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万亿GDP、千万人口
,这是中国大城市的共同追求。
继万亿GDP城市迎来空前扩容之后,借助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释放出的潜在人口,一众二线城市迈过千万大关,首次跻身千万人口大城之列。
此前,北上广深津渝、苏州成都武汉杭州郑州西安等10多座城市人口就已破千万。
这一次,
东莞、长沙、青岛
集体晋级。
01
东莞:
广深“左右逢源”
东莞,广东第三个千万人口城市。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人口达到1.26亿,首次超过日本。其中广州1867万人,深圳1756万人,东莞1046.6万人,佛山949.8万人。(参阅《
赶超日本!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再无悬念
》)
与2010年相比,广东人口增量达到2170万人,相当于两个海南的人口总量。其中,
深圳、广州、佛山、东莞贡献最大,分别新增720万、597万、230万、224万。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东莞年轻人众多,老龄化率在全国双双垫底。深圳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3.22%,东莞为3.54%,而长三角的上海超过17%,南通更是高达22.67%。
东莞靠什么突破千万人口大关?
东莞位于广深之间,地处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属于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东莞就有“世界工厂”之称,如今形成了电子信息、电气设备、纺织服装、造纸、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支柱产业,拥有华为终端、OPPO、VIVO、玖龙纸业等一系列知名企业。
制造业历来是涵养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借助“世界工厂”的超级定位,在孔雀东南飞的助力之下,
东莞常住人口不断井喷,顺利迈过千万大关,而其户籍人口仅有200多万人。
这意味着,近年来,700多万外地人来到东莞就业、定居,其中不乏在深圳工作、东莞居住的跨城候鸟群体,深圳“来了就是东莞人”的调侃并非虚言。
2020年,东莞GDP超过9600亿,由于疫情冲击的影响,离万亿大关还有一步之遥。
2021年,东莞成为“万亿GDP、千万人口城市”可谓毫无悬念。
02
长沙:
湖南首个千万人口大城
长沙,湖南首个且唯一的千万人口城市。
2020年,长沙常住人口为1004.79万人,相比10年前增加了300.4万
,占全省人口比重从2010年的10.72%增加到2020年的15.12%。
这意味着,长沙已经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双千”目标的一个。长沙十四五规划纲要曾提出,建设常住人口1000万、建成区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
长沙人口暴增背后,是湖南其他地市人口缩减。
过去10年,湖南全省仅新增76.2万人,而长沙一地就多了300万左右,这意味着多数地市人口不增反降。
数据显示,过去10年,湖南有一半地市常住人口缩减,其中
衡阳、岳阳、邵阳、益阳缩减规模均超过40万
,这些人口一部分流向了省会长沙,另一部分则转移到了珠三角。
这说明什么?
其一,人口向省会集中的趋势没有改变,强省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强省会,不仅是经济首位度意义的“强”,省会GDP占全省比重不断提高,还意味着人口首位度上的“强”,人口持续向省会集聚。
其二,长沙工程机械、文化娱乐等产业蒸蒸日上。
长沙是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拥有“国字号”的工程机械先进产业集群。
而文化娱乐及餐饮等产业,湖南卫视、文和友、茶颜悦色等本土品牌的出圈,更将长沙推向“网红城市”的位置。(参阅《
制造业“国家队”官宣!这21个城市成为最大赢家
》)
其三,长沙的低房价优势提供了相当大的助力。
长沙素有“让炒房客有去无回”之称,不仅房价远低于其他中部省会,而且房价收入比在大城市中处于垫底位置,低房价带来了低居住成本优势,对于吸引人口流入不无好处。
03
青岛率先破千万
济南还差临门一脚
青岛常住人口破千万,济南还有一步之遥。
作为中国人口第二大省,山东终于有了名副其实的千万人口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