是超越分歧,把控不确定性,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建立相互尊重的原则保障与互利合作的成果驱动的“双结合”范式。


中东酝酿新风暴

6月5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林、埃及四国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切断与卡塔尔的海陆空交通,同时要求卡外交官在48小时内离境,要求卡塔尔籍公民在两周内离境。随后内,利比亚哈夫塔尔政权、也门、马尔代夫、毛里塔尼亚、科摩罗也宣布与卡塔尔断交。


事情直接起因是5月24日卡塔尔官方通讯社发布该国埃米尔塔米姆的某次演讲内容,称赞伊朗是“地区强国”和“地区稳定力量”,认为“对抗伊朗是不明智的”。尽管卡国官方事后澄清演讲稿为“托伪”之作,沙特、阿联酋官方媒体仍严厉指责卡塔尔支持伊朗、哈马斯、真主党、以色列。


卡塔尔是中东小国,与伊朗关系友好,共享近海气田,同时是美国的地区军事盟友,境内设有美军在海外规模最大的空军基地;长期支持、资助沙特等君主国敌视的穆斯林兄弟会,但又帮助沙特在也门打击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与以色列保持着半正式的外交关系,但同时收留了哈马斯领袖马沙勒。卡塔尔同时又是中东富国,拥有巨额财富积累和灵活的海外交通、贸易网络,因此断交事件尚不致对卡国的正常运行造成太大影响。


断交事件中,土耳其和伊朗明确支持卡塔尔,美国却始终释放矛盾信号。事件爆发后不久,特朗普发推特表示“很高兴看到我访问沙特得到了回报”,国务院却说美国并未干预沙特等国的断交决定,国务卿蒂勒森呼吁沙特等放松对卡塔尔的封锁。6月14日,美防长马蒂斯与卡塔尔国防大臣签署军售大单,拟向卡出售数十架F-15战机,合同总额120亿美元,美两艘军舰同时抵卡与卡海军联合军演。


“断交危机”实为中东逊尼派国家对卡塔尔这个对什叶派国家奉行“开明政策”的逊尼派“骑墙者”的“逼宫”,有美国在背后怂恿甚至操作的影子,至少在动机解释上讲得通,与特朗普在中东划线孤立伊朗的政策暗相配合。事件将加剧中东的阵营壁垒。如果卡塔尔作出妥协,必须在伊朗、穆兄会问题上作出调整,减少对穆兄会的资助,停止对塔利班、哈马斯等组织的扶持,改组甚至关停半岛电视台,海湾国家已提了相关复交条件,科威特正积极斡旋。但目前卡塔尔似乎并没有低头的意思,即便低头也有可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无法一刀剪断其与伊朗的千丝万缕联系。


6月21日,沙特国王萨勒曼宣布废除其侄子纳伊夫的王储之位,任命自己的儿子、副王储小萨勒曼为王储并继续担任国防大臣。此举被视为沙特内外政策进一步调整的风向标。


小萨勒曼今年31岁,自2015年担任副王储兼国防大臣以来,在诸多领域引人注目:军事上主导了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经济上启动了“2030愿景”经济社会改革计划,积极推动原本保守的国家在文化娱乐和吸引外资方面更加开放;主张关闭与伊朗的对话大门,推动了对卡塔尔的“断交”行动。“2030愿景”改革计划本身就由小萨勒曼负责,旨在让沙特摆脱油气经济单一化,巩固沙特地区头号大国地位。


小萨勒曼成为王储后不到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给他打电话表示祝贺。小萨勒曼与特朗普女婿库什纳关系密切,今年3月在其安排下访问白宫与特朗普会面,双方言谈甚欢为特朗普5月到访沙特做出铺垫。小萨勒曼访美期间,美沙签下价值1100亿美元的军购大单。美媒称,特朗普将小萨勒曼视为其巩固波斯湾地区逊尼派联盟关系的重要伙伴。

英国的“黑色六月”

英国度过了一个“黑色的六月”。先是6月3日伦敦多地相继再次遭受恐怖袭击造成多人伤亡,再是6月9日特雷莎·梅首相解散议会提前举行的大选产生意外结果,接着6月14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高层公寓大火,导致数十人丧生或失踪。似乎流年不利,一股不安的政治氛围和紧张的社会情绪萦绕在唐宁街上空。6月19日,伦敦又发生厢式货车冲撞清真寺祷告民众的恶性事件,导致1死多伤,此事被警方作为“恐怖袭击”处理。


今年3月,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桥和议会大厦外曾经发生过导致3死40多伤的汽车冲撞“独狼”式恐怖袭击事件。这次伦敦桥附近的恐袭如出一辙,“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更已宣布负责。接二连三的事件是恐怖极端势力对英国在叙利亚和中东问题上的政策的报复,加剧了英国社会的动荡不安之感。


