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经过药店,顺便问了下,有没有口罩?尽管一张办公桌堵住了药店的门,可站在门后的店员说,有,医用的一次性口罩4元,不限量。听到店员的答复,我有点惊呆了,咋回事呢?要知道,从年后开始,有好多次询问,这药店可是压根就没有口罩的。
按道理说,遏制疫情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尤其是,如今防疫的要求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入。但是,复工复产也已经成了当下另一项重要任务。用最高领导的话来说,要提高复工复产效率,围绕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需求,有针对性的精准施策,打通“堵点”,补上“断点”。
而复工复产一个很重要的“堵点”,就是防疫措施,尤其是口罩的问题。不过,从药店店员的口中,我知道了如今口罩已经不成问题。当然了,不仅是药店,就是网上电商处,也是能够购买到的,而且口罩的价位从2.5元到4元,选择更多。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随后,全国有30多个省份实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级响应,这口罩几乎成了最紧俏,也是最短缺的商品。没有口罩不得出门,甚至,在疫情重灾区的武汉定点医院,有一段时间里,医护们都缺乏口罩了。为此,各地一方面是严控口罩涨价,另一方面安排人员进驻口罩厂,直接管控起来口罩的生产销售了。
即就是如此,口罩的短缺也是很现实的问题。各大电商平台没有口罩,无论价位如何;各大药店也没有口罩销售,无论价格;但是,绝大部分人却都有口罩。很显然,这在各种微商平台或者微信群QQ群等,即所谓的“黑市”中,口罩商家或者中介总算能有销售的“机会”。不过,“黑市”中的口罩,其质量不保证,而价位则“不确定”。
不确定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有钱,这个钱需要“随行就市”,如此,才能确保口罩肯定有。有媒体报道,“2月下旬复工潮出现的时候,大家都在市面上抢货。”一个口罩生产商说到,“当时他有10万个口罩的现货,3个老板都过来抢,最后一个老板拍了35万现金把货拉走。”
能够理解的。本来薄利多销的口罩,日产量有限。2018年我国生产45亿只,2019年生产53亿只,只是进入鼠年,口罩的需求因为新冠肺炎,而猛然急剧增加,但产能总是有限的。毕竟,最大日产能只有2千万只,而我国有14亿人,特别是,武汉湖北等医护人员对口罩的需求量几乎是无限的。
尽管发改委或者各地行政部门不断督促厂家加快口罩的生产,可是“管控”口罩的销售价格后,这种督促显然是缺乏足够的力度。不过,当全社会几乎都处于“休克”状态下,有关口罩的生产,却成了各级各部门重点保障的特殊任务。更为重要的是,有口罩“黑市”的存在。
如此以来,这很多精明的商家,就抓住了这样的商机,或者扩大产能,或者及时转产,或者进入口罩的生产链,让我国口罩的产能突飞猛进。如今,口罩的日产能达到了2亿只,不但能够充分满足国内对口罩的需要,而且还能够出口国际市场。
若是从口罩市场来说的话,WHO公布的,在3月17日17点,除中国外,全球有159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有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当然了,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也可以以捐赠的形式,来满足全球其他国家口罩的需要。
作为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新冠肺炎,不管是4月份,或者5月份,或者6、7月份结束,能够防范的措施之一,口罩的需求,无论是有多少,只要不限制价格,只要不人为干涉,不说别的,我国的商人肯定是能够抓住商机的。截止3月18日,我国有4.7万商家经营范围有口罩,且正常生产。其中,1月25日以后,新增了8950家,这些商家都是江苏、浙江、广东的。很显然,能够抓住商机的,有且只有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商人了。
或许有人会担忧,随着新冠肺炎的被遏制,这口罩会出现过剩。对此,我国政府部门也曾经回应说,多余的口罩政府收储。政府能收储多少呢?完全没有必要,作为世界上制造业门类最齐全的大国,既然能够及时扩产增加产量,商家自然就能够有市场化的手段,来消化多余的产能。去产能,这种现象只会是国企存在。
1到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2130亿,同比下降2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3.7%),也就是说,1到2月我国的经济活动几乎直线下降。但是,尽管在这传播力最强的新冠病毒肆虐中,依然有商家能够发现商机,并且及时扩产,或者转产。要知道这期间,口罩机涨价、熔喷布涨价、人工涨价、防疫成本等现实,但是,正是因为有着“黑市”的存在,让利润发挥了足够的激励作用,才最终实现了口罩的不短缺。
总之,扩产能很容易的原因,就是商品市场存在,且这个市场能够发挥利润的激励作用。
本
文
来
自
凯
迪
原
创
作
者
:
闲言毛
,
文
中
观
点
仅
供
参
考
,
不
代
表
本
平
台
意
见
。
配
图
来
源
于
网
络
,
如
涉
侵
权
请
联
系
后
台
处
理
。