在提前举行的英国大选中,尽管特蕾莎 梅保住了首相位子,但是其所在的保守党仅获318个议席,未超半数,失去了对议会的绝对主导权。在没有绝对多数党派领导下议院的情况下,英国再次出现由少数派政党领导的“悬浮议会”,此种议会模式将延长提案讨论审批时间,各项政策往往受到拖累无法落实。


两个月前特雷莎·梅解散议会时,意得志满地期待通过提前举行大选一举全面控制议会,从而以强势姿态与欧洲谈判“脱欧”。结果,保守议席不升反降,丢掉多数,这对特雷莎·梅是一场政治挫败。虽然特雷莎·梅选择继续执政并且强调将按预定时间表与欧盟开启谈判,但即使其与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本次大选中获得10个议席)合作组建新政府的努力得以实现,也只能是议会松散联盟。这次大选结果将使英国“脱欧”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没有任何一个政党掌握议会控制权,在议会中力量更加壮大的反对党势必在“脱欧”谈判的每一个节点上给政府制造麻烦,英国的“脱欧”政策难以在国内形成共识,未来与欧盟的谈判变得更加艰难。


伦敦公寓大火的惨烈事件进一步触痛了英国社会,官方已启动全面调查,公众和媒体对特雷莎·梅政府和伦敦市政当局的迟钝反应十分不满,问责情绪高涨。


连串打击之下,特雷莎·梅的执政地位似已开始动摇,英国政坛正在酝酿新一轮洗牌。与此同时,政治不确定性的加剧将固化通胀上升和家庭收入增长疲弱的已成趋势,进一步拖累英国经济复苏。更深层次讲,一系列意外事件折射了英国精英主义与民粹主义摩擦的加剧,而这种动荡又与欧洲的整体不安和美欧摩擦的增长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Pangoal Institution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Monthly

June 2017 (Vol. 5) 

Donald Trump’s Middle East Diplomacy

Cracks in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Stirs Caused by the US’s Exit from Paris Agreement

China-US Relations before the Second Xi-Trump Meeting

New Storm Ferments in Middle East

 “Black June” in the UK


Trump's Hasty Policies towards the Middle East

Fundamental Cracks in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Stirs Caused by the US's Exit from Paris Agreement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Expands

China-US Diplomatic and Security Dialogue Held

New Storm Ferments in Middle East

"Black June" in the UK



2017年6月国际形势大事记 

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正在德国访问的李克强总理和默克尔总理共同宣布,中德两国将恪守在《巴黎协定》中做出的承诺。


6月3日,英国伦敦市中心的伦敦桥、伦敦桥附近的博罗市场和沃克斯豪尔地区接连发生三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7人死亡,48人受伤。


6月5日,巴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也门、利比亚、马尔代夫、毛里求斯等国以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活动为由,分别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


6月7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开幕式。


6月8日,被特朗普解职的前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在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作证。



6月9日,英国大选揭晓,特蕾莎•梅成功连任首相,但其所在的保守党仅获318个席位,未超半数,失去议会领导权。


印度、巴基斯坦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被正式接纳为上合组织成员国。


外媒报道,两名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被绑架的中国公民被“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杀害。


6月12日,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宣布巴拿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6月13日,朝鲜释放被其关押17个月的美国大学生奥托·瓦姆比尔。瓦姆比尔被送返美国后,被医生诊断为大脑严重受损,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6月14日,英国伦敦西部一栋名为“格伦费尔塔”的27层居民楼发生火灾,截至16日造成30人死亡、45人下落不明,特雷莎·梅首相下令对火灾情况进行全面的公共调查。


6月16日,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去世。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收紧部分奥巴马政府的美国对古巴政策,禁止美国企业与古巴军方控制的企业有生意往来,同时收紧对美国公民前往古巴旅游的限制,还强调美国将继续执行对古巴的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


6月17日,美军宙斯盾舰“菲茨杰拉德”号在日本静冈县伊豆半岛近海与菲律宾籍集装箱船相撞,事故造成美舰舰体严重受损,舰上7名乘员落水死亡。


6月18日至20日,2017“选择美国”峰会在华盛顿举行,中国代表团是所有与会国家中最大的,有来自不同产业的150多个投资方参团。


6月19日,伦敦发生厢式货车冲撞清真寺祷告民众的恶性事件,导致1死多伤,驾驶货车的48岁男子当场被民众制伏。


被朝鲜释放的美国大学生奥托·瓦姆比尔在返回家乡辛辛那提后死亡。特朗普总统发表声明,谴责朝鲜政权的“暴虐行为”。


6月21日,沙特国王兼首相萨勒曼21日发布命令,免去他的侄子纳伊夫的王储之位,任命自己儿子、副王储小萨勒曼为王储,并继续担任国防大臣。


首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6月22日,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叙利亚问题宣称,法国不再以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为首要目标,而是专注于彻底铲除恐怖组织并达成叙和平稳定。为此,法国希望与俄罗斯合作。


6月23日,沙特阿拉伯等国向卡塔尔提出解决外交争端的多项条件,包括卡塔尔需降格与伊朗的外交关系,关闭半岛电视台等。



6月24日,朝鲜外务省就美国大学生奥托·瓦姆比尔死亡事做出回应,否认与之有关。


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神户市发表演讲,称希望在即将到来的临时国会结束前,向众参两院的宪法审查会提交自民党修宪草案。


6月29日,美国国务院通知国会,批准向台湾出售总额14.2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International Events in April & May, 2017


● On June 1st, the US President Trump announced that the US would withdraw from the Paris Agreement.


During his visit to Germany, Chinese Premier Li Keqiang and German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announced that China and Germany would honor their commitment to the Paris Agreement.


● On June 3rd, three terrorist attacks took place at the London Bridge, the nearby Borough Market, and Vauxhall in central London, causing seven deaths and forty-eight injuries.


● On June 5th, countries including Bahrain, Saudi Arabia, United Arab Emirates, Yemen, Libya, Maldives, and Mauritius cut off diplomatic ties with Qatar, accusing the country of supporting terrorist activities.


● From June 7th to 10th,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paid a state visit to Kazakhstan and attended the 17th Meeting of the Council of Heads of State of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 Member States an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Expo 2017 Astana.


● On June 8th, James Comey, former FBI director dismissed by Trump, bore witness at the Senate Intelligence Committee.


● On June 9th, the UK election results were announced. While Theresa May was successfully re-elected as Prime Minister, the Conservative Party she led only secured 318 seats, less than half of the total seats, and lost its leading position in Parliament.


India and Pakistan were formally accepted as SCO member states at the 17th Meeting of the Council of Heads of State of the SCO Member States.


Foreign media reported that two Chinese citizens kidnapped in Baluchistan, Pakistan were killed by ISIS.


● On June 12th, Panamanian President Varela announced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On June 13th, North Korea released the US college student Otto Warmbier after seventeen months of imprisonment. After being sent back to the US, Warmbier was diagnosed with severe brain damage and he was unresponsive to external stimuli.


● On June 14th, a residential building named “Grenfell Tower” in west London caught fire. By June 16th, thirty were dead and forty-five were unaccounted for. Prime Minister Theresa May ordered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into the fire.


● On June 16th, former German Chancellor Helmut Kohl passed away.


US President Trump announced that the US would tighten some of US policies on Cuba issued by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prohibit US enterprises from trading with those controlled by the Cuban military, and restrict limitations on US citizens travelling to Cuba. He also emphasized that the US would continue it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blockade and trade embargo against Cuba.


● On June 17th, the US Aegis ship Fitzgerald crashed into a Philippine container ship in waters near the Izu Peninsula of Shizuoka Prefecture, Japan. The accident caused serious damage to the US ship, with 7 crew drowned.


● From June 18th to 20th, the 2017 SelectUSA Investment Summit was held in Washington. China dispatched the largest delegation among all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Over 150 investors from different industries joined the delegation.


● On June 19th, a vicious incident occurred in London. A van plowed into a crowd of worshippers at a mosque, causing one death and several injuries. The 48-year-old man driving the van was arrested on site.


After release by North Korea, the US student Otto Warmbier died in a hospital in his hometown of Cincinnati. President Trump made a statement and denounced North Korea’s “brutality.”


● On June 21st, Saudi King and Prime Minister Salman issued an order to strip his nephew Nayef from his title as crown prince and appoint his son, deputy crown prince Mohammed bin Salman, as crown prince and defense minister.


The first round of US-China Diplomatic and Security Dialogue was held in Washington D.C.


● On June 22nd, French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remarked on the Syrian issue in an interview that France would abandon efforts to overthrow Syrian President Bashar al-Assad; instead, it would launch a complete fight against all terrorist groups for peace and stability in Syria. To this end, France expects cooperation with Russia.


● On June 23rd, countries including Saudi Arabia offered Qatar several terms to resolve diplomatic disputes, including requiring Qatar to downgrade its relations with Iran and close down Al Jazeera.


● On June 24th, the North Korean Foreign Ministry replied to the death of US student Otto Warmbier and said it was not involved.


The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and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President Shinzo Abe addressed in Kobe, hoping to present a proposal for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to the commissions on the constitution of both chambers of the Diet before the end of an upcoming extraordinary Diet session.


● On June 29th,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informed the Congress of approved weapons sales to Taiwan valued at 1.42 billion dollars.


主编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